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1-08-15陶丽丽
陶丽丽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
陶丽丽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潮,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它在中国的兴起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他们的精神结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客观评析其双重效应,正确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后现代思潮;青年学生;影响;应对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并很快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达到了鼎盛时期。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其广泛的涵盖面和广阔的辐射性,在当今世界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并在文化结构的深层次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代表着当代西方世界一种新的精神流向。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对我国当代文化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强烈的。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精神实质及主要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精神实质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与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1]78但这里的“后”,并非仅仅局限在时间顺序上的先后,而是指对现代主义思潮弊端进行反省之后的“后”。国内学者张国清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摧残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2]39它以反理性、反中心、反基础、反整体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继承与反叛的关系,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进一步讲,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因而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走向另一个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1]87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1.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于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否定与批判。理性摧毁了宗教神学乃至封建社会的一切,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满足;但同时,理性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甚至是灾难,可是人们仍然寄希望于理性,认为能解决这一切,把理性当作一股新的解放力量。后现代主义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新的奴役和压抑。所以,后现代主义拒斥一切现代性的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加以解构和摧毁。
2.反对中心,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对“中心”予以解构,对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加以倡导。后现代主义认为,所谓不确定性,是由模糊性、间断性、多元性、散漫性等不同的概念共同勾勒的一个复杂范畴。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认为事物之间没有同一性,只有差异性;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世界是“碎片化”的。所以,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播撒所获得的凌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源。
3.反对基础主义、反本质还原主义
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22%,对照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后现代主义在所有否定性的观念中,反对基础主义是最彻底的。所谓基础主义,是指人类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寻找一种最终的无可置疑的绝对基础的文化努力。后现代主义指出,传统哲学总是为世界、事物确立一个“始基”,认为这个“始基”就是世界的终极基础,万事万物皆源于此,又复归于此。后现代主义还指出,传统哲学所谓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去追寻事物的“始基”,他们实际上都试图以一种还原论的方式为世界推绎出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并把这种基础看作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绝对准则和依据。因此,后现代主义者断然否定这种基础的存在,要求摧毁和解构这种“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
4.消解主体性
现代主义推翻了宗教,消解了神性,使人性和主体浮上了表层。主体和主体性的真正确立是现代性运动的伟大成就之一,主体和主体性的确立又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出现。后现代主义认为,主体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主——客”二分的存在,还反映了现代性的缺陷。因此,必须无情地批判主体,消解主体性。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既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以及一定的思想理论背景和资源,又是对社会现实的理论思考的结果。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犹如一把“双刃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1.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
马克思主义强调,哲学需要实事求是,必须紧跟时代,必须面对现实,因为哲学需要从现实中汲取养分,需要在对现实的分析和判断中获取灵感、反省自身。后现代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时代发展,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青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即将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因此引导青年学生关注时代、认清社会现实,对于他们今后踏入社会,以致参与国际竞争都有很大的帮助。
2.有助于加强青年学生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有助于青年学生个性的培养
后现代主义看重被现代性所忽视的一切,看重现代性之后和之外的一切。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它开阔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有助于青年学生的个性培养。后现代主义反对同一性、整体性,为当代青年学生注重自我发展,彰显个性提供了精神支持。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所具有的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等主体性体验,更有助于青年学生敢于直面现实社会,大胆地剖析社会弊病,使青年学生在批判中增强自我意识。另外,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怀疑精神,否定真理的绝对性思想,对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破除迷信、盲从和对真理的盲目崇拜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消极影响
1.造成部分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模糊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虚无主义、怀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必然造成部分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模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社会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动,使思想意识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变得十分复杂。部分青年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后现代思潮主张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放弃信念,没有操守,甚至主张政治多元化,对我国的政治一元化持怀疑态度。还有部分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对我国处在转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出现的弊端而感到悲观失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有模糊认识,他们只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经济、科技的领先地位,就盲目地认为只要能让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就没有必要区分制度的差别。[3]124这种严重错误的政治观念,对于缺少判断力和抵制力的青年学生来说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2.致使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失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社会分配呈现多层次性,这也使得青年学生面临多种价值观的选择,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学生更加世俗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他们心中已经慢慢生根发芽,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出现实用性、功利性、自我中心等倾向。他们已经不满足甚至鄙视“螺丝钉”的形象,更注重在流动中寻求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4]78在物质生活上相互攀比,金钱至上,崇尚名牌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享乐主义逐渐成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少数青年学生将自我价值放在首要地位,“凡事从自我出发,不考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别人的利益,漠视革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甚至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5]6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反映的世俗化、商品化原则、消费原则,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以追求生活的享乐来回避社会,以极端的方式来表示消极的反抗。
3.导致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责任是人们一厢情愿地给自己披上的枷锁,根本没有必要去理会,更没有必要让责任的重担压垮自己的双肩。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反对权威,消解主体性,符合了当前青年学生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学生放弃了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放弃了道德原则、真诚原则,进而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且将这种人生信条在学习、生活与恋爱等各方面表现出来。他们对待周围的事情往往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做事不计后果,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却不顾及他人感受。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公共场所乱丢垃圾等,这样的行为会经常发生。
三、合理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
(一)引导青年学生理性认识与合理对待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没有离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轨道,也没有游离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之外。它的存在如同它的出现一样,必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我们要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进行科学地分析、鉴别和吸收。后现代主义思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完全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因为其理论本身就存在着缺陷。要想充分利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积极因素,有效遏制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消极影响,必须提高青年学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理论进行正确的解读,帮助青年学生全面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相关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分析、批判和评价后现代主义思潮,从理论上认识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危害性。
(二)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在我国泛滥,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中,为此,我国急需适合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学生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了青年学生的需要,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惠勤教授把这四个方面概括得更为精炼,即劳动优先、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进步。这对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抵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侵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青年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他们一直受到学校的保护,没能真正踏入社会,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青年学生很容易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片面的认识。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因此应该繁荣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拓展主流文化阵地,阻止格调低下的东西进入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牢固内化并运用到实践中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不再盲目追随后现代主义。[6]96从而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总之,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是现实而深远的,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正确地看待和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
[1]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国清.中心与边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张玉冰.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06(7).
[4] 李四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3).
[5] 吴玉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6] 郑洁.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0(3).
G41,B089
A
1671-8275(2011)05-0041-03
2011-09-03
陶丽丽(198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