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裂孔疝误诊为食管癌1例

2011-08-15孙红英常勤征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贲门裂孔疝囊

孙红英,常勤征

患者,女,82岁。因烧心,反酸1年,咽下固体食物困难2个月前来就诊。外院钡餐X线检查报告:钡剂通过食管胸下段可见长约4.6 cm黏膜破坏,管壁僵硬,局部可见充盈缺损,其上可见龛影,管腔狭窄,钡剂通过不畅,病变上方食管扩张不明显,余未见异常。胃及十二指肠未见异常。诊断:食管上段占位;核磁共振示:食管中下段占位;肿瘤科已准备择日予以化疗,为化疗前准确定位,明确食管情况,进一步明确病理,申请来笔所在科行胃镜检查。胃镜下可见距门齿30 cm至贲门见齿状线模糊,37 cm处又见一环形收缩区呈类贲门状,此处以上是桔红色胃黏膜。经内镜下见食管下段黏膜轻度糜烂,取病理送检,其结果最后确诊为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国外的发病率4.5%~15%,国内的发病率为3.3%。该病好发年龄60岁以上占60%,女性多于男性。该病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长出现食管裂孔周围支持组织松弛(膈食管肌腱变性松弛或膈脚变弱松弛),其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疝囊大小及其分型。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烧心,胃胀,嗳气,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或者吞咽困难,这一点与食管癌的症状相似。也是本例误诊的原因之一。

以往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标准是X线。在临床工作中,X线钡餐造影具有安全、客观和准确等优点,患者多易耐受,但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和胃镜检查功能的多样化。内镜检查更能仔细观察食管黏膜的变化,进行临床分级,并同时行食管黏膜病理检查。其特点是:①可以清晰的看到食管腔内出现胃黏膜;②齿状线上举或疝囊,患者恶心症状时腹压增加,可见桔红色的胃底黏膜疝入食管内,此为诊断食管裂孔疝的确凿证据;③贲门切迹变钝或拉直;④贲门口扩大或松弛,U形翻转内镜可看到齿状线或者疝囊,部分患者可见双环征;⑤内镜下还可以对食管糜烂或充血水肿的黏膜取病理活检,进一步与食管癌或Barrett食管相鉴别。避免或减少误诊和漏诊。

内镜对HH的诊断具有观察直观、清晰、方便的特点,较X线诊断灵敏,且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和活检,不失为诊断HH的有效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贲门裂孔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