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四川实践征属助耕述评

2011-08-15杜乐秀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抗战四川省义务

杜乐秀

(1.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四川成都 610213;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410064)

抗战时期四川实践征属助耕述评

杜乐秀1,2

(1.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四川成都 610213;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410064)

抗战时期,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是兵员的重要供应基地,出兵居全国之首,且所征之兵多系贫苦民众。因此农忙时节,征属每感劳力不够之苦。国民政府为缓解这一矛盾,出台相应法规措施。四川省政府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付诸实践,既帮助了征属,增加了生产,稳定了生活,也激励了前方士气,增进征属对政府的信任,稳定了后方,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抗战时期;四川;征属;助耕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牺牲最大的一次战争。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大量青壮年在抗战期间共赴国难,征属劳力极其欠缺,国民政府为缓解这一矛盾,颁布实施了《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四川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和民族复兴基地。四川不仅在物质上对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人力投入上也居全国之冠。抗战期间,四川除为后方修建机场、公路及各种工程工事付出巨大的牺牲外,兵役配额“达3 193 807名,比排在第二位的河南省2 210 473名”①多983 334名,时有“无川不成军”之美誉。大量青壮年的出征,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缺乏极其严重,四川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帮助农民进行义务代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四川省选择征属助耕为优待方式之一的原因

抗战期间,全国大半国土相继沦入敌手。而四川是中国当时的第一人口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初,蒋介石就一直于暗中寻找安全的民族复兴基地和一个战时首都。如1935年蒋介石在重庆出席四川省党务特派员办事处扩大纪念周发表讲话时称:“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②同年10月6日,他在成都发表演讲时又说:“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③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他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在讲话中指出“四川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遂率队迁驻重庆,到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前后,国民政府所有重要机构内迁重庆。

抗战期间,在全国各省中,四川提供的兵额最多,征用的民工最多,提供的粮食最多,提供的财政最多,生产的军火最多,接纳、庇护的教育科研机构最多,捐出的金钱最多。四川人民以自己的牺牲和奉献,为抗日民族战争的坚持和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⑤。八年抗战,四川实征壮丁人数2 578 810人,西康30 938人⑥,全国应征壮丁有省籍不详的“其他”栏总计497 434人,按四川在全国征兵中所占比例,其中川籍人约10万,包括经过国民政府紧急征兵及自愿报名参军者,四川在八年抗战中所贡献的兵力约为300余万人,占全国总征集额的1/5。

四川的青壮年经过多次征兵征工之后,多丁之家愈来愈少。于是,单丁独子之家也被迫应征。这些出征抗敌将士及壮丁,大部分来自贫苦农村,征募日多,农村劳动力日少。而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广大农村征属,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出征以后,生产、生活无从保障,征属日渐困苦,农村陷入困顿。

同时,由于抗战期间,大半国土沦丧,国家财政来源减少,而军费等开支剧增,以物质和金钱等的优待随着抗战的深入,征兵越来越多,需要优待的征属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财政支出越显吃力,仅有的一些优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征属的实际问题,很多征属难以享受到实惠。“虽然政府优待征属的许多条例和法令比较完善,但依然有无数啼饥号寒,整日在痛苦中挣扎的征属。因此,‘屋头没得吃’,是征属普遍的痛苦”⑦。因此在农忙时节“各个团体如能动员当地民众组织代耕队等等,对于征属也是很好的帮助”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诸多困难。

二、四川省实践征属助耕法则的制定

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就对征属优抚问题给予重视,给以物质精神优待的同时,为解决征属的根本问题,提倡为征属实施助耕。其《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规定,征属无力耕作原耕土地时,可以申请义务代耕;1941年4月5日的《抗战期间各部队协助农民耕种收割办法》规定,利用军队余力,四季协助农民从事耕种收割;1941年7月的决议六项有“军队各级官兵应帮助人民种地,凡遇农忙时,应竭力减少差徭,使农民安心从事耕作以增加生产,全国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竭力帮助农民春耕”⑨的规定,并于8月颁布实施《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

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基地,征属的数量之众,劳动力的缺乏程度是历史所未见的。省政府为稳定后方社会、帮助征属,激励前方将士时期,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除了对征属实施物质优待、精神优待外,对广大的农村征属实施普遍的助耕,以增加生产以裕民食。1939年2月的《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宣传纲要》中关于对征属田地义务代耕规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田土无人耕种者,得向优待委员会分会请求代耕,经调查属实后应即饬由该管保甲长指定同一保甲内之居民轮流代为耕种,不得索取任何报酬”⑩。1939年2月17日第二九一次省政府委员会议决通过《四川省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施行细则》也对关于征属代耕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1939年2月24日,四川省政府颁发代耕条款五项,规定:“每连士兵,应由连长考察一原系农民能犁田栽秧者,始能派往;不准官兵稍有为难农民及需索情事;不得受任何酬报。”(11)有效预防了代耕流弊。1940年四川省厘定了《四川省各地驻军助耕办法》,对四川各单位在春耕、夏锄、秋收、冬储诸事时进行义务代耕或助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走在了全国义务代耕的前列。

