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文化语境看女性语体的语用价值

2011-08-15王全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语体语境交际

刘 宏,王全瑞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750021)

从社会文化语境看女性语体的语用价值

刘 宏,王全瑞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750021)

汉语和英语在构词、语义、语用及言语交际行为上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性别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男女语言行为的要求发生变化。语体差异是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女性语体特征的形成。社会文化语境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语用的差异反映了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从社会文化语境层面来看,性别词语、闪避词、委婉语及女性规范化语言等句法语用特征均体现着女性语体独特的语用价值。

文化语境;女性语体;句法语用特征;语用价值

引言

语言问题总是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语言所起的社会作用不同,导致了男女使用语言的模式不同,社会给两性规定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对男性和女性的说话方式和言语行为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男女两性常常成长在不同的社会语言文化背景和传统下,他们从小就要学习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以便为进入成人性别社会作好准备。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情景等时空因素的不断变化,人们通过交际确定、建立、维持和强化了各种文化身份,习得不同的文化交际策略。赵鹤兰[1]认为,社会文化语境是说话人所在言语中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等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它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2]。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英国人在日本教英语。一天,一个日本人随他走进办公室,英国人坐下了,日本学生却一直站着。教授感到很奇怪,而日本学生在想:你怎么不让我坐下呀?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中国。按西方人的想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找个位子坐下来,可是在东亚文化圈内,老师不让学生坐,学生是不能坐的。所以,交际过程中,社会文化设定的原则在起作用。

一、两性在语言上的相互影响

语言在构词、语义、语用及言语交际行为上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性别差异现象来源于一系列社会、文化、生理和心理的因素。男女的明显区别自然是生理特征,但我们似乎没有发现生理和语言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男女心理发展特点对语言的使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心理上的差异可能是语言差别的重要原因。真正的性别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男女在一个社会里,相互间的影响使彼此发生了变化,使女性语言向男性语言靠拢,特别是今天男女受同样的教育,语言越来越趋同。在语言中,粗话是男性语言的一个特征,但女性也说粗话,尽管社会赋予女性文雅婉约、善解人意等社会性别特征,但我们发现她们所使用的粗话是男性的,说明男性语言在社会上的主导作用。在当今社会,两性是互相影响的,行为的趋同越来越明显,男人也向女人学习语言。举例来说,“好”(“很”的意思)是十多年前内地女性从台湾学来的一个词,一开始是女性使用,现在男性使用起来也很自然了。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男性被看做家庭的主人和社会的中心,掌握着支配权,在社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女性为了跻身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只能牺牲自己独特的语言,去接受那些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并尽可能更好地运用它,女性语言实际上杂糅成女性的和男性语言的混合体,女性在无意中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从女性的语言词汇译入男性的语言词汇。

二、性别地位与性别语言

“性别歧视的思想基础是认为性别特征和男人统治女人是自然程序的安排。这一信念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甚至我们的语言也和其他各种语言一样反映了男人的统治。”[3]在大多数文化传统中,女孩被期望养成温柔、感性和善良的性格,而男孩则被期望成为坚强、冷静和果断的人。《易传》中提出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观点。“乾”指代“天”、“父亲”等,象征着积极、主动;“坤”指代“地”、“母亲”等,象征着消极、顺从。从“乾”和“坤”所指代的对象及其象征意义,不难看出《易传》中的这个观点带有浓厚的“褒阳贬阴”色彩。妇女附庸地位的产生也源于《圣经》里声称“男人创造世界”、“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条肋骨衍生出来”的记载,对女性的歧视已渗透到语言中,女性语言也就只能从属于男性语言[4]。英语中不少修饰语用来描写男性和女性,其联想意义是不同的。如“aggressive”的词本义是“掠夺的”,用来修饰男性,含义是“有魅力,有上进心”,而用来修饰女性,其含义转化为“专横跋扈,缺乏同情心”。“a loose Man”充其量是“言行不严谨的男子”,但“a loose wo Man”则是“放荡的女人”,贬义加深[5]174。这些词汇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根深蒂固的女性从属于男性的观念。此外,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分工所限,男女在体力劳动方面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女性没有优势,词汇中的性别歧视应该是在体力歧视的基础上的,是对劣势的否定。

