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广播音乐节目的节奏美学

2011-08-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听众节奏

杨 芳

(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淮北 235000)

论广播音乐节目的节奏美学

杨 芳

(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安徽淮北 235000)

节奏的力度、长度、速度和密度的变化使音乐情感千姿百态,而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节目比起其他类型的节目,则更富于节奏的律动。因而,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必须对节奏美学作更多的探究,以使优美的音乐节奏和主持人的语言节奏互相融合,和谐构筑完美的音乐节目。

音乐节目;节奏;主持人

在广播电视播音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是指广播电视播音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相对独立的节目或栏目中的有声语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1]251而音乐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我们常常把音乐节奏比作音乐的骨架。”《乐记》疏:“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自从有广播开始,广播节目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相应的节奏之中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对象,对节奏有着不同的要求。成功节目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主持人始终能很好地驾驭这个节目最适合的运行节奏。

广播节目中音乐节目的节奏更是至关重要。掌控好节奏,就等于掌控了广播音乐节目的整体编排,就等于抓住了听众接受和喜爱节目的心理。

节奏的力度,长度,速度和密度的变化使音乐情感展现出千姿百态,而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节目比起其他新闻,娱乐类型的节目,则更富于节奏的律动。这就对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节奏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优美的音乐节奏和主持人的语言节奏相互融为一体,让两者和谐构筑起一档完美的音乐节目。

一、韵律节奏

音乐节目主持人要善于把握韵律节奏。韵律节奏就是声音在整个传出过程中伴随抑扬快慢等有规律的运动而产生的,在格局上展现出收纵起伏,开合变化的“气韵”,给人以一种韵律的美感。它既具体可感,又不可捉摸,是蕴含在节目之中,又在笔墨之外的不尽之意。

声音各个要素就它的关系而言,如同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的各声部彼此相互衬托、相互对比,主旋律一会儿出现的弦乐组,一会儿又转向木管组……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广播音乐节目中的音乐与言语及音响的组合也情同此理,在时间运动中,通过对不同声音要素渐弱渐强的音量控制,此消彼长,错落有致,构成美妙的声波律动。

我们有些节目做得非常大气,其中就包含韵律节奏的合理安排与运用——大开大合,跌宕起伏,气贯通篇,所谓“气之动物,动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二、语言节奏

作为播音创作的主体,不论是播音员还是节目主持人,在播音创作中必须“有动于衷,有感而发,”积极主动地驾驭有声语言,才会使语言产生优美的语言节奏。

语言节奏是由有声语言音节的长短、轻重及音节与音节之间的停顿所形成。语言的节奏感是传达情绪的一种强有力的媒介,是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音乐节目中,主持人语言节奏的变化,要切合音乐作品运动的节奏变化,或则节奏明快,活泼跳跃,或则节奏平稳,和缓细腻,语流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动静疾徐,语调的轻重缓急,语势的高低强弱以及语音的虚实松紧等,与音乐的节律融为一体,彼此相辅相成,并由此而构成的往复回环,产生了语音节奏的变化,体现出如同音乐般的节奏美感。

笔者曾在节目里播放杨坤的一首歌曲《牧马人》,歌词有:“风吹过草低见牛羊,呼伦贝尔泥土都带香,一挥手雄鹰在肩膀,把天地都收进胸膛——”说到这里,主持人的话停住了,让歌曲的前奏先出来,当音乐的节奏轻轻响起并渐渐清晰时,主持人再接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牧马人》的节奏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吧……”这样的语言节奏处理方式,就会令人听起来更觉亲切。

在语言节奏的处理上,许多资深的播音员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例如,我们熟悉的一档电视节目《动物世界》,赵忠祥老师的处理方式就让很多朋友喜欢。如此来看“动与静的规律就是节奏,快与慢的安排也是节奏,这种节奏不应当是整齐划一的切割,而是看似随意实则有控制的起伏。”

对于短句,初念稿子的新手,往往不敢大幅度停顿,因为他做不到词断意不断。他即使作了机械的停顿,也使这空隙了无生趣。其实,停顿类似着墨留白,是语言的无声部分,是感情表述后不可缺少的回味部分,令听者有一个接受上一句信息包括情感信息的回旋,并追寻下一句言语的去向,使受众感到的是连绵不断的意境。

在场外主持活动时,作为主持人总是希望串词流畅而又紧凑。但是在场上如果一味滔滔不绝,怕串场词与形体动作之间有间隔,反而会感觉到绷得太紧,让人无法放松下来静心观看。有意识的间隔、停顿,犹如朗读的断句,可在静中把观众的悬念带人下一节的发展中。

