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缘建设地球村——论雁翼的人类胸怀

2011-08-15杨金廷王红升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华文和平诗人

杨金廷,王红升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著名诗人、学者公木曾为雁翼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研讨会作诗:“……明古今,究天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地角天涯共比邻/诗缘建设地球村”。的确,雁翼既是一位创作根系深植于中华诗歌沃土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当代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胸怀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他的文学活动,绝不仅限于生他养他的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同样也涵盖了整个世界。

一、雁翼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的人类胸怀

对于一个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体验了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人来说,在他的心目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和平更为重要、更为宝贵、更为让人珍惜的了。雁翼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亲身体验了战争的残酷,亲眼见证了战争给人类、尤其是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因而对于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有着更为深刻的体认,对于人类和平有着更为执着的追求。基于此,他的作品能够站在世界的高度,审视和反思人类的历史,真诚地呼唤世界和平,歌颂各国人民的友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浓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平使命感。

(一)对世界和平的弘扬与呼唤

战士的豪迈、爽直和诗人的感性、责任,使雁翼像当年战士参加战斗一样,再一次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这是为和平而歌的号角,是反对霸权和战争的号角。在亚洲和欧美各国考察访问的时候,在与世界各地诗人、作家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他用如椽之笔,饱蘸激情之墨,创作出了大量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呼唤世界和平的主题。在《题联合国大厦》里,作者参观联合国总部,看的并不仅仅是“摩天楼方方正正”的外表,而是把它“竖在人类史正中”去审视,看到了“一边是战争/一边是和平”的人类历史,“几千年厮杀”的结果,“一边是骨白/一边是花红”。这首诗看似冷峻的背后,透露的是对战争的摒弃,对联合国主持世界公理、实现世界和平的呼唤和期盼。《铁花赋》在赞扬世界和平的同时,也对和平能否长久保持流露出深深的忧虑。联合国大厦门前那朵铁花——用战犯的枪打造成的艺术品,“会不会被贼偷走/复原成枪管”,向爱好和平的人们射击呢?与其说这首诗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忧虑,毋宁说是一种呼唤——一种对责任的呼唤,对使命的呼唤。《柏林墙》则彰显的是对“墙再高再厚,/也挡不住空气,和/阳光的交流”的信心。雁翼坚信:“虽有大炮和坦克守护,但/炮和坦克也会锈腐,如/这堵精心建筑的墙终会倒塌。”当时,冷战尚未结束,东西德国还没有统一,柏林墙横亘在城市中间。然而,诗人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大胆地预见到了几年后柏林墙的最终倒塌,这洞穿历史的眼光是多么深邃。雁翼还以绝远的目光提出了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问题。在《天宇留话》中,他以极富想象力的笔触,提出“防止好战之徒/在月亮上修筑炮台/射杀善良”。联想当今霸权主义对太空的争夺,不能不说雁翼的眼光是超前的、敏锐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2001年诗人纪事》组诗是诗人进入新世纪后在诗体上的另一种实验。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把新闻学的灵敏、诗学的多情、哲学的善思,混合用于诗的创作,目的是为了改变诗的瘦弱。[1]83组诗共由14首诗组成,其中8首与世界和平的主题有关。《三月十九日》通过正反对比,对追求世界和平的人士给予高度评价,而对热衷于战争炮火者予以痛斥。而《九月十二日子夜》则是一首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题材的诗,这首短短六行的小诗,深刻揭示了911恐怖事件的根源,一针见血地指出纽约和华盛顿的爆炸是“霸权主义和恶魔的一种交锋”,认为“仇恨只会繁殖残杀”,呼唤“唯有爱/才能给和平以生命”。在《寄乔治·布什总统》里,作者给这位即将开始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统的则是劝诫,虽然这种劝诫更多的是一种诗人的浪漫和一厢情愿。他希望乔治·布什“跨出冷战的思维”,因为“仇恨是仇恨制造者的枷锁”,并呼吁,“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保护她的和平/总统和诗人/拥有共同的职责”。《致联大最高首脑大会》直接表达了雁翼对世界和平的期盼。他以一名二战老兵的身份,希望世界各国首脑拒绝仇恨,因为“人类是靠爱而成长”的。相对于普通民众,各国领导人在世界和平方面当然负有更大更重的责任,因此,雁翼认为“仇恨繁殖战乱/战乱繁殖仇恨这个怪圈”应当由各国领导人来共同砸碎。他坚信,“把你们的爱燃烧起来/就是又一个太阳/给人类以和平/给地球以花香”。

