石化类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2011-08-15王绍良张麦秋王罗强刘祉含
隆 平 王绍良 张麦秋 王罗强 田 丹 刘祉含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高职学院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对于石化类高职学院来说,如何将高职学院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对接,是将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理念融入高职教育进行深层次探索的重要分支课题之一。
一、石化工业文化的特点与教学管理文化的释义
1.石化工业文化特点
石化工业是“两高两有两易”产业,“两高”即高温高压;“两有”即有毒有害;“两易”即易燃易爆。因此,石化工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较高,生产管理上的精细严谨是其工业文化的重要特点。
2.教学管理文化
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
教学管理文化包括教学管理的制度文化、教学管理的行为文化、教学管理的观念文化。教学管理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上,是“刚性制度与柔性制度的结合”;教学管理的行为文化指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物化行为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它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的主客体间良好的伦理关系。教学管理的观念文化是深层的文化,是渗透到教师和管理者心灵中的意识形态。观念文化是教学管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的具体内容是弘扬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树立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文化使命的观念。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有着52年办学历史的石化类高职学院,对如何实现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文化的对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二、对接行业需求,推进专业建设
依据“依托行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方针,立足石化及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专业布局,激活专业活力。构建了以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市场营销(化工方向)五个对接化工产业链的专业与专业群为重点,其他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的化工特色专业体系,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联动。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谋专业发展
学院设置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相关行业专业、生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学院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作为专业建设的咨询指导机构,学院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会,各专业视情况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座谈、专访,研究、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改革等工作,促进专业建设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重点建设专业又成立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谋专业发展,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效益。
2.建立了专业调研调整制度,确保专业建设方向
学院建立了专业调研制度,制定了规范的调研表格,设置了专项调研经费。新专业在拟设置之前,各系部、教研室根据学院的远景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专业设置意向,制订市场需求调查问卷,组织产业市场需求样本调查,走访同类院校专业办学情况,在人才交易市场实地了解人才数量、质量规格要求,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组织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的论证。调研论证获得的大量真实可靠数据,为学院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始终保证了专业设置的市场需求导向。
同时,学院建立了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各系新增专业须先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再由教务处组织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最后交院务会审议决策。目前,学院形成了面向化工生产操作、监控、化工生产装备制造、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覆盖化工产业主要职业岗位(群),以5个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为基本架构的专业体系。
3.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开发
学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不断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步伐,相继出台了《关于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指导性意见》、《关于深化工学结合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建设的决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学院单列百万元经费,用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课程建设工作。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的思路,全院24个专业于2009年初进行了广泛的企业调研,完成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换)、就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规格调研、学习领域分析、岗位行动领域分析、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等工作,提出了调研报告,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对接行业标准,建构课程体系,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各专业每年均在进行针对性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校企专家联手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及时调整、修订各门课程内容,重组课程架构,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机对接。
4.校企联手建设教学资源,促使校企文化相互渗透融合
学院积极倡导校企专家联手,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近几年来,学院教师与中盐株化集团等6家石化行业类企业专家联合开发教材和培训资料20余本,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化工职业标准的对接。
在省化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学院于2005年、2009年分别成立了校企合作董事会和职教集团理事会,与巴陵石化、中盐株化集团等38家大中型企业组成了校企联盟。近年来,依托董事会的支持,凭借职教集团平台,与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各专业学生现场实训、毕业实习及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锻炼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或顶岗实习岗位;学院还聘请了1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在现场或校内担任兼职教师;学院先后开办了“衡阳氟化学”、“瑞阳化工”等10余个“订单式培养班”,累计为“湖南海利集团”“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5000余名,为湖南海利集团等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近3000余人次。
在教材、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校企在职员工互培互聘过程中,促进了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
三、仿照企业管理,推行“6S”管理模式
“6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AFETY),是现代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也是石化类企业非常重视的一种管理手段。2007年3月始,笔者所在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推行了“6S”管理模式,使校内实践性训练基地在技术(仪器设备、工艺等方面)和管理上都能与化工企业平台对接,构建了与化工企业文化的对接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把企业文化融入了校园。
1.推行“6S”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首先是宣传发动、加强培训。学院成立了“6S管理”推行办公室,由办公室组织拟定了“6S”管理推行计划。通过编印“6S”管理宣传手册、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进行宣传,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对教师进行“6S”管理操作的专项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6S”管理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时执行能力。
循序渐进,逐步推动。结合实际制定实验实训室“6S”管理细则,把“6S”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分步实施,逐项落实。从实验实训室外、室内、制度与文件、教师行为及安全保障五个大方面十二个小项制定了详细的“6S”管理细则,并把管理要求落实到实训场地日常管理过程。还修改完善了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统一规范了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记录册,把学生参与实验实训(实习)的出勤情况、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实训(实习)后仪器设备整理归位和卫生整理等情况均纳入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成绩考核,在实训管理和学生训练过程中均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加强监控,重在落实。为了把“6S”管理模式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产生实效,本院除把在实验实训(实习)中对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要求纳入实训成绩考核以外,也把“6S”管理要求纳入教师管理考核中,按照“6S”管理细则重新修订了实践指导教师常规管理工作的考核标准,并采取平时抽查和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来评定教师的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优。且参与监督检查考核人员除了教学都督以外,就是管理人员和系部负责人,被考核者均不得参与打分,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对教师的考核也即督促他们把“6S”管理要求融入到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推行“6S”管理的主要成效
本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的成效明显。首先,使校内实训基地形成了更为浓厚的职场氛围,现在,无论走进哪个实训场所,整洁有序的实训环境,“6S”管理的规范要求,让学生似如身临现代企业现场。其次,提升了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第一,在“6S”管理模式中,前4个“S”规范了实训场地的现场管理。按操作规程严谨认真地训练;按实训场所物品摆放标识,把工具、材料等及时归位,并清洁训练场地。这样,不但减少了由于“寻找”带来的时间浪费,而且使技能训练流程更规范、严谨,确保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优质、高效。
第二,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规范的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在应用化工类、工业分析与检验类、化学制药类,还是在电工电子类、电气控制类、财经类等专业技能训练中,均把“6S”现场管理要求渗入其中,让学生在训练中,自然形成良好的岗位操作和岗位管理的习惯;另一方面,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基地管理和实训指导的教师是第一执行者,教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严格执行“6S”管理,老师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职业习惯的形成,同时,把“6S”管理要求纳入到学生的技能训练考核中,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三,模仿企业管理,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6S”管理模式,融造工作现场管理氛围,让高职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就要潜生一种职业岗位意识,同时通过训练产生岗位责任感。如,进行化工工艺单元操作实训时,要训练培养学生产生作为一名化工企业工艺员的职业意识,等等。职业道德中包含了职业工作中“安全”意识,在“6S”管理中第六个“S”就是“安全”,要求员工(学员)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或实习实训环境,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6S”管理,把职业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平时技能训练之中,让学生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社会、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明,近年来,本校从教学管理的观念、制度体系及管理行为方面均探索实践了教学管理文化与石化工业文化的对接。当然,如何使这种对接融合性更好、更全面,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与研究。
[1]隆平,夏丰.论校内实训基地“6S”管理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0,(6):36-37..
[2]王国红,宗斌,魏建忠.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40.
[3]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8):61-62.
[4]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下):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