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希胶囊联合防风通圣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2011-08-15刘保国苗国英栗志英
刘保国,苗国英,栗志英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邯郸056029)
方希(依曲替酸)胶囊是近年临床治疗银屑病较有效的药物之一[1,2],但该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因此而终止治疗。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方希胶囊联合防风通圣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8例,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寻常型银屑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12 a,平均5.7 a;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20%。其中银屑病处于进行期48例,静止期20例。排除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损害者,妊娠、哺乳期妇女以及在2 a内计划妊娠者,血脂、血糖异常和过度肥胖者,近3个月内口服维A酸类药物或曾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者,对维A酸类药物或防风通圣散过敏者,既往有光敏及戴隐形眼镜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随餐顿服方希胶囊30 mg,1次/d;皮损局部外搽单霜,2次/d。观察组同时饭后服用防风通圣散冲剂6 g,2次/d。疗程均为12周。
1.3 疗效观察方法 两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记录治疗中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和体征。治疗前后,根据皮损部位、面积和严重程度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PASI总分-治疗后PASI总分)/治疗前PASI总分×100%。评分下降90%以上为痊愈,下降60% ~90%为显效,下降21%~59%为好转,下降20%以下为无效。痊愈和显效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为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15例,好转4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47.36%,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分别为 13、7、8、2 例及 40.00%、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P <0.05。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皮肤黏膜干燥、瘙痒、脱屑等,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74%,且程度较轻,其中2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后经保肝治疗恢复正常;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67%,其中1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出现血脂升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方希胶囊主要药物成分为阿维A,属第二代维A酸,可增加皮肤中Langerhans细胞数目,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及白三烯及氧化物阴离子的释放、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的产生,阻碍溶酶体酶的释放,并抑制皮肤中胶原酶及明胶的产生。其可单用,亦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但阿维A有口腔黏膜干燥、皮肤瘙痒、脱屑、鼻衄、毛发脱落、关节痛等不良反应,很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而失访。
本研究采用方希胶囊联合防风通圣散[3]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更佳,并能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多为血热受风、血虚风燥或血瘀受风所致。防风通圣散具有表里双解、清热解毒之功。近年来文献[4]报道,防风通圣散可用于玫瑰糠疹、荨麻疹、带状疱疹、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的治疗。方中川芎、当归、白芍有养血、活血化瘀之功,加大黄、石膏、黄芩、栀子、连翘、芒硝可凉血清热解毒,防风、薄荷、荆芥穗、连翘、麻黄有祛风止痒、清热作用。诸药合用,共凑内清郁热、血热、热毒,兼凉血、活血之功,外疏风热、风燥之邪。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本方具有改善血管功能作用。方中川芎、当归、白芍为四物汤主要成分,对免疫调节、血流变学、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均有一定作用[5~9]。所以防风通圣散与方希胶囊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因防风通圣散具有清热通里、解表解毒作用,方中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止痒较强,故对皮肤瘙痒疗效明显;当归、川芎、白芍、桔梗有养血润燥之功,大黄、石膏、黄芩、连翘、栀子有通里、解毒清热凉血作用,故对皮肤黏膜干燥、唇裂、咽干、喉痛等均有明显疗效。
本研究采用方希胶囊联合防风通圣散治疗3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12周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效率为86.8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且总体疗效随疗程延长而增加;另外,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74%,且程度较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皮肤黏膜干燥、瘙痒、脱屑等,多数患者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疗程延长而增加。由此可见,方希和防风通圣散联合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新的尝试,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1]王家璧,马东来.依曲替酯治疗银屑病和角化性疾病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2):105-107.
[2]靳培英.异维A酸在皮肤科治疗领域中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2):65-68.
[3]赵尚华.中医外科方剂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3.
[4]俞小平,黄志杰.中国古方新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713-720.
[5]路又璐.17味中药对培养表皮细胞增值形成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4):202-204.
[6]杨竞,贾振宇,赵慧霞,等针刺配合防风通圣散治疗寻常痤疮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1,43(4):55-56.
[7]王玉英.防风通圣散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7):47.
[8]龚景林.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1984,15(5):12-11.
[9]田汉江.防风通圣散合活血化瘀药在皮肤病中的运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