(二)对人们和平共处和友爱的赞美与歌颂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应该友好相处,和谐共存。雁翼在诗歌中赞美这种情感,更期盼这种情感。《飞机上》通过描写空中的温馨一幕,表达了对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肤色的人们和平共处的热切呼唤:“斟酒/献茶/柔情蜜意天涯/云朵没有国籍/黑发笑对金发/你赞/他夸/惊飞满天红霞”。在机舱这个特定的场合,在空中这个特殊的地点,乘务员和乘客关系和谐,氛围融洽,其乐融融。如果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像飞机上这样,那该多么美好啊!《题千童镇》借助秦始皇派徐福横渡东瀛,从一个新的视角指出仙童东渡的目的是植爱:“仙童早走魂还在/扬帆横海/东瀛植爱/恶浪千尺难阻碍”。为了这爱,即使千尺恶浪也在所不惜,难以阻挡。他真诚地希望“友谊成寨/战神必败/奇花仙草香千代”,今后不再有侵略、不再有战争,企盼友谊遍布世界,和平友谊之花开遍全球,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夜进马尼拉》写出了作者对这座异国城市的热情的赞美,虽然面孔是陌生的,但感情是相通的,“我的热情和你的热情相等”,“相隔万里的路程/并不等于心的距离。”《给曼谷》把曼谷形容为“神仙集中的圣地”,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了爱的赤诚,因此,“在湄南河上我迷了路,郑王塔下我忘了形,玉佛寺里我乱了情”,对曼谷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由于人类盲目无序、不计后果的发展,而日益使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处于灾难之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生态危机加剧和国内环境告急的影响,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意识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文学的生态审美也悄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随之,生态文学和生态文学批评逐步成长,拓宽了传统审美的视野,使得文学研究以生态审美的视域来观照新的文学动势。”[2]98雁翼对生态问题予以了较早的关注。他的一些诗歌,或反思现代社会给人们生活同时带来的现代病、城市病,或揭露生态危机的残酷现实,表达了企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生态和谐的强烈愿望,读之触动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自觉的生态意识。《纽约留语》是雁翼1993年7月创作的一首诗:“时光骤然倒流/野山荒谷纵横/不见鸟儿影/唯有铁虎钢豹/横冲/直撞/惊醒我文明梦”。现代社会科技的发达和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越来越多地使城市的人们远离自然、互相隔绝,雁翼有感于城市的钢筋水泥给人们生活造成的疏远和隔离,反思了现代文明的社会通病。《卫河怨》是一首直接表现生态危机的诗歌,作者对单纯注重经济发展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的现象十分痛心。在作者心中,过去的母亲河,“别时水扬波/柳丝拂面”,充沛的流水,葱茏的岸柳,这是一幅多么美的风景画,而现在却“不闻蛙鸣兔乱窜/天咒人怨”,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河水受到严重污染,一些生物几近绝迹,儿时的美好记忆荡然无存。诗人看到这一切,怎能不扼腕叹息,怎能不愤怒而起?他发出了心底的呐喊:“假如我有权/定炸山坝/下令黄河放天水/还故乡千里白帆/鸟唱人欢”。这似乎有些偏激的呐喊,感情之强烈,令人震撼,令人思索,也让一些人感到汗颜和羞愧。

(四)对人类共同的真善美情感的歌颂

在前往世界各地访问和参加诗歌交流活动的过程中,雁翼总是力求深入了解到访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所到之处,他用自己的视角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

在他的笔下,一切美的事物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令人怦然心动,那么难以忘怀。《湄公河浪》向读者展示了湄公河畔“帆影如翅,渔歌醉红佛塔光”的东南亚风情;《新加坡吟》赞颂了蓝海湾的沙滩、日光、水鸟、花树;《悉尼剪影》描写了憨态可掬的小浣熊、机巧敏捷的袋鼠,并把自己放入诗中,“我的位置应在哪/才能构成风景画/殷殷心思留给他”,好像在娓娓道来讲叙故事,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使人倍感亲切。

