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医疗会诊5例典型病例

2011-08-15李福平薛启勋高全学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胸水远程入院

李福平,薛启勋,高全学

笔者所在医院于1999-10始开展卫星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现已进行了1500余例次远程会诊,涉及临床、影像和病理等多学科,及时为科室、患者解决了一些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和患者的一些心理问题。一些容易误诊和缺少经验的病例,通过远程会诊在诊断和治疗上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并且使参与会诊的医师通过远程会诊增长了知识和经验。本文简介5例远程会诊成功病例。

例1 男,30岁。反复出现发热4年,于2003-09就诊山东××医院,经脾穿刺病理诊断为脾脏 “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先后行9次三维造影放疗,仍经常发热,效果不理想,于2003-11入笔者所在医院,行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纤维淤血性脾肿大”。与上次脾穿刺病理诊断不符,怀疑第一次脾脏穿刺结果有误。笔者所在医院邀请了长海医院肿瘤科王雅杰教授会诊,专家看了××医院的免疫组化报告及笔者所在医院的病情汇报后指出,山东××医院的诊断没有问题,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对放疗比较敏感,但对病情不能完全控制。患者发热未改善,是病情未得到完全控制所致。建议进一步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并提供了化疗方案。患者经过系统化疗后,病情稳定出院。

例2 女,56岁。因“咳嗽、胸闷45 d”入院。X线胸片示:右侧胸水。血常规及血沉均正常。入院后抽胸水检验,考虑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中药汤剂、泼尼松等抗结核治疗,胸水稍有减少。两次CT检查及胸片检查未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仅提示有胸腔积液,多次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癌细胞及抗酸杆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中下叶段支气管呈中度狭窄,管腔内未见新生物,活检为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因胸水持续较多,病程较长,为进一步明确病因,邀请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张进川教授远程会诊。在进行呼吸系统疾病讨论之后,专家同意并指导继续抗结核治疗,且建议做妇科检查,以排除卵巢病变所致的胸水。会诊后根据专家意见做了腹部B超检查,发现双侧卵巢增大,子宫占位99 mm×99 mm×92 mm。行手术探查,最后确诊为胃癌卵巢转移。该患者从入院到申请远程会诊,历时近2个月。

例3 男,15岁。睡眠过程中突然坐起,发出一声尖叫后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头部右偏,口吐白沫,无舌咬伤,无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对整个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持续约20~30 min后自行缓解。 查体:BP 110/7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双侧瞳孔不等大,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颈软,无抵抗,布氏症、克氏症(-)。头颅 MRI提示左侧顶叶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为主异常高信号影,周边见短T2环,边界清,大小1.1 cm×1.0 cm×0.7 cm。提示炎性肉芽肿可能性大。入院后诊断:继发性癫痫(全身阵挛性发作)脑囊虫病?依据:青少年男性,急性发病;13岁以前在牧区生活;没有癫痫家族史及颅脑外伤史。在已准备好针对脑囊虫病进行用药前,请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于生元主任远程会诊,于主任阅读头颅MRI影像后,认为患者颅内病灶为隐源性脑脓肿,排除脑囊虫病诊断,指示给予抗生素与激素治疗。按照于主任指导,治疗10 d后复查头颅MRI:病灶明显缩小,周围水肿减轻。

例4 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时达190/120 mmHg,长期口服复方降压片治疗;在休息时突然头痛,当时测血压达180/110 mmHg,且出现右侧肢体活动无力,持物、举步不稳,步行时身体向左侧倾斜,近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减退;命名性失语;理解判断力、自知力及情感均障碍。入院15 d按“血管性痴呆”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呈急性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进展性痴呆,肢体阵挛性抽搐,持续时间 3 min,发作 1 次/2 h,肌张力(++++),双侧指鼻试验、快速轮替试验及跟、膝、腱试验、Romberg征(+),肌腱反射亢进,双侧 Babinski征(+),颈项抵抗,下颌距前胸3横指。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于生元主任会诊,并指导了现场查体,高度怀疑CJD的可能。建议复查脑电图与MRI弥散加权像。根据专家意见,复查脑电图示:短程或间歇出现间慢混合波,长程出现高波δ2~3个,与慢波θ交替出现。MRI弥散加权像示:两侧大脑半球对称,左侧顶、枕叶皮质稍增厚,T2W1、FLAIR信号稍示增高;左侧颞、顶、枕叶皮质区可见大片状信号增高影(DWI),双侧基低节区可见点状长T1长入T2信号影。根据以上依据可以确诊CJD(皮质-纹状体-脊髓联合变性)。该病笔者所在医院历史上从未见过,在大医院亦不多见。该病例是通过病情介绍及“远程查体”得出的结论,并且通过辅助检查,得到了印证。

例5 女,56岁。因咽痛、咳嗽伴声音嘶哑半年余,加重5 d以“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肺炎”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后基底段开口处可见息肉状新生物,管腔口狭窄,口内可见白色分泌物,口壁外侧壁可见豆瓣皮样物附着。考虑:肺部寄生虫感染。请解放军总医院李维华教授远程病理会诊。会诊意见:①支气管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上皮无异常;②组织一侧见有较大异物附着,根据结构,可除外寄生虫,考虑可能为误吞入气管的植物组织,已退变。并注明“病理切片图像清晰、快速,可满足病理诊断需要”。该患者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并做病理检查,结果为支气管内植物性异物,排除肺部肿瘤及其它病变。经抗生素及微波治疗,痊愈出院。

经过10余年、1500余例次的远程会诊工作,笔者认为,远程会诊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亲自查体、受客观因素影响等,只要准备工作到位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远程医疗会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请方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权威专家认为,“只有申请方与会诊专家在专业标准上达到一致时,远程会诊质量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如果申请方技术、设备落后,不能为专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就达不到会诊的目的。患者及家属的陈述亦不可忽视。前3例会诊笔者采用的是普通视频会诊。例4笔者采取的是远程病房会诊模式,由于该患者病情危重,工作人员提前将会诊设备推至病房,患者肢体阵挛性抽搐发作和阳性体征的引出,远程专家均通过会诊设备“亲眼所见”。在病情介绍时,一些临床医师不容易发现的症状和表现,通过家属的补充介绍为专家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例5是通过病理设备进行的远程会诊,将申请方的病理显微镜接在远程会诊设备上,会诊专家现场看病理切片。

通过对远程会诊后的病例追踪调查,得出结论:远程会诊是有备会诊,是双方医师共同参与的会诊,会诊前申请方精心准备,会诊专家提前复习病历资料。每次会诊只有意义大小不同,没有一例误诊。

猜你喜欢

胸水远程入院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胸水癌细胞以及胸水cfDNA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
远程诈骗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肝硬化肝性胸水2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