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军院校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1-08-15王丽文刘松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演练部队应用型

王丽文,刘松美,姜 宏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

海军院校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王丽文,刘松美,姜 宏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01)

教学内容改革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当前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存在结构比例不平衡现象。要开展海军院校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必须正确理解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种关系,如理论与实践、数字化生存能力训练、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通用教材和专业教材的互补互融等的关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环境,建立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导师机制,建立对抗、课题考核机制,切实面向部队军事训练和科研实践,改革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生教育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环节包括人才选拔、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等,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基础。

1 当前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军校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方向是培养大批适应未来作战需要,掌握系统、综合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而开展的,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着眼世界军事变革,“贴近作战任务、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要”,突出军事局势的把握和综合运用装备能力的培养[1]。

美国专业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在培养过程中,以课程学习为核心、以扩大知识面和知识量为目标,弱化论文而加强文献综述和社会调查等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参加适当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从事的科研活动为题,写出科研报告[2]。这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以致用的研究生,使研究生培养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而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更大的功利性。

分析目前海军院校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方向有一定的结构失衡性,表现在设置方面,通用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特别是涉及学科前沿和部队新武器装备的知识更少;比例方面,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特别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验型课程更少;内容更新方面,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普遍滞后于学科前沿发展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特色方面,军地课程、理论与专业课程区分不明显,“军”课少,“地”课多,专业少,体现信息化条件下利用综合知识指挥作战的课程几乎没有[1],以至于存在研究生一年级大通课,没有专业课,二年级写论文,剩下半年联系工作或考博的现象。

2 海军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种关系的理解

海军院校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应注重未来信息化战争环境,瞄准数字化海战场,将多维立体、由海向陆、多网相连、有序控制、栅格定位、融合一体、透明隐蔽、对立统一的战场特征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这些特点规律的关系。

2.1 教学内容的本质——游走于理论与实践两个世界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是面向海军部队工作实际,解决现实作战指挥训练及工程技术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既要学习通用理论,又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型成果的研制开发,包括在海军部队的教学实践和部队训练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从部队中来再到部队中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必须游走于理论和实践两个世界。但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要突出知识面的宽度,不搞分支较细的研究,以横向知识拓展为主,兼顾传统专业知识的纵向深入[3]。

2.2 教学内容实现的目标——数字化生存能力训练

未来的海战场是现实战争和虚拟战争(或数字战场)的融合,这种战争需要既掌握现实战争中的常规战法和生存能力,又要打赢数字化战争,赢得数字空间的生存权,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授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的知识,培养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中要有相当的比例围绕数字化生存能力训练和培养进行,通过教学的有效干预,促进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训练。这不仅符合应用型研究生宽知识、富实践的需要,也是研究生在数字化空间全面发展的体现,更符合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要求。

2.3 教学内容实现的场所——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融合

教学内容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课堂、虚拟中心、实验室、图书馆和实践场所等都是教学环境,其中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融合是最好的教学环境。现实课堂是面对面交流的教学场所,虚拟课堂是以网络和模拟为平台的在线教学活动,需要研究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甄别和组织利用能力。虚拟课堂作为现实课堂的补充,一方面能够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研究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信息的获取、甄别、组织、利用能力,是贯穿军人成长的每一阶段必需的基本能力,可以说,虚拟课堂是信息素质培养的绝佳之地。因此,我们应重视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的融合,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网络环境、虚拟演练环境和实践机会。

2.4 教学内容实现的依据——通用教材和专业教材的互补互融

目前,应用型研究生教材版本偏旧、层次不高、深度不够、专业化程度低是制约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确立通用教材和专业教材的互补互融的理念。其次,要对使用的研究生通用教材进行审查,删除、淘汰专业面过窄的教材。第三,要加强专业教材的编辑。专业教材编辑,要认真研究5~10年内信息化军事训练规划的内容,选择军事特色鲜明、部队信息化建设前沿知识、新武器装备技术等主题。尤其要重视外军近期和未来的理论及装备发展动向的教材编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应用型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研究如何制胜外军。第四,应用型研究生教材要坚持5年更新制,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3 海军应用型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近年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积极搭建学术科研平台,承担的重大科研课题都有研究生参加,使研究生更多地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海军工程大学与数十个作战部队建立了联训联教的实践基地,向作战部队的支队长、业务长下达聘书,丰富实践经验。每逢部队重大演练,学校都指派研究生学员作为观察员,不能直接参与也要跟舰出海,培养学员适应战场的能力,使学员一经毕业即能走上战场。这些成功的教学实践,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范例。

3.1 建设实践环境

研究生的应用型专业贴近于部队的军事训练和装备技术,怎样运用研究生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部队训练和装备演练等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是应用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体现,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实践环境的熏陶和演练的。尤其是在突出信息技术和信息素质等教学内容方面,在中外军校培养信息时代人才共同选择的今天,加强应用型研究生实践环境建设尤显重要。

