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水稻常见病虫害de防治
2011-08-15陈桥
□陈桥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南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地形地貌复杂,最高海拔1843m,海拔高差1543m,立体气候明显。受云贵高原气候影响,年均降雨量760mm左右,且分布不均,年均温度17.6℃。故以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范围广,如防治不力,将给全县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抓好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主要病害的防治
(1)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①发病特点 病株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浅红色或白粉霉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处,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②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宜选用如冈优系列、Ⅱ优系列等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二是严格种子消毒。80%强氯精3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72小时。药液浸种时,液面一定要高出种子层面10cm,供种子吸收。同时,在浸种过程中,药液面保持静止状态,中途不能搅拌,也不能重复使用,以保证闷死病菌。三是大力推广壮秧剂或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四是防治重点应放在种子的处理上。恶苗病一旦发生,不管是在秧田还是大田里,应及时拔掉病株,防止扩大侵染。对拔除的病株,应集中高温堆沤或用火烧毁。此外,要妥善处理病稻草,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堆放在田边地头,不能作种子催芽的覆盖物,不能用来捆扎秧把。
(2)稻瘟病 稻瘟病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引起水稻大幅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
①发病特点 苗瘟表现为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②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分化显著,高抗品种大面积种植容易丧失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合本地的抗病良种,并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切忌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种植。二是抓好种子处理。用1%的生石灰水进行浸种处理或强氯精浸种消毒。三要做到带药移栽。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取出,然后栽插。四是搞好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五是进行药剂防治。一旦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应及时用75%三环唑或富士一号50ml/亩对水6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无论稻田是否发病,都应采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亩对水60kg进行喷雾防治1次。若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用富士一号100ml/亩对水60kg进行喷雾。在水稻收割后,严重发病田块应及时清理田间带病稻草和残桩并进行烧毁,野外堆放的稻草堆应进行封闭并在入春后及时转移到室内。
(3)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又被称作云纹病,俗称花脚杆,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而得病,大多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水稻感病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稻株枯萎倒伏,秕粒增加,干粒重降低,产量损失较大。该病在我县水稻制种上尤其严重。
①发病特点 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②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将发病的稻草处理掉,不用其还田。二是增施磷、钾肥,降低氮肥施用量,合理灌溉,增强秧苗的抵抗力。三是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0g/亩,或2%井冈霉素75g/亩,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对水7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15~20kg/亩对水100kg浸泡1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25~35kg/亩直接撒施。
2.主要虫害的防治
(1)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在我县主要是大螟和二化螟,二化螟为优势种。
①危害症状 3种螟虫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②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钻心虫的关键是改变作物布局,减少冬水田冬干田面积,及时犁翻板田,消灭越冬虫源或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同时,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小麦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搞好药剂浸秧是防治一代螟虫费省效宏的措施。药剂防治要抓分蘖始盛期防治一代螟虫(枯心)和破口吐穗期防治二代螟虫(白穗),可用25%杀虫双粉剂1.0~1.5kg/亩拌细土撒施,或用25%杀虫双水剂250g/亩对水60kg喷雾。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我国福建、广西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
①危害症状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纵卷稻叶,藏身其内,食害叶肉;初孵幼虫在心叶内吃食,形成白色小点;也有在叶鞘内为害,幼虫稍大即纵卷单叶成管状虫苞,也有少数幼虫结成多叶苞,幼虫在苞内啃食叶肉,仅留叶片之下表皮成为白色条斑,严重的虫苞累累,白叶一片,影响水稻生长,造成减产。
②防治方法 我县稻纵卷叶螟常年发生3~4代,防治应掌握在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抓好穗期即第三代防治是关键,重发年份则需要作好前期防治。防治指标:每百丛50个卷苞即可用药,可用25%杀虫双水剂250g/亩对水60kg喷雾或25%力杀敌50ml/亩对水60kg喷雾(兼治钻心虫),亦可采用20%康宽10g/亩和1.8%阿维菌素30g/亩对水60kg喷雾。
(3)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是我县水稻发生危害最主要的害虫。我县发生的主要是褐飞虱及白背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①危害症状 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②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秧苗期百丛虫量500头/百丛以上时即可用药;分蘖期百丛虫量1500头应立即用药;中后期百丛虫量2000头应及时防治。防治策略:压前控后,压白控褐。我县一般5月迁入6月局部地区造成危害,应对达标田块进行用药;7月是稻飞虱危害高峰,一般需要进行普遍用药。效果好的药剂有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可用10%大功臣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亩对水50kg喷雾,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g/亩对水50kg喷雾。
二、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虽然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提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的差异也较大,病虫的防治工作还需要不断推进和加强。
1.资金不足 县财政每年都投入了一定的防治经费,但由于防控面大,投入有限,因此,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需要。
2.农民的综合防治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较差,因此其综合防治意识淡薄,对防治技术掌握不够,对综合防治配合不够。
3.过多依赖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技术中能够有效、快速控制病虫的方法,使得广大农民过多依赖化学防治手段,造成病虫抗药性提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检查力度,严禁假冒伪劣农药的上市和下田使用;增加植保工作和专业化防治队伍的资金投入;组织做好药械的维修及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提高防治突发、暴发性病虫的应急能力。
2.加强宣传和培训 各涉农部门要积极开展好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组织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入户率,从而提高农民的综防意识与技能。
3.强化服务 植保部门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准确并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开展分门别类的技术指导,做到技术服务到田,配套服务到户,全力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工作。
4.切实抓好新农药、新技术推广,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 要加大安全高效新农药、新器械等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稻鸭共育”、频振灯杀虫等,即解决病虫抗药性问题又可降低环境污染;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片,办好示范样板,加快防治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水平。
5.全面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开展水稻病虫灾害保险,将为保护农民利益和水稻生产化解病虫带来的灾害风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地要积极开展好调研,在现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基础上,把水稻主要病虫灾害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并全面推开,用以建立病虫灾害保障体系,促进水稻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