当我们强调男女区别时,常常是在强调歧视。如果男人说话“女里女气”,女人说话“粗鲁”都会遭到人们的嘲笑和鄙视,这说明语言也要适合自己的性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男女语言行为的要求也在改变,男女性别语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三、女性句法语用特征与语用价值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不仅表现为男女各自的词汇选择方面,更多地表现在句式和语体的不同,其深层原因在于男女的社会地位差异、性别文化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语体差异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女性语体的使用者有时不仅限于妇女,说话者(无论男女)的“无权”地位会使他们或她们的言语显得“无力”。有人把含有闪避、犹豫、疑问之类的词语的语体称为“无力语体”,从某种意义上把它归属于女性语体,由此说明女性语体的运用跟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角色有关,不能脱离语境。白解红[5]67认为语言的表达形式与人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词语或句子的意义通常可从它们的外延意义获得,但它们的内涵意义必须通过语境才能获得,词义变化引起的歧义需要语境解释。

语体是指同一语言品种(标准语、方言、社会方言等)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中所使用的该语言品种变体[6]。性别语体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7],涉及到说话人因性别差异而引发的对不同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选择。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性别差异存在于多种文化的不同语言中。作为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一种变异形式,女性语体(fe Male style)用来描述妇女话语所独具的风格、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具有委婉礼貌、细腻配合、语气柔顺、谦恭卑微、用语规范、热情洋溢、情感丰富等特征。例如,杨宓在翻译《名利场》时,有这样一种句法处理:

英语原文:For A Melia it was quite a new,fresh,brilliant world with all the bloo Mupon it.

汉语译文:爱米丽亚觉得这世界五光十色,又新鲜、又有趣、又美丽。

“又”字的重复使用,就是一种女性语体特征,其中词汇特征和句法语用特征能体现女性语体的语用价值。每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与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女性语体特征的形成,达到了不同的语用效果。

(一)性别词语的语用效果

中西方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既有差别也有相似之处。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女性所处的无权地位影响到她们的言语风格,说话所用的语体要比男性语体委婉、犹豫、含混得多,比如她们多用“Oh dear,Thank Goodness,Good Heavens”等惊叹性词语,“adorable,exquisite,cute,divine,drea My,gorgeous,char Ming,heavenly,pretty,nappy,nighti”等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awfully,so such,quite,vastly,terribly,tre Mendously, Marvelously”等富有极端意义的强势副词(intensifiers)以加强语用效果,以显示出她们的文雅、含蓄和间接。

女性使用附加疑问句是一种交际策略,句式有犹豫不决、期盼认可、软化语气、避免冲突等底蕴,缺少阳刚之气,与西方文化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认定相吻合,因此女性话语常被称为“交谈的润滑剂”。例如,女性一般会说“He’s such a nice Man,isn’t he?”“That law was poorly drafted,don’t you think?”这是一种鼓励听者做出明确回答的方法,刺激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谈话中,进而促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气氛。

调节结构是女性使用的另一句法语用特征,如表示不太肯定时女性用“I suppose”,“I Might be able to do that”等,请求帮助时她会说“I was wondering”,“If you could possibly do Me a s Mall favor”,“If you wouldn’t Mind”等句式,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闪避词的语用效果

闪避词(hedge)又称为模糊修饰语,往往被认为是“弱势”词语,多用于表达“不确定”、“含糊”、“柔弱”等意思。在社会交往中陈述个人意见时,女性常用如“well”,“probably”,“possibly”,“sort of”,“kind of”,“I’ Mafraid that.”,“I’ Mnot sure but”等表达有声停顿和不确定,从而使自己的话显得不武断。所以常听女士说“I kind of like that fil M.”“I won’t tell you,it is sort of a secret.”“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 do Me a s Mall favor,if you wouldn’t Mind.”这表明说话者对自己的话语是否妥当不够肯定,同样给人一种不明确之感。闪避词的语用功能是使言语交际在上述内容层面产生了实际意义和间接意义,也产生了一定的礼貌效果。因此,女性较多使用常用于讨论问题、表示说话者语气的迟疑和试探的认知性动词,如“I suppose”,“I think”,“I guess”,“You know”,“I Mean”等表达情感,语气缓和,避免了咄咄逼人的感觉,使说话双方主动、积极、高效地完成交流。女性语域的这些显著特点,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受到压抑的社会心理。

此外,在交际中女性会较多地使用如“please”,“thank you”,“you are so kind”,“I’ Msorry”,“I’ Mawfully/terribly sorry”等表达方式,客气礼貌的词语和句式的使用,顾及到了言语对象的感受和体会,使口气委婉、富有礼貌,也满足了积极面子的需要,体现了交际中合作、礼貌的原则。

