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促进作用的认识
2011-08-15赵峰
赵峰
(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河南安阳 45500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促进作用的认识
赵峰
(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河南安阳 455000)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曾经谈到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巨大。邓小平同志将这一论断上升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促进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于经济促进作用的论述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观点,这一思想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经济学手稿》等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而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这是马克思把科学和技术列入生产力范围的明确论述。有关这一思想的间接论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多处可见。在谈到资本的发展时,他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指出:“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在当时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作用远小于今天的背景下,马克思揭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体现了他的深远伟大之处。
(二)科学技术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马克思还从科学技术的存在形态上,指出“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间要经过一个转化过程。”在马克思看来,科学以知识形态存在时还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加入到生产过程时,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才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他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他提出人们要努力促进这一转化。
(三)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还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出发,揭示了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必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提示人们要重视和发挥科学的力量,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及以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一)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蒸汽机的发明所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学技术彰显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正式拉开了序幕。当时,蒸汽机被首先应用于棉纺织工业,大大提升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竞争力,棉纺织工业成为英国经济的核心和领头羊,进而海外市场被充分打开,英国的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蒸汽技术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人类第一次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一改“先进的欧洲,落后的英伦三岛”局面,使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0倍,以机器为基础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磁学为理论前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为标志,推动了汽车、飞机、无线电的广泛使用,实现生产方式从蒸汽传统到电气传统的改变,创造出比蒸汽机时代大得多的生产力。电力工业系统的建立,带来工业电气化,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德等国因此而迅速崛起。
(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出现意义更为深远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现代技术革命,以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为主要标志,使生产方式逐渐走向自动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进入新技术革命阶段,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材料、激光、遥感、海洋、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是最典型代表。
不仅如此,这种新模式还表现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密切结合,出现三者一体化的趋势。过去,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的发展往往是分离的,或者是科研成果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运用到生产中去,或者是技术革命后相当长时间才能得到科学理论的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进步很快就转化为强大的技术力量,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涌现出众多的新工艺、新产品、新部门。据分析,科学技术的成果从发现到发明再到实际应用所经历的平均时间,二十世纪初为3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8年,二战后为9年。目前世界强国既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又是科学技术先进的地区。目前的创新型国家美、日、德、韩等国都是这样。
(四)目前的情况。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越到现代,这种作用越大,以至于成为决定现代社会经济特点和走向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和民族兴盛的关键。当我们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手工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核能时代”时,更突显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也称今天的社会为“知识经济社会”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知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离开科学技术,就谈不上“知识经济”。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明显提高,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使许多国家借助科技的力量建立起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GDP)增长速度的贡献,二十世纪初为5-20%,二十世纪中叶上升到5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升到60-80%,目前,有的国家已超过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作用,表明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即内含式扩大再生产,而不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甚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贡献是难以用数字表达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现在参加到高科技及其产业竞争行列的国家越来越多,不仅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目标。二十一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将成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模式。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与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既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深刻理解和他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观,又来自于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起作用日益突出的事实,还来自于他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特点的深刻洞察及其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占突出地位深刻把握。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意义。目前,中国的科技实力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亚洲四小龙”和一些发达国家,但科学技术成果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据测算,目前科学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30%,不但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约40%的平均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脱节,要从根本上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学技术体制,并通过深化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改革,促使其建立以技术研发(R&D)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官、产、学、研有机高效联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健全机制。
四、结语
历史与实践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将这一正确的科学论断运用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之中,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1]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人民出版社,1999.
[4]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学哲学室,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科学与社会[M].科学出版社,1988.
[5][德]于尔根.库钦斯基.生产力的四大革命理论和对[M].商务印书馆,1984.
[6]张晓华,秦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M].九州出版社,2003.
[7]肖峰.现代科技与社会[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8]赵建春,张治学等.技术创新原理及体系构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9]吴季松.看世界[M].北京出版社,2003.
Marx and Engels’ knowledge abou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the economy
In《On Capital》(Book I), Marx had talked about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is constitute a productive force.”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rry factors had also proved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inferenc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grea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economy, Later, the people comrade Deng Xiao ping made it perfect to b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itute th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which was especially meaningful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ve force; economy; promote
赵峰(1973-),男,河南安阳人,哲学硕士,安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