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1-08-15梁秀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教师

梁秀华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有较强的求知欲,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题,有刻苦钻研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主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五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和手段,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保障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要求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确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呢?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才可能从“主宰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任务来完成,当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不应该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应用知识。

不仅要转变观念,还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前的教学模式很单一,很枯燥,学生始终处于听众的地位,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施展个性。新课程改革需要民主、开放,焕发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智慧的火花才能够得到碰撞,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做到该放就放,该点就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随着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出现,语文教学可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可以运用音响感知、投影观察、表演体验、多媒体等手段,使枯燥的文字变成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情、色俱全,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为自主学习开辟阵地。

二、激发兴趣,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方式,在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

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故事激趣、谜语激趣、情景激趣、语言激趣等方式,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画面感强的课文可让学习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就不会紧张,对学习内容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自信心,能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并有极强的表现欲,学生可以大胆地说。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会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索。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平等的对话者。学生也正是在互相讨论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三、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基础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之渔,终生受用不尽。”教学亦如此。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既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1)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使学生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作者、作者不离时代的语文规律去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同时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如怎样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按字、词排列的顺序把意思组合成一句话,再读一读,如果句子不通顺,要适当地调整顺序并添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意思表达准确;最后再按句子的顺序将意思说一遍,为了句子之间连贯,也要添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从而使译文通顺、连贯、准确。掌握了这种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后还要加强运用,使之成为一种能力,只要授之以渔了,学生才会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

(2)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在学生有了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读什么,怎样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要点点、圈圈、批批,对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做摘录,重点文章阅读时要了解结构,抓住要点,领会中心,体会写法。事实证明,只有教师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会用教师所授之“渔”去捕大量的“鱼”,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质疑,肯定鼓励,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学必有问。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阐明了质疑的重要性。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根据学生求知欲强,对新事物爱寻根问底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教科书质疑,敢于打破常规和提出奇特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增强主动探索意识。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是幼稚可笑的。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教师要给予表扬,善用一些“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你的思维非常灵活”之类的语言,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使学习好的学生不满足现状,继续上进;学习差的学生产生信心,迎头赶上。因此,教师要多肯定、多鼓励,尤其对后进生,要善于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摘到成功的果子,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推动“自主学习”的深入开展。

五、合作讨论,搭建平台,是实施自主学习的手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群体的合作讨论。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沟通,相互探讨的合作能力。讨论可以是全班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给同学听,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讲评,多向反馈,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使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做到各显其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集思广益的讨论,必然会加快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认识,这样,不但让学生分享获得成功、积累知识的快乐,而且已经感受同学间的友谊和真情。

除了在教学中开展合作讨论学习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平台。如制作手抄报,举办故事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了这些活动更有激励性,教师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必然要主动地走出课堂,走向课外,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甚至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活动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展示,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就会以更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改进教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