(三)委婉语的语用效果

委婉语是违背合作原则各准则而产生的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也是一种隐含会话含义的语言现象,能够反映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具有以言行事的力量,通过问句或陈述句来制造一定距离达到委婉目的或要求,体现委婉语的适切性、得体性和间接的交际策略及交际意图,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避开禁忌、含蓄礼貌和美化掩饰三个方面。例如,称“家庭妇女”(housewife)为“ho Me Maker”(创家人)或“do Mestic engineer”(家庭工程师);称秘书(secretary)为“ad Ministrative assistant”(行政助理);“女性宿舍电话员”(telephone answer)被称为“night hostess”等。新词语的使用,取代了原先的称呼,就是妇女为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达到在字面上美化她们从事职业的目的。

社会文化语境不仅影响语言的产生,还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讲究“以仁爱之心待人”,形成了“和睦相处、知礼数、讲礼貌”的待人处世的民族心理,与人交往注重礼貌客套,言辞含蓄。例如,汉语交际中的“意思”一词很多时候被当做一种委婉含蓄说法的替代词,意义十分复杂,一般意义是指“语言文字的意义”;可当人们送礼物给别人时,受礼俗文化的影响不能直接说送礼,而要委婉地说“一点小意思,请收下”。这时的“意思”一词的词义就由原来的语言文字的意义引申为礼物所代表的心意了,不懂汉语文化背景就很难把握其复杂词义。

语境也制约着说话人对委婉语的选择,说话人使用委婉语时,也应考虑时间、地点、场合、会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等语境因素。英语中有些短语如“working girl”容易误为是“女工”,“street walking”误为是“走大街的人”,“business girl”误为是“女商人”,“call girl”误为是“女电话员”,其实它们的指的都是“妓女”,由此可揭示出女性在社会成员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四)女性规范化语言的语用价值

社会的传统观念给男性和女性规定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并期待他们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人类社会存在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准,对女性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行为方式和行为标准有着与男性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即要求女性应有较为“正确的”社会行为,言谈、举止都要符合“社会规范”。这种“社会期望”促使女性对语言有较高的自觉性,要注意修饰自己的言语,使用一些希望他人认可的比男性更正式、发音更准确、规范的令人愉快的词语、语法和句法形式,以体现语言的优雅性和规范性,争取、肯定和强化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体现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尤为敏感。

语言的使用者可按照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赋予语言一定的语用色彩,语用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性别的人不同社会地位的差异。语用的性别差异还反映了传统上女性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仔细观察有些描写女性的词汇,会发现很多与性别有关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英语同其他民族的语言一样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不断反映着英语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一些如“thinker”(思想家)、“house- keeper”(管家)、“editor”(编辑)、“visitor”(参观者、游客)等名词的阳性含义已逐渐消失,现在性别上已毫无区别了;由于男性词的泛化,在文化范畴上排斥女性的词语如“fore Man”(公头)、“ Mankind”(人类)、“ Manpower”(人力)等词已被“supervisor”“hu Manity”“hu Man energy”等所代替。对“女士”从“ Ms.”到“ Mada M”的转变,人们看到了妇女为提高地位、争取平等而斗争的光明前景[8]。这些变化标志着男女语言之间的共性日益扩大,使所用词汇具有了通性含义,性别语言逐渐相互靠拢并出现趋同互化现象,使英语的性歧视特征不断淡化,逐步减少。

结语

语言本身没有性别歧视,但语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别差异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社会文化的变化会引起两性在语言使用上的相应变化。结合社会文化语境来探讨和分析女性语体特征,可以更多地了解女性语体与男性语体之间的关系,认识发展变化中的语言现象,对于揭示语言性别变体的规律,正确理解语言的性别差异,促进两性语言上的和谐平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赵鹤兰.文化语境对话语的制约[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2.

[2]王建华.现代汉语语境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321.

[3]徐敏.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发展趋势[J].益阳师专学报,2001,(1):124.

[4]苏蓉.论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J].福州大学学报,1999,(1):39.

[5]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6]李素琼.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34.

[7]肖建安.英语中性别语体研究的理论发展及研究方法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16.

[8]黄卫平,刘军.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浅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55.

H13;H313

A

1001-7836(2011)07-0131-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57

2010-12-15

刘宏(1966-),女,宁夏青铜峡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研究;王全瑞(1966-),男,山东费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体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