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探究

2011-08-15邵兰琴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材

邵兰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 150025)

对高一历史教学要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探究

邵兰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 15002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差异,导致教学衔接问题日益凸现。因此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令高一历史老师比较头疼的工作。基于此,以岳麓版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中的某些课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知识衔接、强化课程目标、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解决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的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教学;初高中衔接;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差异与梯度效应日益突显,尤其是初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差异,导致教学衔接出现问题,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初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如何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使学生真正能对历史有一个深层的认识,并通过历史学习对其他学科起到借鉴作用,一直是令高一历史老师比较头疼的工作。本文以岳麓版必修(I)中的某些课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知识衔接、强化课程目标、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阐述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措施。

一、影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教材编排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客观上导致了两学段课程内容之间的差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存在偏差,同时也导致高中历史课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一)初高中历史教材跨度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制定的[1]。新课程是在中外历史整合的基础之上,进行专题式的组织建构,历史必修一到三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材呈现形式是“模块”加“专题”,这就使得教材内容更加学术化与专业化,对学生的能力也相应提出很高要求。而初中历史课程还主要是以通史框架为主,课程标准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这种课标下的教材呈现形式实际上是“通史”加“主题”的形式,教材内容浅显,多是感性描写,知识也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缺乏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对历史因果联系的探究,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却出现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学生们就需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2]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由于课标要求、学科教学地位、教材形式、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初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初中阶段,一些学校根据中考学科分数确定教学目标侧重点。因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数比值低,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不成比例,教师根据有限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在教学上就出现了教学赶进度,整合或者复述教材;学生划教材、背教材,强化训练、做模拟试题。个别学校即使开足了课时,但教师的传统教学痕迹仍很明显,只是简单地讲述历史史实,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中则正好相反,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高中的历史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创造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促进者,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了学生通常的过程与方法体验。老师通过搜集筛选提供大量图文信息和原始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加工提取信息,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课标要求的三维能力培养目标。

(三)初高中学习历史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历史现象和结论,对历史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受初中主、副科观念左右,历史这一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平时考试也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造成刚上高一的学生历史知识不是很完整,没有形成一般的历史认识和理论常识,历史思维能力水平较低。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上存在被动性的特点,学习习惯较差,更多地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

二、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比较初高中教材内容,找出衔接点

高一新生入学后,在心理以及环境的适应上都会有一个过渡期,因此,要想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老师首先要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在讲课时,首先要从学生了解的知识中找切入口,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又可以从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同学的知识储量,使初中的知识基础与高一新教材的知识理顺衔接,达到线索明晰,以避免高中讲重复知识。例如,在学习岳麓版必修 (I)第 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可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历史课学习的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以及相关的故事。在学生答出春秋五霸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知识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第一部分——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又衔接理顺了新旧知识。

新教材本身就有一个特点,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3]。因此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以岳麓版必修 (I)第 20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例:

通过初高中课标分析以及教材内容我们可知,学生在初中时对“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就以了解,因此对这些史实在高中课堂上不作过多的讲述,让学生自己看教材再复习一遍就可以。但要重点讲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这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率团访问大陆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走向来分析当今台湾与大陆的前景。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下。

(二)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构建知识链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初高中教材的区别,初中教材都是介绍浅显的知识内容,图片感观、故事性较强,对历史脉络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述。但是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就需要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发展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如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它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从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再到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间跨度大,理论性特强,教材可读性自然大打折扣,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使得教与学出现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适当地补充一些内容,构建知识链,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段历史。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第 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与岳麓版必修 (I)第 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为例:

从课标来看,初高中《权利法案》都是教学重点,有所不同的是,初中侧重于基本史实的表述,几乎完整地叙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高中侧重于政治制度的讲述,比较完整地归纳了君主立宪制的来龙去脉。“英国的制度创新”第一子目是: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这一目内容在时间上的跨度是从 13世纪初到 17世纪末,内容上是从《大宪章》的签订到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即君主立宪制度产生的背景。这就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根据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只知道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并不了解,而且教材没有介绍英国 14—17世纪初的情况。因此,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填充内容,对革命背景作一个介绍,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线索。对以背景的介绍可以从四方面来讲述:(1)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2)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革命领导力量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3)思想舆论准备:清教徒,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4)社会矛盾特别尖锐: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

(三)联系实际,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新课改提倡把以往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转变为师生有效互动、生生有效互动的多维活动。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和培养,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4]。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多样化,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习惯,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观点不轻易斥责或施加压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改变学生轻视历史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四)强化课程目标,加强学习方式指导

课程目标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历史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初高中要求程度不一样,但课程目标的设计都要简练、明确、具体,以便于学生快速捕捉到有效信息。初中属于较低层次的训练要求,因此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可以将课程目标打得牢实些,只需要掌握获得基本历史知识的能力,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而到了高中后,在同样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优化过程和讲究方法,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及其难易程度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和总结;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宜空谈、唱高调,应避免走形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以岳麓版必修 (I)政治文明历程第 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例》,初中学这部分内容可以从认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性出发,而高中则应在初中的基础之上,由认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差异性,发展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正确认知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初中历史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那种在老师带领下的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但到高中有些学生还认为这种方法可行,结果知识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考试很受打击。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针对现行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从初中的被动记忆向高中自主探索转变,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向适应高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转变。实现教是为了学、教服务于学、教落实到学,教师才能真正授之以渔,这样初高中历史衔接问题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三、结束语

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育衔接的核心,也是贯彻新课改精神,实现历史教育新飞跃的关键步骤。在高一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中,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是衔接教学的基础,选择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是衔接教学的要害,培养学生历史综合能力才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懈地深入研究,勇于实践与探索,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工作做好,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王洋.也谈新课改视野下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衔接[J].新课程研究,2010,(6).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

[4]袁兆桐.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

Grade On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hould Solve the Cohenrence of Jun ior and Sen ior High School

SHAO Lan2qin
(College of Society and History,Harbin Normal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 m,the differences i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make teaching coherence problem increasingly apparent.So how to solve the interface between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2 lum,has been a troublesome issue.By comparing some lessens 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process in Yuelu Version Compulsary(I)and BeijingNor malUniversity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such as cohering knowledge,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changing teaching strategies,learningmethods and so 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history teach2 ing quality.

Grade On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coherence of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inquiry

G633.51

A

1001-7836(2011)05-0075-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29

2010-09-12

邵兰琴 (1987-),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初高中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