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论文中常见语法错误例析

2011-08-15李俊丹王新荣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病句介词谓语

李俊丹,王新荣

(邯郸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邯郸 056005)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它有概括性很强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不能违反语法规则,如果违反了语法规则,就会在交际过程中产生误解,贻误学习和工作。特别是科技论文中更应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否则将影响科学成果的准确表达。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或者编辑对论文的编排过程中病句是很常见的,有的属于思想不正确,有的则是不合逻辑、不合语法、不合修辞。其中,语法错误更为常见,这里仅就科技论文中几种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举例并辨析,以供广大论文作者和编辑们参考。

(一)主语残缺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

病例1:我一口气读完了贵报《热点对话》专栏首期刊载的《前南危机和武装冲突》一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分析:本段中后一句没有主语。并且又不是“承前省略”,因为前句的主语是“我”,总不能说“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吧。要使后一个句子就完整,可在它的开头加一个代词“它”(指代上文提到的文章)。

病例2.有的国家规定,对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1]69

分析:该句是造成主语残缺的一个典型例子,其主要原因是滥用介词结构从而掩蔽了主语。“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的主语本应该是“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但是由于在其前面加上了“对”字,从而使“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就变成了介词结构的宾语,这样“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就没有了相应的主语。可将介词“对”删去,句子就变得完整了。不仅是滥用介词结构,凡是由于造句的原因,使句子中本来存在的主语在结构上成了别的成分,都会使主语丧失。修改的办法是由谓语找主语,把幕后的主语挖掘出来。

病例3: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分析:逗号前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是个介词结构,逗号后的“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是使动句式。这样整个句子就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是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使得它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当然,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是由于用了使动句式,它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修改方法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或把“使”字去掉,保留“在……下”的说法。

病例4: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解开了我思想上的疙瘩,提高了我的认识。

分析:该句子中“老队长”和“我”究竟谁是主语呢?但又都不是。倒好像是“打从老队长跟我谈话以后”,但它是一个介词结构,介词结构作主语,不合语法。可将它改为“老队长的一席话”或干脆改为“老队长”。也可以保留这个介词结构作句子的状语,“打从……以后”的后面改为“我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我的认识提高了。”把“疙瘩”、“认识”分别作为两个并列分句的主语。

(二)谓语残缺

病例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形势,广大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迅速提高。

分析:该句缺谓语,“我国各行各业的形势”怎么样?没有说,就另起了炉灶。在语言实践中,这类谓语残缺的毛病主要是语言素养缺乏造成的,但是对于谓语比较复杂的句子,即使有一定语言素养的人也可能产生病句。

病例 2: 我们青少年学生一定要行动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在缺谓语的句子中,另有一个非谓语动词(它可能充当短语中的小谓语),作者潜意识里把它当作是谓语动词了。该句中,“为把我国……强国”后面缺少了谓语动词“(而)奋斗”。仍然是因为作者误以为“建设”这个动词能够充当后一句的谓语。实际上,“建设”只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国”这个短语中的小谓语,而这个短语在后句中只是充当介词“为”的宾语。

病例3: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分析:在该句话中,作者误以为“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这个置于主语之后的介词结构可以充当谓语,所以,“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这句话没说完,就中途易辙了。我们知道,汉语的介词结构只能作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却永远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

(三)宾语残缺

病例 1: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分析:该句缺少与“表达”相配合的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可以在句子末尾加上“的愿望”或“的意图”。

病例2:我们要在广大青年中,造成一种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分析:该句中,有谓语词“造成”,但“造成”什么呢?没有写出来,所以句子缺宾语。可在句子末尾加“的风气”,使“风气”一词当作句子的宾语。

病例3:大家认真地讨论了具体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分析:该句中有谓语动词“讨论”,但没有宾语,可以在句子的末尾加“的问题”,以作“讨论”的宾语。

这几个例子都是宾语的修饰语较长,宾语中心词离相关的谓语动词太远,特别是修饰语内部包含着动宾结构,容易把句子末尾的宾语中心词落掉。它提示我们,要慎用过长的句子:如果用了较长的句子,就要检查相关的语法成分是否完整,是否顾此失彼。

(四)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位,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等。

病例1:铜、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分析:在该句子中,“一般”是“通常”的意思,也就是经常、大抵等意思,表示的是一种概率、一种模态。“要发现它们”是一种愿望、目的,它只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可能,不需要用“一般”来修饰。所以“一般”应当移后,来修饰“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写成“要发现它们一般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比较合乎情理了。

病例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分析:“任意”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意思。从句意来看,“任意”的主动者不是“我们的祖国”,而是“帝国主义列强”,所以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句子就合情合理了。