雁翼不仅歌颂美,还歌颂人间正义,歌颂世界上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歌颂人们一切善的举动。1987年8月,雁翼访问巴黎,写下了《造访圣母院》:“不是来拜洋佛/只为亲近雨果/他灵魂圣火/仍在钟楼闪烁/照你/照我/照善怎样胜恶”,之所以赞美雨果,主要是赞美这位伟大作家的良知和正义。《留在二十世纪的箴言》(28)则对普通人的价值提出了思考:“假如,人是一株小草/也有权享有水和阳光/只因为它有生命最本质的义务/贡献花的美丽果的丰满/枯干之后/留给人间一朵火”。

呼唤真善美,必然就要鞭挞假恶丑。1993年7月,雁翼写了一首关于旧金山金门桥的诗《题金门桥》:“手掌手掌手掌/肩膀肩膀肩膀/托横天一道长虹/惹怒一海狂浪//渡自由和野心/追逐风雨阳光/罪恶善良同方向/任凭你夺他抢”。这首诗对善恶等问题提出了雁翼自己的独特思考,也让读到此诗的每一个人深思。

二、雁翼的文学活动反映了他的人类胸怀

与同时代及其前后的诗人相比,雁翼堪称独特的“这一个”。这不仅表现在他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多数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也不仅表现在他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多面手,在散文、小说、戏剧、电影文学剧本、文艺理论等方面全面开花,成就颇丰。更为重要、更难能可贵的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他在文学创作之余,以极大的热情、精力和多种形式投入到推动世界文学交流发展的活动中,铸就了他生命后期的另一种辉煌。

(一)主编《世界和平圣诗》,表现出企盼世界和平、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胸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前夕,雁翼耗时5年,与世界诗人大会主席、美国著名诗人罗斯玛丽·魏尔金申一起,策划、发起、主编和出版了工程浩大、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世界和平圣诗》。为出版这部书,他通过各国驻联合国使团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首脑联系,请他们代表各自国家的人民,面对即将结束的20世纪和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诗歌或箴言的形式,祈祷和赞颂世界和平。经不懈努力,包括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克林顿、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南非总统曼德拉等在内的世界五大洲104个国家的107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欣然提笔,给雁翼发来了各自祈祷世界和平的诗歌或箴言,表达了他们对新千年人类和平的美好祝愿。这部书以中、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6种文字出版,于2000年1月问世后,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惊世创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众多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有的还对他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专访。这部书以其独特的创意,宏大的气魄,在世界出版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集中体现了以雁翼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企盼。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作家郭久麟在雁翼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发言时曾这样高度评价:“《世界和平圣诗》的编辑出版在人类历史上,在人类和平运动史上,在世界诗歌史上,在世界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都是一个创举!”

(二)参与筹划组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表现了推动中国新诗走向世界的宏大志向

为促进世界华文诗歌发展,雁翼于1988年12月参与筹划组建了华文诗人的国际性纯文学组织——世界华文诗人协会。该协会由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和世界各地的160位当代著名诗人组成,目的是联络诗歌工作者的感情,推动华文和华文诗人进一步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著成就和在世界华文诗歌交流方面的贡献,雁翼1989年7月当选为以通讯票选方式互选出的第一届27名常务理事之一,并与蓝海文、罗门共同担任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长。在此任上,他以高涨的热情、旺盛的精力致力于搭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华文诗人交流、切磋和走向世界的平台,并积极组织海内外诗人学者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看法,为世界华文诗歌的发展、东西方诗歌的交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三)积极参加世界诗人大会的活动,体现了推动世界文学繁荣发展的高涨热情

世界诗人大会是世界各国的诗人们为促进国际诗歌交流发展而成立的一个国际性诗歌组织,1969年成立于马尼拉,由国际桂冠诗人联盟创办,每三年至少举行一次,在世界各国轮流主办。1993年,雁翼参加了第13届世界诗人大会。1995年,雁翼给第15届世界诗人大会献上了《诗人的宣言》,谈了自己对诗歌的思考和认识,并创作了后来影响深远的《爱的旗帜》:

诗微笑在爱的旗帜上/飘展在历史每一个角落//由于权欲的煽动,美丽的地球/在互相厮杀中挣扎着自救/血染泪浸的脚步,艰难地/追索人神共求的和平//宽容是一种智慧/友善是一种财富/信任是一种勇气/交流是一种滋补/大海的无畏是由/一小朵一小朵浪花编织//灾难在仇恨里繁殖/和平在友爱中成熟

在这首诗里,雁翼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强烈祈盼,真诚而热切的呼唤,诗性和哲理性融为一体,最后以强烈的对比结束,令人警醒,让人沉思。