节目中的语言节奏,除了受节目内容的制约之外,还要因类型、因时段、因语境,因对象而制宜。同一个主持人主持不同类型的音乐节目,面向不同的对象,其语言节奏不尽相同,针对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收听环境,生活节奏和受众心理,其语言节奏也各有差异。早间节目,语言应清新明快,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针对中老年听众,话言则应以亲切、温和见长……

三、整体节奏

音乐节目中的节奏变化,除了“韵律节奏”和“语言节奏”外,还有“整体节奏”。在安排节目的整体节奏时,主持人必须要善于把握受众收听收视心理运动特点,把握好“兴奋”与“疲劳”之间的节奏感。

我们把“收听疲劳感”分为规律性的和不规律性的两种,并结合音乐广播中听众的收听心理做了如下分析:规律性的疲劳是由于人生理和心理运动规律所造成的在收听过程中规律性的疲劳现象,一般说来一档30分钟的音乐节目,听众的心理运动是呈马鞍型曲线发展的:开始的5~10分钟,心理处于兴奋维持阶段;15~20分钟之间,听众进入疲劳的波谷,注意力下降;20~25分钟之间,收听心理再度兴奋;最后5分钟,收听心理再度出现疲劳,这种心理交替在每一档节目中出现的时间相对固定,疲劳的程度也相对一致。

不规则性的疲劳是指在30分钟连续收听过程中,听众随时可能出现的疲劳现象。对于节目收听来说,它是一种消极因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和节目本身的不足外,还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审美心境,审美差异和审美心理定势等主观因素直接相关。

以日常最常听到的流行音乐节目为例:目前一档流行音乐节目通常以25分钟为一段,一般可以安排4~5首歌曲。以此为例,根据听众收听心理运动规则性疲劳的马鞍型曲线发展特点,可安排一种“快-慢-缓-慢-快”的素材节奏结构。具体讲,节目开始可选用一首节奏明快热烈的歌曲,以适应听众初始兴奋的收听心理,第二首歌可安排一首慢歌,和第一首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利用这种节奏落差在节目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放第三首歌的时候,听众的收听心理处于兴奋维持阶段,可选用一首中速、节奏缓和的音乐作品与之适应;第四首歌非常关键,因为根据听众收听心理运动规律,一档25分钟的音乐节目在15~20分钟这段时间里,听众最容易产生疲劳和焦虑,也最容易调换频率。这时应尽可能安排一首慢歌来“按摩”听众已渐疲劳的听觉,如果节奏太快,就会加重听觉的紧张感,在听众心理和情绪上造成一种不安,从而增加听众换台的可能性;最后一首歌的节奏设置也很重要,可安排和节目开始相对应的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的作品,尽可能地去调动听众情绪,使之对下一档节目时段产生期待感,从而达到让听众持续收听的目的。

因此,基于人的兴奋与抑制这种心理交替的周期性规律,主持人无论做哪一类音乐节目,在安排其整体节奏时都要依据受众收听心理变化的运动特点,力求张弛有度、收放有致,采用快慢相间、动静相宜、强弱对比、情感浓淡、风格差异等方式,审时度势地把握好节目的节奏感,对节目有设计、有布局、注重规律、讲究章法,以提高节目的收听率。

不同结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整体节奏往往会使节目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有些节目对比强烈,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时紧紧扣人心;而有些节目就像一览无余的平地,缺乏起伏张弛的变化,令人感到平淡乏味。显然那种从头到尾的亢奋或一气儿到底的松懈,都是一种平淡。那种整体布局的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同样是一种失衡。

节奏是播音创作基础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说基调是一篇稿件表达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那么,节奏就是这“总的感情色彩、分量的外化”。[1]253在音乐节目中,无论是旋律节奏、语言节奏,还是整体节奏,总体上,它们都要服从于音乐作品的节奏,都要以音乐作品的节奏作为自身的创作依据,但同时它们又是能动的,起着强化、美化音乐节奏的积极作用,因此,主持人具有很大的再创作空间。那么,主持人积极去探究节目的节奏美学就有助于他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达节目的内涵,美化节目,使之更出彩。

[1] 付程.实用播音教程:第2册语言表达[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祁芃.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G222.3

A

1671-8275(2011)05-0137-02

2011-09-16

杨芳(1978-),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市广播电视台国家二级播音员。

之 者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听众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YOUNG·节奏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音乐节目的样式分析以及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