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研活动

2011-08-15赵凤霞王书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赵凤霞,王书臣,张 友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河北秦皇岛 066100;2.大连民族学院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谈教研活动

赵凤霞1,王书臣2,张 友2

(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河北秦皇岛 066100;2.大连民族学院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要提高对教学研究活动重要性和其内涵的认识;应体现教学研究的问题性;要强调和突出教师自我教研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

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认识;问题性;自我教研

教育部对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已告一段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反思起来,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评估组专家对我们提出的建设性整改意见还不时响在耳边,专家们在座谈会上指出:“青年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讲透,更重要的是把学科的结构讲清楚,把学科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讲出来。”这也正是对我们教学提出的较高要求,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拟从这一角度谈几点想法。

一、提高对教学研究活动重要性和其内涵的认识

目前,高校单纯以科研为方向,以发表科研文章的数量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指标的风气还很严重,其后果是教师往往不重视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上,这是导致教学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科研是人类社会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来源,新知识的创造者获得丰厚的社会和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办大学的根本意义还是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教学和实践环节。我们的大学需要重视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日渐普及,入学新生参差不齐的今天,它的意义更大[1]。

教学研究活动应该是以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某一教研室的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实际状况改变的研究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既然称之为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教学研究是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类型,应该从属于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一般来说,作为一种研究活动,它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它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状况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决定研究的成败。

我们目前的教学研究活动大部分只体现了“活动”,而未体现“研究”,因为它不具备以上的属性。虽然每年每学期都有教学研究活动计划,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未把它当做“研究”来做。追求的是“活动”的次数,而不是“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教学研究不能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政干预来代替,例行的教学检查和领导的抽查看课虽说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研究活动,但代替不了研究。而个人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也应体现它的校本 (School-base)性,并且应纳入到学校或教研室的整体教学研究计划中来。教学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具体性和实际性,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教学研究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不是为了写几篇教学论文,其研究的出发点是教学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更应直接体现为教学面貌的改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研究应体现问题性

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而并非是什么来自上边的教育科研问题。

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类,理论问题是针对“是什么”提出事实问题和针对“应该是什么”而提出的价值问题;实践问题则是基于事实问题与判断、价值问题与判断,针对“怎么做”而提出的问题。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都能提出来作为可研究的问题,能否成为研究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能否根据行为现象,发现并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有的老师反映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课堂上干什么的都有,特别是一些考察课和上机课,有的学生上网玩游戏,考试成绩普遍不好。这是一种现象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需要研究的,怎样改变这种现象更需要研究,而不能坐在那里靠思辨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意义的认识,了解他们对现行内容的深浅度的感受,了解他们对授课教师的满意程度,了解他们对该课程的期望。此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焦虑也需要我们了解。这是教研的第一步。然后,对问卷作统计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还可以组织研究人员到课堂现场,了解第一手资料。我们也应认真研究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比如他们是否每节课有行为起点能力分析,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否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等等。课后还要与授课教师谈话,了解更多的情况,与授课教师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将方案付诸于教学实践进行尝试改进,并且要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改进,这个过程应是不断循环的[2]。

一般地说,教研要建立在教学具体问题基础上,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指导思想,走“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方案—反思修正方案—再实施方案”的行动研究之路。

对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教研室或教学管理部门者要进一步把其概括、提炼、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升华为有价值的教研课题,唯其如此,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要把自下而上形成的问题和自上而下形成的问题,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教研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般讲,个性问题,可先解决问题,后形成课题;共性问题,可先确定课题,再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教研活动要体现问题性,不再盲目地听课,不再为听课而听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一切从问题出发。

三、要强调和突出教师自我教研的作用

一个教师的成长一般说来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专家研究型阶段。

在通往研究型教师的路上,自身的教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1)专家引领。即由各个层次的专家,包括老教师对教师 (主要是青年教师)的指导,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 (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现场指导应是最有效的,遗憾的是这正是我们目前教研中所缺乏的。高等学校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有其相关的指导部门,如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等。所以,高校中的教研几乎是没有专家引领的。(2)同事之间的互助。这主要指同事之间的交流、协作和帮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它强调教师在自我研究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如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活动属于前者。同事之间的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这本应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然而,在现实中,高校的教师不坐班,集体活动又少,所以,彼此之间的交流极其匮乏,单靠每学期的几次听课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3)自我教学研究。这主要是指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最适合高校教研的形式,它以日常的教学反思为主。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3]。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 (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这种教学研究虽然是靠教师个体进行的,但只有纳入到教研室整体的教研计划中来,有一定的教研制度作保证,才能使其落到实处,使教师在教研中得到专业发展,从中受益,才能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一旦教研成为了每一个教师的自觉活动,成为一种内驱动力,教研就会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大大提高。

[1]张友,王书臣.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62-63.

[2]萧树铁.面向 21世纪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续三)[J].高等数学研究,2001,4(2):6-10.

[3]王立冬,张友.研究式、渗透式教学方法探讨 [J].教育科学,2006,(3).

G642.0

A

1001-7836(2011)05-0035-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13

2010-09-20

赵凤霞 (1982-),女,山西晋城人,助教,硕士,从事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