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研究现状与改革途径

2011-08-15吴治勇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育人

吴治勇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一、国外关于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现状

对学生的资助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远远早于我国,理论和实践上也更为系统和完善。在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与补偿理论。如美国的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的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了教育成本的“分担理论与补偿理论”。在资助模式的研究上,主要有体现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美国混合资助模式,国家免收学生学费并权申请获得贷款保证生活的瑞士模式,国家支付学费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的英国等模式。国外在资助方式上虽然具有多样性,更侧重于助学金和贷款的方式,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在资助资金的来源上,主要由国家承担,这些国家一般济都比较发达,所以国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瑞士、英国等福利水平程度高的国家;由于受资助理念多元化的影响,在资助金额的份额中,私人的捐赠所占的比重较大。国外的研究的目的侧重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帮困体系,即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资助制度,而较少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问题。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对大学生实行免费上学,高校中基本不存在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但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对贫困生资助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主体的研究。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大学生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这些现象的影响等方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演变历史的研究,如中山大学教科所的张建奇所著《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陈有春和湖南农业大学后勤处的奉艳云合著的《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等;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专门研究。主要探讨和分析国家学生贷款的内容、运行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及在助学贷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和政策体系的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措施;同时对建立和完善当前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状况的资助体系进行了理论化研究和实践做法的具体探讨;对国外高校学生资助理论和模式借鉴性研究。对于国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而对于模式上涉及的国家较多。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和资助面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具体操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资助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济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亚军提出了应把“济困、扶志、强能结合起来”;单华生提出了“扶贫”与“育人”要并举;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重庆邮电大学陈秋华认为“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青岛农业大学的王国辉提出了“经济帮助、心理帮扶与思想工作三结合的目标”;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袁玉清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

广西区内对于高效资助工作的研究也相当不足,以“广西资助”或者“广西贫困生”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也仅能查到少量几篇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内陆经济相对“欠发达,欠开发”,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相对较多,家庭经济状况类似人群较多,资助取证效果较难,资助工作更难做,资助育人面广,对经济资助依赖性较强,做不好小到会影响高校学生团结稳定,大到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现实的资助实践工作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将不利于学校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并且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德育视野下,健全与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对做好对贫困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三、加大研究力度的必要性与改革途径

以上研究充分表明,高校资助育人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综合分析当前资助育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其一,在目标考量上,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因贫困辍学问题,而对资助的目标和资助本身对贫困生的教育缺乏整体安排和更深一层次的系统探讨。其二,在价值取向上,当前资助育人研究更关注贫困生出现的突出问题,而缺乏对全体学生在资助过程中的育人定位及育人可行性操作研究。其三,在模式选择上,当前研究更重视校内资助育人操作研究,缺乏资助前或资助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四要素资助育人互动性研究,公众资助育人关注度研究也存在盲点。其四,在实质根源问题分析上,当前对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重复阐述的现象,对当前根源性问题的分析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逐步加大,资助工作中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这些缺陷的存在使资助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一些高校在资助工作后产生的结果,“在覆盖面上资助了50%的学生,但在现实中可能伤了100%的人”。在现实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在一些高校的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资助的方式在形式上是以现金的直接发放为主要方式,而且是按照不同的资助金额分开档次。这也就引起了一些贫困学生在评定过程中希望自己被评定在资助金额较高的档次。然而由于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在评定过程中难以界定,有时候是很难将学生贫困程度用数字量化的。在资助过程中当接受资助的对象心中的资助档次期望值与现实中评定的档次不一致时,有的学生可能就心生抱怨,有的会认为老师有意偏向哪位同学;有的会认为是自己同学“走后门,托关系”评到较高档次的;还有的认为家庭情况比自己还要好的同学却评到了资助金而自己却没能评到,在心理上有失平衡等等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资助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解困助人的目的,还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就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忽略了“德育”工作的引导,忽略了资助工作本来的目的和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

在现实的资助实践工作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将不利于学校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并且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德育视野下,健全与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对做好对贫困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存的高校资助体系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校资助面临的形势,以及在实际过程中取得的良好的实践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资助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师德”教育,而学生要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稳定有效的、资助与德育相得益彰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

[1]程跟锁.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广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6.

[3]教育部教科文司、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M].2007.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