病例3: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在追查以滑石粉、碳醋钙甚至废塑料为原料的主要“毒餐盒”。

分析:该句中的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该把“主要”与“原料的”调换位置[2]3-38。

(五)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病例1: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分析:该句子应该用“只有……才……”结构,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病例2: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政机关的节约,不完全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

分析:“不完全是”相当于“不仅是”,与后面的“而是”不搭配,“而是”应改为“而且是”、“还是”或“更是”。通常“而是”与“不是”搭配,组成“不是……而是……”这种正反对比的并列关系,否定一项,从而肯定另一项。而这里的两个“问题”是递进关系,并不是并列关系。关联词语不只在单句与单句组合成的关联复句中起作用,有时也在单句内部各部分的组合中起作用。这两方面的关联词语都要搭配得当。

(六)数量词误用

病例1:进行了整整三年左右的调查观察。

分析:该句的错误在于定数和约数混在一起,自相矛盾。应看上下文具体情况,删去“整整”或“左右”,倘若实际为三年,则两者均可删去。

病例2:这个炼钢车间,由10天开一炉变为5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此句是倍数或分数运用不合理。句中“缩短”与“一倍”搭配错误。一般来说,倍数只与“上升”、“提高”、“增加”一类的词语搭配,分数只能与“降低”、“减少”一类的词语搭配。例句中的“一倍”应改为“二分之一”。

病例3:“7种品种”、“3项处理”等。

分析:此句是量词使用不当。应改成“7个品种”、“3个处理”。

病例4:参加厂庆活动的有本厂的干部、工人及来宾共七百多人。

分析:此句是数字运用出现歧义。句中“七百多人”包括哪些人不明确。[3]105-107

(七)结构杂糅

杂糅,指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在语法上,“杂糅”是指两种不同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造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的毛病。杂糅现象最常见的是“两句合一”。同一个意思,往往既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但是在实际表达时,只能采用其中一种说法。如果说话人举棋不定,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把两种说法糅合在一起,就形成结构杂糅的病句。

病例1:紧急避险造成损害,是指行为人在遭到紧急危难的情况下,为避免或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不得已而对某一较小的利益所致的损害。

分析:该句中的“为避免或救护……使之不受损害”是将同一个意思的正反两种说法糅合在一个句子中。要么说“为避免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受损害”,要么说“为救护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损害”。两种说法可任意保留其中一个。杂糅的另一种类型是“一句带出另一句”,这种毛病也叫“藕断丝连”。它的特点是:一句话本来已经说完了,却把它的结尾(通常是它的宾语)当作开头另起一句话。

病例2:羞辱难当的彩云回到家里,迅速喊来堂兄阿权给自己壮胆审问责罚雷训海[4]。

分析:原句表面上看是一个连动式,但它并不是一个“合法”的连动式。句子中的“迅速喊来堂兄阿权给自己壮胆审问责罚雷训海”应分成两个句子表述:“迅速喊来堂兄阿权给自己壮胆,并(一起)审问责罚雷训海”。丁声树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连动式的特点,就是前后的动词结构同属于一个主语。”但是这个句子中,“审问雷训海”的可能是彩云和堂兄两人,也可能主要是堂兄,而不会是彩云一个人。同时,“审问”是司法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公民和法人不能“私设公堂”,所以“审问”宜改为“盘问”。

通过对科技论文中几种常见的语法错误进行分析,使我们学会了辨析和修改病句,有益于我们正确运用句子以表情达意,这也是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之一。

首先,使我们学会了病句的几种常用辨析方法:(1)口读法:口读一两遍,觉得哪些地方不顺口,凭借语感,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分析法:先紧缩句子,找出主干,检查主谓宾是否残缺或搭配是否得当。后理清枝叶(定、状、补),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3)聚焦法:对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要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其次,使我们学会了病句的修改方法:增,就是增加字词;删,就是删除多余字词;调,就是调整字词顺序;换,就是更换字词。有的改法各异,改法不一,但只要遵循原则,修改正确即可。

第三,使我们更加熟悉了病句的修改原则:保留原意,多就少改。

[1]《简明公安词典》编审委员会.简明公安词典[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9.

[2]陈林森.中国人常见的病句[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3]李俊丹,苏红霞,周冰毅.高校学报来稿中常见语病分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8,(2).

[4]周琪源、陈洪峰.懦弱男人 恼羞成怒喋血子夜[N].九江日报,2006-09-01(5).

猜你喜欢

病句介词谓语
非谓语动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师生讨论改病句
非谓语动词
介词不能这样用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非谓语动词
2014年高考病句题归类解析
关于“病句”的若干思考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