这些实践环境包括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素质培训基地,如利用计算机模拟训练、多媒体教学以及电化教学等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图书馆、实验室、虚拟中心、装备中心等实践操演练和信息萃取共享空间,甚至包括数据库、案例库等,实现校内外各种训练系统、模拟系统甚至实际装备的联网,进行想定作业、技能演练、网上推演、网上对抗等训练,便于研究生实验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的延伸、信息素质的综合提高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研究生培养的课堂延伸,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之一,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场所。为此,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一是选择重点方向、重点部队,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这种方式是构建联合实践基地,到部队作战训练中去,把发现深层次理论及技术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强化研究生进行现场能力实践训练;二是以实践基地为窗口,及时把科研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推向部队,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战斗力的转换;三是吸纳部队、科研院所的资金,强化已有的实验室建设。这需要结合部队训练、科研院所的实际问题,拓展实验室功能,构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并要求研究生很好地利用这一基础平台,积极参与科研实践,通过参与科研的全过程,培养研究生必备的科研能力,提高项目研究水平,达到解决部队训练实际问题的目的;四是收集和整理部队训练、演习、管理以及作战的事例,建立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促进研究生的概念技能发展。

3.3 建立合作导师机制

目前,开放、合作、交流成为中外军校的共同理念。尤其是和部队联手,针对军事应用学科研究生培养,建立合作导师制度,校内外联手培养研究生,既利用部队、兄弟院校的人力、场地、装备等资源,又开展开放办学,满足研究生军旅生涯不同阶段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德国国防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聘用500位特殊的校外教师,他们都是来自在阿富汗、苏丹、索马里海域执行任务的一些军官,他们通常到学校给学员们进行两小时的讲座,谈一谈他们实地的感受,然后再回到他们的战区,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新颖度[4]。

在我国一些地方高校,也有合作导师制度,如吉林大学,为充分利用校外各类办学资源,促进在校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部分学科开展“合作导师+社会实践”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吉林大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了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校外人员作为研究生的合作导师,研究生通过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或合作导师提供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校开放发展[5]。

我们开展的“双导师制”,也是探索院校、部队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积极举措,今后更需健全面向部队的导师交流机制,吸引部队人员参与联合指导,形成部队与院校沟通协作、优势互补的合理培养人才机制;建立完善包括“按需设岗”、“能上能下”、“双向选择”在内的考核评估和奖励制度,进而优化导师队伍,优化教学内容[3]。

3.4 建立对抗、课题考核机制

2009年4月29日,《解放军报》报道了海军工程大学博士生参加红蓝军对抗演练,干扰了在南海某海域举行的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实弹立体对抗演习,成功实现了从学员、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到为编队指挥员提供战役决策的参谋三种角色的转变,受到海司军训部的电令表彰,也成功地递交了完美的考试答卷。这则新闻报道揭示了应用型研究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运用的道理,也提示了我们建立对抗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对于应用型研究生的考核,理论考核的比例少点,实践考核的比例多点,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出敌制胜,就是考试成功。

建立对抗、课题考核机制,首先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适应这一改革。加拿大军事学院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培养的主要教学手段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概10~12人一组,每组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军种,80%的实践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此来鼓励学生们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思维层次[4]。从某种意义上说,军校就是要培养能打得赢、做得成的人才,这些人才在校时就必须表现出人才的潜质,从他们发言的思想、逻辑及组织能力等方面都能观察出是否具备人才的潜质,再因人施教。其次,要重视红蓝两军的对抗演练的参与、即使是模拟、网上的对抗演练也是锻炼制胜能力的好机会。2009年11月1日的“焦点访谈”报道,空军某师天天开展红蓝两军的对抗演练,锻炼官兵的心智、才智和技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全天候、全方域、全天象的复杂战争。部队对抗演练的训练已开始,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就应跟上,以对抗演练考核应用型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避免到部队后只会纸上谈兵的尴尬。

[1]周万银,魏军.信息化条件下应用型研究生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B/OL].中国文化教育网,2008-10-30.

[2]侯高岚.浅谈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校报,2008,(7).

[3]范精明,施长富,房京.对加快军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5):15 -20.

[4]陆荣军,费士廷.信息时代:联合作战指挥军官如何培养[N].解放军报,2009-11-10(10).

[5]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处.吉林大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EB/OL].http://gim.jlu.deu.cn/yjsy/new/view.jsp?bh=16980.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Naval Institute Practical Postgraduates

WANG Li-wen,LIU Song-mei,JIANG hong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Yantai 264001,China)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postgraduates.Currently,there exists an imbalance of structure and proportion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actical postgraduates.Hence,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several relations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practical postgraduates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of naval institute practical postgraduates,such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ized training of surviving ability,real classroom and virtual classroom and the mutual complement of general textbook and disciplinary textbook.We should also reinforce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establish the environment for practice and practice base,set up cooperative advisor system and system for competition and project assessment,truly target army military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actical postgraduat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practical postgraduates;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postgraduate education

G643.0

A

1001-7836(2011)10-0068-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0.025

2011-04-07

王丽文(1965-),女,浙江仙居人,研究馆员,硕士,从事图书馆管理和军校研究生教育研究;刘松美(1965-),女,山东诸暨人,副教授,从事军校教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演练部队应用型
首次演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未雨绸缪演练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