1941年8月28日军政部公布《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把为征属进行义务代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的内容有21条,明确界定代耕范围包括农事上所有一切工作之劳力代替服务,详细规定义务代耕的目的、应享受代耕的征属范围、组织单位、组织办法、奖惩措施等。据此,在实践四川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义务代耕作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对国民政府及此前四川省的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的补充和完善,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

第一,代耕,指农事上一切工作之劳力代替服务。如属于水田者:犁田、车水、插秧、薅秧、割稻、打稻、挑运等;属于旱地者:犁土、掘土、播种、植苗、薅秧、收割、挑运等(12)。只要是征属在没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经申请并经调查核实后,由保内义务代耕队或驻军、公务人员、学生等帮助他们进行播收。

第二,义务代耕以不得索取丝毫报酬为原则。不仅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也严格规定义务代耕队员必须以不索取任何报酬为原则,倘有籍故勒索扰民者,从严惩处。因而,代耕队员及各助耕部队,应随带炊具,自备给养,以免劳累民众。农具也由队员自带或由保长统筹本保农具分配使用,倘有故意损毁抛弃农具及农作物者,应受申斥或罚款之惩戒。

第三,关于派往助耕人员。除了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外,本保内所有年满18岁至45岁的男子皆编为队员,后方驻防、休整的部队、宪兵税警各种特务团以及陆军各学校所属之练习队、各保安团队、各县国民兵预备队、公务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等在四季农忙时节都应尽量参加耕种收割工作,且部队助耕人员要派曾为农民,熟悉农务之人。部队助耕,“应以营或单独驻防之连为发动之最小单位,其范围均有划定”(13)。

第四,代耕队之组织。除了以保为单位组织义务代耕队外,《四川省农事服务团组织大纲》规定:各县市应成立农事服务团,以市县政府党部动委会、国民兵团、保安团队,住在军队、农工商会、农业职业学校及师团管区所辖之补充团等单位组成之,由市县长兼任团长。下设代耕组、劝导组、考核组(14)。

第五,成绩的评定及奖惩办法。各协助耕种成绩,应及时榜示,并酌予褒奖,或记功提升,以示嘉勉。凡拒绝代耕者,科以罚钱或罚充劳役或提前服行兵役。收割队派出时,应派员随同巡回督察,评定成绩榜示,并造册呈转县市政府备查。

三、战时四川实行征属田地义务代耕的意义

实践证明,四川省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征属田地义务代耕办法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免除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激励了士气,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特别是粮食,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有利于提高征属的生活水平

我国以农立国,对于粮食,似无缺乏之虞。但军兴以来,后方壮丁或被征入伍或参加军需工业和差徭等所耗民力尤多,劳力渐趋缺乏,影响农业颇巨。抗战八年,几乎户户都有出征之壮丁,有的家庭有两个、三个、四个之多,独子出征者亦属不少,父子同上战场并肩杀敌者亦有之。壮丁既为农业工作之至干,自不能不影响农业之生产,亟需加紧提倡助耕以裕民食而利抗建。

四川省政府为增加粮食生产,帮助征属播收,训令各地组织代耕队,在春耕秋收时节帮助征属,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成都县在1941年春耕时,自卫队、保安中队、国民兵团等共为五乡的农民耕种了10 790亩(15),崇庆县1940年义务割稻231亩,第十二保安中队帮助各乡农民打谷982亩(16)。其他各地驻军在农忙时节进行了代耕或助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保证了粮食的播种和收获。四川省政府和各县市的驻军、后方征训补训部队、回到后方休整的部队、各保甲人民在农忙时帮助无力耕种的征属播种收获。这些助耕部队的官兵大多来自农村,熟悉农务,了解农时,因此有他们助耕或代耕,既不误农时,增加了农业生产,也稳定了农民特别是征属的生活,同时也为前方提供了大量的物质特别是粮食保障。

代耕虽然也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但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反而还可能造成农民的依赖心理。而当农民在农忙时节缺乏劳动力时调动群众和部队助耕,则既可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能增产增收,生活水平也为之改善。

