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
2011-08-15孙鹏
孙 鹏
(廊坊市第二中学,河北 廊坊 065000)
美术基础教育是确立正确意识的最佳时机,无论以后从事绘画、雕塑等纯艺术还是从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等设计类工作,基础教育所积累的知识是“金字塔”的基石,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做多好、走多远,就要看基础打得多牢固。
美术学习的基础性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五大意识,这对未来从事的相关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而不只是教会技术
高一、高二要教艺术,高三教技术。有了一、二年级的积累高三才能厚积薄发。而高一年级应建立学生三大意识:绘画意识、形体空间意识、比例意识。
1.绘画意识
高一年级以素描教学为主,素描就是为了习画者建立形象转换机制的一个基础学科,是培养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转化成画面形象的能力。因此,素描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学使习画者逐渐孕育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造型思维方式,即绘画意识。具体而言,只有进入主动地从客观物象中提取造型因素,并能动地转化为造型语言序列,进而创造和控制自己的画面时,作者才能对绘画有所体验。毕加索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实际就是缺乏绘画意识。
2.形体、空间意识
从观察角度入手去研究造型艺术的形式和规律,应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画面的整体是由两部分构成——形体和空间,写实绘画也是在平面空间上建立立体空间的过程。形体、空间意识是能决定一个人的绘画天分的。形体、空间的建立是美术专业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形体、空间不准确,何谈美术表现。通过训练,逐渐形成已三度空间的思考方式来观察生活,这是高一年级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3.比例意识
比例是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我们不可能总是把形体的原有尺寸描绘在我们的作品中,在我们作品中出现的是物体原有尺寸比例放大或者缩小。比例准确是在三度(长、宽、高)空间内造型准确的必要条件。
二、有系统学习的意识,系统地讲授知识,有计划、有实践,不能停留在表面
高一年级的学生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只停留在应付中考的水平,就像一张白纸,怎样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就是教育教学的艺术。系统的传授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前后连贯,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尤为重要。高中三年的教学计划,应环环相扣,高一的知识学不透,将会给高二、高三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比如构图,在高一就要拿出相应的教学时间系统训练学生,其中素描静物训练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构图原则、构图形式、黑白灰面积的比例等等,不只限于讲解,还要有训练要求、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高二再增加色彩构图的知识,高中阶段的构图基本上就解决了,不会出现高三进行紧张的集训时,教师还得解决高考默写的构图问题,也不会在以后的创作中为构图发愁,因为构图的意识已经形成画者的本能。透视也一样,平行、成角透视必讲,讲完相关内容以后一定要有相应的作业辅之,不能停留在讲解。否则有些学生一讲就会,一画就错,不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在以后的训练中还得反复讲透视的问题,比如高三的头像训练中,五官的透视是学生屡屡犯错的点。央美附中做得比较到位,笔者于2009年到央美附中参观学习,正赶上学生透视训练,学生在校园里一丝不苟地画楼房的透视图,体现出扎实的绘画功底。
三、培养艺术欣赏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艺术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对于初学者而言,艺术欣赏是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艺术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在这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之中,哪些是经典作品,哪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四、培养主动表现的意识,引导学生真正地喜欢美术,而不是被动地学习
“以活动促学习”,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及信心,并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成年人尚且爱听赞美的话,何况孩子,多鼓励、多赞扬。多给予他们展示特长的机会,从中让他们得到荣誉感,他们就会感到“我能行”,无时不找机会展示自己。有了教师的鼓励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浓了,学习才能够主动。
五、培养学生艺术源于生活的意识,艺术要贴近现实生活,才有生命力
当今的美术基础训练,大都在画室内进行,在教师的安排下摆放静物、模特,注重技法的训练,远离了鲜活的现实生活。在画室内训练是必需的课程,旨在训练造型能力,无可厚非。但长时间脱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就逐渐失去观察的敏锐性,艺术的生命力将枯萎,画出的作品只是表面的“美”,缺乏内在的灵性。户外写生课的作品,尽管色彩、速写有一些小毛病,可非常生动、感人,这才是好的。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不只在创作中起作用,在基础教育中同样重要,因此,在起始阶段就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意识。速写是非常有效和适用的表现方法,应经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面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写写画画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笔下的画才能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