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2011-08-15宋照菊王艳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4期
关键词:损益盈余亏损

□文/宋照菊 王艳丽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的普遍性行为,它不同于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一种违法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不违反相应法规、规范、会计准则的,对公司的盈余进行的有利于企业的调节和管理。

一、*ST公司盈余管理的途径与特点

*ST上市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怎样处理亏损和债务,通过扭亏为盈,或者争取债权人减免债务进行债务重组,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将*ST更改为ST,避免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它的盈余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进行盈余管理的阻力相对较小。我国将盈余管理定性为盈余的非正常调整,一般明显进行过盈余管理的公司,市场会有比较强烈的不好反应,但*ST公司因优质的壳资源其盈余管理行为的阻力小,*ST公司摘星不成,投资人的损失最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不会对特殊时期的盈余管理行为施加太大的阻力。即使有的*ST公司在年末突然进行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或者在本年度转回上年度计提的巨额减值准备(新准则已对这一行为做出了限制),即使这些非经常损益很不合理,对盈余管理的行为指责也会在公司摘星后销声匿迹。

2、过度的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密不可分。

*ST公司的经营亏损较严重,为了避免被摘牌,需尽快摆脱财务困境,保住上市资格。但我国盈余管理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公司高管很可能冒险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甚至进行会计造假。盈余管理对财务亏损很多的公司来说不会凭空创造出用来扭亏的巨额利润,常规的手段调整出的利润有限。因此,在提前确认收入和大规模的关联方交易、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常规手段都不能扭亏后,就进行会计造假,虚增不存在的利润及其指标。

3、调节利润所占的比重较大,痕迹明显,容易识别。*ST公司往往会采用诸如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会计估计变更、非正常确认收入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可以直接调节盈余指标,盈余管理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直接且易于控制,因此*ST公司为避免摘牌就会被迫进行对利润指标影响较大的盈余管理活动。*ST公司由于受证监会明确的时间限制影响,最终只得大幅跳跃地处理财务指标,所以盈余管理的痕迹明显,盈余管理处理过的净利润在其年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举例来说,假如从2010年起,把*ST梅雁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减小1%,净利润就会增加5,478.88万元,相当增加了近5,500万元的收入,盈余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与会计造假相比,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不会直接在公开披露的会计报告中显示出来。而注册会计师很容易对*ST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相应幅度做出准确判断。注册会计师会对其当年的会计报告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表示其关注程度。

二、*ST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保市动机,这属于动机中的政治成本观。*ST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摆脱财务困境,维持上市流通的状态。如果其在第三年仍处于亏损状态,那么*ST公司最终会被PT,丧失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来扩张规模、提高经营效率、转换机制的机会。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可能会受到公众的强烈关注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公司破产倒闭。另外,我国股票发行额度制的特殊性导致企业很难获得上市资格,因此这种股票发行额度制的供不应求,就会使得上市公司会努力保住上市这个“壳资源”。

2、薪酬动机。这是盈余动机中的经济契约观,经济契约观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是各契约方博弈的结果。随着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以年薪制为主要形式的显性激励机制,并不断加入其他形式的报酬激励手段,如福利、股票期权等,计算报酬的依据是由审计后公开的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报酬率或公司的市场价值等等,或者以这些指标要达到相应的要求为条件。因此,上市公司的高管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业绩的评定,达到使自身薪酬最大化。

3、融资动机。企业的运营很大比重的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利用杠杠效用来创造更多的利润。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普遍加强,它们会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各种会计报表和要求诸如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变动范围来确定其资信能力。所以,公司在面临财务危机并急需信贷融通资金的情况下,就会想到进行盈余管理来粉饰会计报表,以应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核,这对于*ST公司而言尤为重要。

三、*ST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常采用的手段

1、利用其关联方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大量通过改制而上市的公司。他们大多数是从母公司剥离出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因此与母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PT和ST,最容易想到和利用关联交易来增加盈余,粉饰利润表。目前,ST公司关联交易手段主要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等。

2、变更所遵循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变更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规定,如果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这其中,对累计影响数不能确定的界限比较模糊。而两种方法得出的盈余数字肯定会有差距。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出的判断。《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估计变更的规定更为灵活,直接采用未来适用法,而不同的会计估计,结果也是大不一样。我国对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再选择的要求并不太高,只要企业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即可。一定目的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往往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此种方法使得盈余管理的主动权掌握在企业管理当局手中,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可以按照企业的意愿进行。所以,亏损上市公司在无法真正依靠生产经营扭亏为盈的情况下,利用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主动性盈余管理,是“绝佳”的选择。

3、调整当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一般是指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无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并具有时间短、不固定的特点。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损益、股权转让损益、债务重组损益、诉讼胜诉、费用减免、税收减免、利息减免、财政返还和补贴收入等。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非经常损益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是比较小的,没有稳定的规律。但亏损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其主营业务利润一般无法立刻满足其达到扭亏为盈的要求,也就无法逃避因为连续亏损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式的不利影响,此时,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整财务指标就成为了一种摆脱亏损困境的“捷径”。因此,我们会观察到非经常性损益在亏损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往往占较大比重,并且会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亏损上市公司为了较大幅度地增加利润,在对非经常性损益众多方法的选择中,往往会寻求外界的配合及帮助,以保证在短期内构造出“成功”的交易和事项。

4、调整应计提项目的金额。应计项目一般可以分为非操控性应计项目和操控性应计项目。非操控性应计项目是在尊重客观经济现实的前提下,对由于现金收付时点与交易事项发生时点不一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完成的,是相对客观的。例如,累计折旧金额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折旧政策,折旧政策一旦确定,折旧费用也就具有非操控性。而操控性应计项目则是企业基于特定目的,在某些特定时期通过对现金流量或报告盈利的刻意调整创造出符合其需要的报告盈利。例如,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风险估计等。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盈余产生的基本前提,也是会计上用来确定损益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强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权责关系,采用权责发生制容易使得实际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暂时挂账,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在报告期对没有全部实现收付的经济事项,如应收、应付款项以及有关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都可以列入会计报表,按权责关系予以确认、计量,并在会计核算及会计报告中反映,形成会计盈余。

总之,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投资活动时,不仅要关注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信息,还需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关注盈余管理在公司发展中的运用。从整体上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真正的经营状况,而不被表面的净利润所蒙蔽。

[1]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2]张昕,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9.

[3]赖均青.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7.6.

猜你喜欢

损益盈余亏损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无印良品:从亏损10亿到营收1410亿 4年内起死回生就靠这7招
Dorel及其Cycling Sports Group报告2016年亏损
大幅亏损的氮肥企业该何去何从
不同生态基流对水利枢纽发电损益的影响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损益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