1998年,第18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斯洛伐克举行,包括雁翼在内的42个国家近300位诗人参加了此次大会。经雁翼积极争取,此次大会提出,2002年的世界诗人大会在中国举行。为此,雁翼回国后,于 1999年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李岚清同志写了一封信,扼要介绍了世界诗人大会的来历,阐明了在中国举行世界诗人大会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的世界诗人大会未能在中国举办,这也成为了雁翼的一个终身遗憾。

(四)广泛与世界各国诗人来往交流,体现了融汇东西方的文学交流理念

雁翼与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交流密切。以法国为例,他与当地的多位华裔诗人互相访问,通过各种形式交流文学创作,并且经常在自己办的刊物上发表他们的作品。1987年8月,雁翼到巴黎访问时见到了早已神交已久的当地两位华裔诗人橘子、萧良。见面后,他们快乐地谈诗,尽情畅谈彼此诗艺追求的苦与乐,谈巴黎的历史和现在,谈对巴黎的感受和思索。雁翼与二人商量,采取类似于古代同题共作的形式,由三人携手合作把这一切写下来,献给巴黎,献给北京。三人共同拟定了这部诗集的书名和每首诗的题目,并且逐一进行了认真讨论。之后,仅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这部别样的诗集,并且取名为《巴黎的玫瑰》。这是生活在北京、巴黎的三位诗人真诚友谊的表现,是三个人共同献给北京和巴黎这对姊妹城的礼物。这样超越国界的两地诗人的携手创作,可以说是人类诗歌史上少有的现象。[3]263-264雁翼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裔作家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美国的黄美之、秦松,日本的林浩、澳大利亚的潘起生、马来西亚的吴天才,都是雁翼终生的好朋友,他们互相访问,书信往来,谈诗歌,谈创作,推动了世界华人文学的交流与发展。

雁翼与世界各国的诗人同样交往频繁。1982年7月,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庄野英二来到上海,雁翼当时正在上海编辑《文学报》。庄野英二是雁翼诗歌的日文翻译。有趣的是,他在日本翻译了雁翼的诗歌,却不太会说中国话。而雁翼不会日语,恰恰翻译人员又不在身边。但两位诗人的心是相通的,对美的认识、对善的渴望、对人类和平的企盼,拉近了心的距离,消弭了语言的障碍,他们像孩子一样用笔自由地交谈,谱写了一段中日文学家的笔中情。1984年11月,雁翼在成都接待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东方文学的斯卡特、康纳利两位教授和他们带领的三十多位学生,就诗歌创作、东西方诗歌交流等交换了意见。[4]2161990年,世界诗人大会主席、美国著名诗人罗斯玛丽·魏尔金申到中国大陆访问,受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的接见,并拜见了雁翼,二人就诗歌创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此后,他们始终保持联系和友谊,1999年雁翼还支持罗斯玛丽·魏尔金申在大陆出版了她的诗集,并于世纪之交由二人共同主编了《世界和平圣诗》。2004年12月,雁翼被巴西颇有影响的杂志《政治效果》评为“关心人类命运”的诗人,这家杂志专程给他寄来了获奖证书,赞誉他为人类和平作出的贡献,表达对他的敬意。雁翼非常高兴,他看重的不是证书本身,而是这本杂志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是他的诗给巴西人民能够“送去多少阳光”。为此,他专门创作了《远来的鼓动》,表达对《政治效果》杂志的感谢。在这首诗里,雁翼特别强调:“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会使世界更美/会使花朵更香”。

(五)创办中外文学刊物和文化出版机构,表现了推动世界文学交流的远见卓识

在国内作家中,雁翼是少有的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办过多个报纸、杂志,还经营过出版机构的诗人。这是与他思想活跃、勇于进军新的领域、敢于和善于进行新的大胆尝试的性格特点分不开的。

重回文坛不久,1981年4月,雁翼在上海创办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我国文坛、报坛第一张大型综合性专业文学报纸《文学报》,这份报纸得到了文坛前辈茅盾、夏衍、曹禺,以及巴金、冰心等人的关心支持,茅盾还亲自题写报名并撰写了创刊辞,冰心为报纸题词“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都读文学报”。此后,《文学报》三十年长盛不衰,如今已成为沟通作家、评论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桥梁、传递文坛信息的窗口、培养文学新人的摇篮,这无疑是与雁翼当初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