(二)有利于激励前方将士士气

士气是赢取战争至关重要的因素。士兵的后顾之忧和最基本的吃饭需要是高昂士气生成的源泉。而“优待征属乃政治鼓励,以抒前敌将士后顾之忧,并坚其抗敌之志”(17)。因此一位叫“继前”的笔者说:“优抗工作做得好与坏,他可以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情绪,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穿着军服的农民,谁都有家庭。”(18)

广大征属在助耕队的帮助下,播收不误农时,增产增收了,征属生活改善了,为抗战所捐输的粮食也增加了。他们纷纷写信给前线抗战亲人,鼓励他们奋勇杀敌,不要担心土地无人耕种,生活无从保障。广大的将士知道自己的亲人受到了优待,得到了帮助,深为感动,为感谢政府的关怀,英勇杀敌的士气倍增,保家卫国的情绪更加高涨,因而战斗力大大提高,将士一心,士气高涨,抗战的胜利指日可待。

(三)有利于鼓舞青年踊跃参军

四川出征将士居全国之冠,安抚好四川的征属,帮助征属播收,恢复好四川的农业生产,对全国有极大的示范效应。助耕使征属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改变了千百年来“穷不习武,富不当兵”的传统观念,在群众中树立了当兵光荣的正确意识,征属也成了群众羡慕的人家。征属地位的提高激励着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不断补充抗日部队的兵源。

对征属实行助耕激发了征属的生产热情和抗战积极性,他们自动自愿地支持抗战,也愿意捐献出大量的农作物为战争所需,而且更激发了他们主动送子弟、丈夫、兄弟上前线的热情,也对其他民众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报名参军,虽然其中主要基于爱国因素,但政府对征属的优待的示范效应不容忽视。

注释:

①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四川省档案馆《历史资料军警特宪类》,案卷号3281。

②周开庆:《四川与对日开战》,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10页。

③周开庆:《民国川事纪要》(上),(台湾)四川文献研究社,1974年,第604页。

④重庆地方志总编室:《重庆大事记》,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157页。

⑤段渝主编:《抗战时期的四川》,巴蜀书社,2005年,第21页。

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一),国民党研究资料丛书,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印,附表16。

⑦程厚之:《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办法检讨及其改进》,

《服务》,第四卷,第1-2期,1940年。

⑧张蔼真:《帮助征属》,《中国妇女》,1944年第二期,第5页。

⑨《四川省政府训令:为奉令转饬普遍提倡春耕一案仰即遵照由》,成都市档案馆:134-5-270。

⑩《四川省优待出征家人家属施行细则》,成都市档案馆:134-2-17。

(11)《四川省政府代电》,成都市档案馆:134-2-140。

(12)《抗战期间各部队协助农民耕种收割办法》,成都市档案馆:134-2-140。

(13)《四川省各地驻军助耕办法》,成都市档案馆:134-2140。

(14)《四川省各市县农事服务团组织大纲》,成都市档案馆:134-5-270。

(15)《成都县三十年度春季协助农民春耕春季报告表》,成都市档案馆:134-5-270。

(16)《崇庆县保安部第六中队造呈就地助耕工作成绩表》,《四川省保安第十二中队29年9月份帮助各乡镇农民打谷一览表》,成都市档案馆:134-2-140。

(17)《成茂师管区代电》,成都市档案馆:38-17-9。

(18)继前:《如何改善优抗工作》,《解放日报》,1942年11月28日第二版。

Abstract: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asa significant rear baseof the war,Sichuan p rovince ranked the first p lace in holding huge capacity of recruiters.Since themajo rity of the soldiers recruited were originally poverty-stricken farmers,it was extremely tough fo r their families to endure at the busy farming season with insufficient wo rkfo rce.To alleviate this conflict,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ssued relevant policies and Sichu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also enacted p rovisions to tackle it.These measures not only helped farming,boosted the p roduction and sustained a stale life fo r farmers but also inspired morale of soldiers in the front,strengthen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s and most impo rtantly enhanced the confidence of w inning the battle.

Key words:Anti-Japanese war;Sichuan;relativesof recruiters;farming support

On the Practice of Farm ing Support in Sichuan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Japanese War

DU Le-xiu
(1.Chengdu A rmed Police Institute,Chengdu Sichuan 610213;2.Histo ry and Culture College,Sichuan Univ.,Chengdu Sichuan 410064,China)

K265

A

1673-0313(2011)01-0115-04

2010-09-09

杜乐秀 (1976—),女,四川广元人,讲师,博士生,从事抗日战争史研究。

猜你喜欢

抗战四川省义务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良知”的义务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