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与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
2011-08-15郭玉梅
□文/郭玉梅 张 雪
近年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日益国际化,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众多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这一点,对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做了众多研究。而随着研发投入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化,大体上形成了研发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三个角度,本文主要对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概括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的认识到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研发投入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Hershey和 Weygand(1955) 运用1977年390家企业的数据来研究广告与研发支出对市场价值的影响,发现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有5~10年的积极影响,这说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有正相关关系,同时文中建议应将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并予以摊销。
Woolridge(1988)论证了研发支出与企业盈余的关系,发现两者正相关,同时市场并不是表现为短视的,而是期望当期的研发支出能够增加企业未来的盈余。Garner,Nam and Ottot(2002)在研究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时,首先研究了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速度的关系,然后根据创新速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影响企业的创新速度,创新速度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
Hu,A.G 和 Jefferson(2003)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但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是显著的,并且对于不同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显著程度是不同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变小。Bae&Kim(2003)对研发投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研发投资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
Han 和 Manry(2004)通过实证研究指出,韩国企业的经营绩效与研发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支持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
Anandarajan et al.(2008)也支持研发支出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验证了企业在设计阶段所增加的价值较其他阶段与Tobin’Q存在更强的相关性。Anandarajan et al.(2008)也支持研发支出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并验证了企业在设计阶段所增加的价值较其他阶段与Tobin’Q存在更强的相关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很多企业并没有披露与研发相关的数据。不同的学者通过以不同行业、区域为样本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少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不相关,甚至有学者认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1、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李映照、潘昕(2005)选取沪深两市17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和10家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研发支出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研发支出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梁莱歆、张焕凤(2005)对研发投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有较强的相关性,以及投入产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侯晓红、张艳华(2006)也分析认为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
程宏伟等(2006)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96家上市公司R&D投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R&D投入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但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
2、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不相关。邱冬阳以199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科技、R&D投入与实际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状态下,科技、R&D投入并没有显著实施效果。
朱卫平和伦蕊根据2003年度某市197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有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新技术公司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三、总结与启示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发现我国学者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有以下原因:
1、样本数据选择不统一。既有截面数据又有混合数据和面板数据,国内对于研发支出的研究大多在新准则实施以前,而且在实施新准则前由于我国企业R&D投入的信息不是强制披露信息,研发支出反映在费用里,所以我国研究者多数采用产业层面的统计数据。研究者数据来源不一致,导致最后结论不一致。
2、自变量与因变量选择不统一。由于企业研发投入包括资金、人员、创意和信息等,缺乏客观和可量化的标准。在自变量和因变量选取方面存在很大主观性,由此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3、控制变量选取不一致。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关系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国外学者在研究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关系时充分考虑了企业规模、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部分学者并未注意到这些因素,或者考虑不全面。
综上所述,国内对于研发支出的研究大多在新准则实施以前,而且在实施新准则前研发支出反映在费用里,很多公司未予以披露,因此有些学者选择采用替代变量。以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新准则实施以后,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予以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对企业当期以及未来业绩的影响,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规模、经营者特征、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
[1]Hu,A.G.Z.Ownership,government R&D,private R&D,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industry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1.
[2]Warusawitharana,M.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ofits and firm value: A structural estimation[R].Working Paper.NBER,2008.
[3]Xu,M.Zhang,C.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R&D for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apan 1985-2000[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04.3.
[4]CASSIMAN B,COLOMBOM G,GARRONE P,etal·The impact of M&A on the R&D proces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and market-relatedness[J].Research Policy,2005.
[5]CHANG Shun-Chiao,WU Ho-Mou·Production experiences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R&D competi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Control,2006.
[6]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7]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 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3.
[8]王核成.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1.3.
[9]文芳.控股股东与公司研发投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软科学,2007.6.
[10]于宁.我国R&D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995-2003)[J].上海经济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