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2011-08-15丽,相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单亲单亲家庭心理健康

马 丽,相 征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重视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马 丽,相 征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家庭和婚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离婚率迅速上升,目前高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有大幅增长的趋势。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加以积极的引导,可有效促进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于此,通过对单亲学生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实工作提供借鉴。

单亲家庭;高校单亲学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离婚率界定为“某一时期离婚件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即,某一时期离婚率为“离婚对数”/平均人口数。据中国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 121万对,2003年为133.1万对,2005年为161.3万对。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离婚人数增加趋势迅速。从目前我国离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看(见下表)[1]。

离婚率上升致单亲家庭增多社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现在离婚的夫妻年龄越来越小,也表明他们的孩子可能从小就会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单亲家庭的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单亲家庭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家庭形式“单亲家庭子女”就是生活在“破损家庭”这一特殊家庭中的子女,因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因疾病去世后,由一方监护抚养的孩子。“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是指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的家庭,由父母一方抚养教育成年而进入大学的学生。根据近几年的高校在校生初步推算,我国高校单亲学生已占在校学生1.5%左右,单亲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考虑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中心理方面所需要的注意和帮助。重视高校单亲学生,可以将单亲家庭对学生带来的伤害与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此外,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工作有助于学校、社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校单亲学生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关心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单亲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

二、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征

单亲家庭的人员结构对学生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这使得单亲大学生形成了相互矛盾的心理特征,他们既普遍存在上进心强,成才欲望强,自立意识强的一面,又有自卑感强,嫉妒心强,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易接近交流的一面。单亲家庭的经历,往往使单亲大学生的性格不可避免带有某些缺陷。

单亲大学生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

1.自卑。单亲大学生有一种矛盾心理,既有自尊心理,又有自卑心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父或母的遗弃和冷落;情感的缺陷;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的失误;以及社会评价的偏见。

2.嫉妒心理。单亲大学生由于心理成长不完全成熟,又置身于充满竞争的学校环境中,家庭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显出来了,由此而导致的优越地位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由于自己的家庭情况比较差,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表现出不满、愤恨等心理,甚至进行伤害。

3.逆反。由于家庭成员的变迁,尤其是因他人插足而造成父母离异现象的,大学生与人交往时往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干部的管理感到厌烦,甚至还伴随着对老师、同学莫名的抵触情绪,造成不合群现象的发生;家长也因为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希望孩子能争气,将来出人头地,导致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急于求成,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单亲大学生由于经历了家庭破损的全过程,父母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心中变得敏感甚至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周围持怀疑态度。长此以往便会越来越自我封闭,现实生活的偏差开始产生。

5.单亲大学生由于在家庭破损过程中受到过一定的心理伤害,又由于家庭教育的残缺,容易造成不良学习习惯,情绪容易波动,往往长期处于消极、低迷的情绪状态。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迷茫和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在对高校单亲学生个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这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

1.单亲大学生缺乏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家庭的完整性及由此导致的各种实际困难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一定影响,单亲增加了他们适应环境的困难,而对环境的长期不适应,又会成为一种持久的刺激物,导致个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自卑、无助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并进而对现实产生各种非理性认知[3]。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有效适应环境及应对挫折的心理,遇到困难只能作出消极反应。

2.不能有效利用现存的社会支持系统。大量研究都证实了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社会支持系统是人们在遇到挫折时缓解情绪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家庭完整性被破坏,大学生将难以利用这个支持系统来缓冲自己的心理问题。也正是这种消极的心态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制约了他们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利用。

3.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单亲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单亲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会持续终生。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对儿童的生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父母的关心和爱抚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有些父母由于采取了以养代教、对子女简单粗暴、漠不关心等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为这些孩子日后滋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隐患。

三、对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工作的建议

通过典型调查分析表明,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责任矫正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和不良行为,要求某一方独立承担这项任务是困难的,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有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在内的全社会的通力协作,综合治理。单亲大学生心理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应的对策也必然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

1.用关心爱心抚慰创伤。爱心就像一盏灯,在越黑暗的地方越明亮。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取得单亲学生的信任,才能够成为他们的朋友,才能够了解他们的心声,给他父(母)般的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主动让他愿意吐露真情,还可以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主动找心理医生咨询,从而宣泄心中的苦闷,减轻心理压力,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2.用平等相待消除嫉妒。嫉妒如同一柄“双刃剑”,伤人七分伤己三分,它不仅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也会导致嫉妒者自己身心能量的无端耗费和自身健康的无端受损。现代文明社会,倡导伸张正义,主持公道,让每个人都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针对单亲大学生的嫉妒现象,可寻找适当机会,结合嫉妒者的才能和成绩给予其积极评价,这样做可使其自信心得到恢复,心理得到补偿,从而恢复平衡,缓解嫉妒心理。

3.用尊重激励驱除自卑。自卑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能主动与人交流,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我们应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民主和关爱的环境。要尊重这类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多寻找机会,主动把握自己的交往机会,增进和其他同学的感情。

4.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要担起对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不可忽视的场所,对于单亲家庭,家长的素质和态度更是关键,单亲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努力调整现有家庭教育结构,采取民主、开放式的教育方法[4]。对孩子的教育应爱抚有度、宽严并重,增强子女的自信心,注重增强子女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当今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栋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因此,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去重视。单亲大学生,在人生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我们,如果能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那将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成才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王祖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98.

[2]沈永健.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杂志,2006,(3):4.

[3]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李醒东.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错位[J].心理学,2002,(8).

G444;G641

A

1001-7836(2011)07-011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50

2011-05-16

201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研究”(1155XS304)

马丽(1964-),女,河北献县人,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相征(1982-),男,河北阜平人,讲师。

猜你喜欢

单亲单亲家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隐性单亲”对儿童的危害及其解决途径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