在办《文学报》的时候,雁翼还于1988年8月在上海参与创办了《中国诗人》杂志,为创刊编委之一。这本杂志如今已成为当代诗歌界具有一定影响的刊物。

1984年,雁翼在石家庄创办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期刊《华人世界》(后应中央统战部邀请将社址迁到了北京),目的是创造一个海内外诗人、尤其是华文诗人互相交流的园地。这份杂志独立的视角、国际化的视野,给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培养出了后来的一大批文学和编辑人才。在内容上,它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着力向海外华人介绍祖国的巨大变化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促进中外诗人、诗歌艺术的切磋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据时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郑熙亭回忆,那段日子,雁翼日以继夜、不眠不休,一个人约稿、看稿、编排、校阅、发行,每一期刊物印出后,他就像得到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高兴,用家乡邯郸馆陶话大声说笑,与河北文化界的几位友人畅怀相庆。

1989年,雁翼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这里,雁翼与香港诗人吴正共同成立了黄河文化出版社,并于1991年创办了《黄河月刊》杂志,出版社和杂志免费为包括海内外华人作家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作家出版著作、发表作品,扶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尽管雁翼谦虚地说,“由于地理政治和经费原因,无法很好地服务于交流,”实际上为促进海内外华人文学的交流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92年8月,雁翼因为他的影响和为世界华文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当选为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副总裁,并被英国剑桥IBC世界文学研究院授予终身研究员。他利用这两个身份,和英籍华人、英国华文作家协会主席陈伯良先生合作,于1993年8月在伦敦注册,组建了英国剑桥华人世界出版(有限)公司,为世界华人的文化、科技、经济交流和发展服务,向世界介绍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的创业精神和卓越成就。在此期间,他创办了充满独立风格、颇具影响的中英文刊物《华人春秋》,“找到一个比较宽松的文学环境,专门为世界华文文学和华人服务。”[5]254雁翼当时的计划是编选、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当代优秀诗作选》大型丛书,中英文对照在伦敦出版,主要目的是在向世界介绍、推荐当代华文优秀诗作的同时,促进各国诗人的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世界诗歌繁荣与发展,为人类诗歌艺术宝库做出更多贡献。

雁翼说过:“诗人的社会活动之一是向读者向世界介绍朋友的作品,这是义务,也是责任。”[6]4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以这样的“义务”和“责任”,为40多部作品撰写了序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介绍法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的海外华人作家、作品的。在这些序跋中,雁翼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文学成绩,积极向世界介绍、推荐这些诗人的作品,为中外文学交流做出了另一种形式的贡献。

三、雁翼在世界文坛的影响是对他人类胸怀的最好评价

雁翼在世界文坛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他的文学成就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杰出名人传》、《世界名人传》和美国《世界优秀名人传》,1991年荣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世界杰出成就文学家”证书,并被授予银质勋章、金质奖章,荣获剑桥“世界优秀知识分子奖”。美国世界名家协会授予他“二十世纪风云人物”证书和奖章。2000年,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和世界诗人大会,联合授予雁翼“国际桂冠诗人”证书和奖章。2004年获巴西“关心人类命运诗人奖”,2006年获印度“和平知识分子奖”,同年获蒙古国成吉思汗勋章和证书。在“美国世界诗人大会”上,雁翼被选为国际委员。他被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授予“荣誉文学博士”,为美国世界诗人大会副主席、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终身会员和副理事长,英国IBC世界文学研究院终身高级研究员、美国ABIRA研究院终身院士。其《囚徒手记》被美国ABIRA研究院认定为“具有特别研究价值的珍藏品”,并被藏入享誉世界的ABI图书馆和ABI档案馆。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日、俄、德、朝鲜、西班牙、印度、马来等9种文字在19个国家发表、出版。这些可以说是对他人类胸怀的最好评价。

[1]雁翼.爱的旗帜[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2]李江梅.生态审美视域中的当代文学的自然生命[J].当代文坛,2010,(3).

[3]雁翼.巴黎的玫瑰——给法国华裔诗人橘子、萧良[M]//雁翼选集:文论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雁翼.答《作家生活报》记者问[M]//雁翼选集:文论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5]雁翼.海外华文诗的我见我思[M]//雁翼选集:文论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雁翼.序与目录的混成[M]//雁翼选集:文论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华文和平诗人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博弈·和平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期盼和平
诗人与花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