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下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服务
2011-08-15王晓翎
王晓翎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论信息时代下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服务
王晓翎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获取的方式有所改变,作为知识存储的重要机构,图书馆也必须求新求变,以适应变化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推行继续教育、引进优秀人才、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以及建设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其次要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如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转变服务方式和开展馆际合作。相信从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一定能够大幅度提高图书馆的软实力,从而从容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人才队伍;服务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等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及信息技术。图书馆作为收藏和传递知识的重要社会系统,也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1]。例如,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国家图书馆主动采取应对策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服务立馆”、“人才兴馆”、“科技强馆”三大发展战略[2]。可见,服务、人才和科技是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硬件设施(即科技)具备的情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供优质服务就成为图书馆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一、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
信息时代的到来,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图书馆基本都实现了图书资料信息化。概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图书咨询由传统的人工咨询变为网上信息咨询
读者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想要阅读的图书名,或是该图书的关键词、作者、出版社,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书,而且上面标明了该书存放的地点和排架号。另外,在网上还可以完成图书的预约和续借,对读者来说,既快捷又方便。
(二)文献的存储方式在传统的纸质印刷型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知识信息
电子书以其磁性介质等高密度存储物质为依托,将图书资料数字化,小体积的存储器就能保存大量的图书信息。电子书诞生后,读者足不出户即可在图书馆网站上下载电子书进行阅读。有些电子书还集成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为书籍注入了新的活力,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兴趣和体验。
(三)图书馆服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必然要随之而变。传统的手工编目和分类方式已经落伍,计算机编目、计算机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网络进行图书的采购和联合编目才是时下所需。
二、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
根据上文所述,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在服务方式和文献存储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图书馆的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结构不平衡、知识结构单一化等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先进的人才队伍来应对时代挑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推行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之后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有助于受教育者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人员不但需懂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编目、标引、网络维护等理论和技术才能完成各项业务,因此,可以对馆员进行专门的计算机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馆员的继续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须建立有效的员工考核制度,准确、客观地评价馆员学习培训的结果,使整个培训过程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二)引进优秀人才
人才的引进是图书馆建设人才队伍的一条重要途径。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可以完善图书馆人才队伍的专业和知识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图书馆而言,应多引进图书馆专业、信息情报专业以及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加强图书馆的基础网站建设;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对馆员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且,由于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不仅要求馆员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等,这就要求图书馆还必须引进复合型人才[3]。
(三)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
一切机制建立的出发点都应放在人才能力的培养、开发和使用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原则,制定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相关制度。科学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有助于激发馆员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应根据馆员个人的特长、能力、素质和工作意向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岗位,提出适当的努力目标和考核办法,同时提供各种培训、交流、学习的机会对馆员进行激励,充分挖掘馆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的危机意识可以促进馆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图书馆内的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建设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凝聚员工的职业精神、维系企业之树常青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对于图书馆而言,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也有利于提升馆员的职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肖希明指出,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4]。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图书馆,应围绕这一精神内涵建设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体现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这样,馆员也会被赋予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能力的提升。积极的图书馆文化会把图书馆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实现社会价值和馆员人才建设方面取得双丰收。
三、图书馆的服务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宗旨,图书馆的全部工作价值都要通过服务这个环节实现。与以前相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图书馆收集、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图书馆必须调整好服务方式,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因缺乏分工协调造成了整体资源布局不合理、重复收藏等一系列问题。在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工作流程、馆员素质、馆蔵资源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以应对当今时代信息存贮、检索、查询、下载的地理界限被打破的局面[5]。具体而言,图书馆的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加强图书馆的软件和硬件建设
首先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读者配备专用电脑,供查询馆藏资源、互联网检索及中外文光盘数据库检索。其次进行图书馆内局域网、多媒体阅览室和书厅电子化建设,增设电脑检索室、电子阅览视听室和公共查询厅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图书馆局域网自动化管理,建设规范的书目刊目数据库。配置扫描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辅助设备[6]。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大幅度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程度,才能为信息时代的挑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的前提和条件。
(二)转变服务方式
1.变传统的被动等待式服务为主动出击。馆员可以借助邮件、论坛以及QQ、MSN等聊天工具建立网上信息咨询服务,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对于一些稳定的读者群,馆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网络传真等更新型、更便捷的通讯手段进行定期回访,或征求意见或了解读者更多的需求。另外,随着手机用户在我国逐渐增多和普及,图书馆可以考虑通过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及图书借阅服务。
2.把原有图书馆空间范围内的服务扩大到网络环境中。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需求量的增加,要求馆员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例如,采取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一体的多媒体方式,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这种利用网络环境和设施,在电子阅览室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的方式是大受读者欢迎的。另外,购买大量的电子图书、对现有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来加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也是必要的。
3.在图书馆网站提供地域范围内数字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每天收集地域范围内的信息,例如本地的新闻报道、本地的天气、各种便民信息,将其制成数据库放在网站的首页供读者浏览和查询;还可以将地方文献放在网站供研究人员检索和使用。
(三)开展馆际合作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各类型的图书馆可以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图书馆网站的综合目录检索页面上不仅可以检索所有图书馆的馆藏资料目录,还可以分别检索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料目录,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查询所需的图书的位置[7]。另外,图书馆还要提供读者利用这一检索系统向离自家最近的图书馆进行预约借阅的服务。而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网上书目检索大部分还只能检索单个馆的馆藏文献目录,更不用说进行馆际间的互借了。
图书馆过去和现在都一直担当着人类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重要责任。在具备一定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从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就能够在提升图书馆软实力的基础上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这无疑是一种有效和长远的策略。
[1]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詹福瑞.应对机遇和挑战——实施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国家馆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4, (2).
[3]黄炜宇.数字时代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J].现代情报,2008,(3).
[4]刘建平.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1).
[5]王晓梅,吴凤君.浅谈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J].长春医学,2008,(2).
[6]温万虎.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策略[J].图书馆论坛,2005,(4).
[7]关长荣.日本公共图书馆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与服务现状[J].图书馆学研究,2004,(3).
On Talents Training and Service of Libra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ANG Xiao-ling
(Suqian College,Suqian 223800,China)
In the Information Age,the way people acquire knowledge has changed a lot.A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 that store knowledge,libraries have to change,to develop,and to improve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ublic need.Thus,some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First,talents training are to be strengthened,such as carrying ou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introducing outstanding talents,establishing incentive and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ng a positive and healthy culture in the library.Second,service in the library is to be improved,such as adding new hardware and software,transforming servicing way and carrying out cooperation between libraries.If we can do these,the soft power of the library will be improved greatly.Then,it's easy to face the challen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ibrary;talents;service
G251.6
A
1001-7836(2011)06-0192-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6.079
2010-10-15
王晓翎(1968-),女,江苏宿迁人,图书馆采访编目部主任,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