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镇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2011-08-15罗炳锦
□文/罗炳锦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亿万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既为加强新形势下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十分迫切和重要。大力加强乡镇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激励人、感召人、塑造人,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特色、富有创造性的乡镇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文化建设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各级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民营文化渐成主力军。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的文化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1、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由于乡镇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府文化建设职能缺位,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宣传滞后,使一些乡镇文化建设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目前乡镇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太少,一些农村的电影院、文化馆、图书室都变成了商店、旅社、个体摊位;描写农村生活,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学精品越来越少。“三下乡”活动进行的次数少,电视节目繁多,但真正关注农业技术、农业法规以及农经信息方面的电视节目少;出版社“三农”图书积压,但是农民不方便看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书籍。由于文化设施短缺,农民谈天喝茶搓麻将,劳作经商打扑克,也因此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不同程度的存在。乡镇的文化专业队伍缺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加之缺乏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管理,引发了不良社会风气蔓延。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乘虚而入。一些地方出现诚信缺失、道德缺失,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丧葬攀比风气较为盛行。这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目标不相适应。
二、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管理的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建立健全各项促进机制和鼓励政策是推进我国乡镇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1、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认真落实有关文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把文化资金纳入到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当中,建立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绩效考评机制,保证合理安排、重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基础设施,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整合利用现有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万村书库等文化设施和资源,建立农民需要、富有特色、“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室。同时,在人口较集中的有条件的村庄(村民小组)建立农家文化院,逐步形成镇有文化站,村(社区)有文化室、组(村庄)有文化院的三级文化阵地,为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放映以爱国教育、农村改革发展等为主题的电影。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在全面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放映质量,丰富乡镇农民群众的生活。对现有的万村书库要充实图书室藏书。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文化墙等文化阵地的作用,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改变农民精神面貌。
2、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实践证明,农村文化阵地,如果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它,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它。因此,必须发挥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制封建残余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
3、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组织开展花会灯谜、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读书征文、体育健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二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唱红歌、读好书”活动,深入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宣传教育。开展“爱祖国、建家乡”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和引导农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或村组为单位,按照业余自愿、形势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要求,充分利用庙会、灯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评、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参与中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组织专职队伍,提升文化管理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具有先进文化管理理念的人才协调管理文化工作,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因此,必须加大选拔、培养力度,造就一支乐于做文化工作、善于做文化工作的农村专职文化队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稳定和发展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把文化名人组织起来,把业余的文化爱好者发动起来,把文化骨干队伍建立起来,加大对农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形成文化人才的集聚基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名人成为职业文化继承人,制定和实施优秀文化人才的奖励办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扶持,由各级政府每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开展民间艺人职称评聘工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等。
5、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体系,整顿和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杜绝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宣传、文体、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整治和管理力度,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农村集镇的各种经营性文化场所进行整顿和规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