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校园”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温州大学为例

2011-08-15郑航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办学校园

郑航芝

(温州大学 校 长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35)

“文化校园”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温州大学为例

郑航芝

(温州大学 校 长办公室,浙江 温州 325035)

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狭隘性、工具性和功利性特征,实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转变,从构建“文化校园”的视角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全方位育人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需要。以温州大学为例,从以大学精神凝练为先导,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几个方面论述文化校园构建的基本路径,以期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文化校园;基本路径

教育是最充分、最有效的培养人的力量,大学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的文化影响。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含着教育意图的校园环境,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此[1]。一所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灵魂的反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关系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偏失

校园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汲取社会主流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进化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2]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狭隘性

现今在中国高校长期流行的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校园文化。一是表面化。人们大多关注的是那些表层的文化现象或活动,对深层次的大学文化模式及文化精神缺乏研究与实践,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没有得到体现甚至缺失,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文体活动被简单地等同起来,活动堆砌、内容浅薄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附加性。校园文化建设被理解为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因此没有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平台上加以建设,认为可以不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增添一些额外的“文化调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三是整体性不够。精神缺失、表面化以及附加性等倾向造成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内在分裂,在“教学口”、“科研口”、“学生口”等不同领域的分割下成为“文化孤岛”,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深层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局部文化活动所取代。

2.工具性

大学被社会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有人把大学比做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社会服务站”等等,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更加直接更加紧密的内在关系,各种应用类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越来越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的这种转变不可否认,然而,教育的“现实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显,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盛行,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是分门别类的“专门技术人才”即“专家”,而缺乏了些许人文素养,大学的文化本质在相当程度上失落或者被遮蔽。在这种工具理性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更是成为了课堂知识传授之外的一种补充,被人们误解为专业学习之外可有可无的文体活动。

3.功利性

校园文化受工具性的影响,在发展上有模仿市场操作的趋势,避免不了功利性的价值目标取向。一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不是为了树立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同学,而是为了表现自己,获取某种利益,以利于为将来的就业准备必要的资本,渗入了个人功利目的。另一方面,近年来愈演愈烈、愈来愈普遍的学风不正、学术不端问题及屡见不鲜的学术腐败现象,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有关,与功利化的科研评价机制有关,与惩戒机制的不够完善有关,但更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有直接关系,这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的形成,正是校园文化塑造养成功能缺失的表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主义氛围弥漫,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危机。

“文化校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弥漫于高校之中,似乎不见,而又处处可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从狭窄的、有形的“校园文化”到宽广的、无形的“文化校园”,并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内涵的根本转变,彰显的是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的含义,是大学文化本质的回归,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是校园文化的理想状态和成熟形态[3]。

二、建设文化校园是必然

建设文化校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广义上的认识。不仅包含了狭义理解的校园文化即校园文化活动,而且也内化融合于学校的各种理念、制度、器物以及活动之中,大学的战略理念、办学思想、大学制度、人才培养与校园环境建设都贯穿于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同时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建设文化校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的认识。校园文化不再是个体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因素有机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是教学、科研、管理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群体协调,并在整合效应中产生“新质”的结果。

建设文化校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深层次的认识。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不是一种附加因素、辅助手段,而是内在于教育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手段。文化校园所展现的内在的文化机理,一所学校所形成的厚重的历史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逐步成为师生的生存方式,并随着人的迁徙和流动对社会主体文化特性产生影响[4]。

1.建设文化校园是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文化校园经过传承、创新和历史的沉积就会提升大学文化精神,进而影响成员的价值观、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面貌、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具有较强的涵化、养成和培育作用。爱因斯坦曾经指出:“青年人离开学校时不能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只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5]文化校园最终将从注重“建设”来规范人的言行,提升到追求个体与内心、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崇尚自然”阶段,提升到全体师生行为自觉、责任自觉、文化自觉的“崇尚自觉”阶段,所思和所行都不再是外界约束的结果,已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6]。

2.建设文化校园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需要

文化校园建设不仅可以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产生文化辐射,对先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学在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处于很特殊的位置,它代表着一个国家自觉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代表着每一文明时代主导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显现[7]。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文化校园的形成,为文化主体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基础,才能对文化主体的思想进步和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将先进校园文化衍生为社会主流文化提供路径,在向社会的文化辐射意义上发挥推动和引领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8]。

三、文化校园构建的基本路径选择

温州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因此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就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进入到“十二五”,学校又制定了新的“十二五”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学校新一轮的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打造文化校园。

1.以大学精神凝练为先导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宗旨及独特风格,最能让师生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是文化校园建设的关键。

多年的办学历程让温州大学形成了“厚培德本、深濬智源”的办学传统,“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历程深深根植于也渗透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之中,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树立了文化先导、智力支持和科技研发核心的形象。

但是,温州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变迁,学校办学基础薄弱,文化积淀不深,与国内名校相比缺乏清晰的办学理念,缺乏一以贯之的学校精神。因此,要使大学精神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内化并自觉践行,在汇聚、扬弃、融合和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大学精神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将大学精神通过各种载体烙刻在培养对象上,对内成为大学师生的精神家园,对外成为大学的形象符号。

2.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

文化校园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模式,将德育、人文教育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与校风、学风及教风建设,与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立体格局,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温州大学在“十二五”规划调研制定阶段,邀请了各类行业专家和高校同行对全校 50个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论证,坚持“出口”引导“入口”,完善专业建设“优胜劣汰”机制;制定实施专业基本技能质量标准,推进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分层次、分类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地方元素”创办的各类精英班,使得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各类高级奖项,这些成果被不断地展现给全校师生,感染和启示学生共同成长。

尽管如此,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培养的毕业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实践和实战经验不够丰富,“双师型”师资培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和学科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等等。

3.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有形的规章制度和无形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有效实施,反映了学校科学管理的水平,是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大师生员工将规章制度的强制性要求最终转变为自觉行动,校园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体现。

温州大学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建立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通过增加、合并、撤销等方式合理设置机构,明确职权范围,完善议事规则,实现权力制衡。二是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程序,避免决策的经验性、随意性和多变性,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决策由专家咨询、论证、听证并公示。三是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学校实行校务公开,信息充分透明,教代会职权得到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四是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学校管理重心由学校机关下移到学院,学院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利益,成为自主理财、自我发展的办学实体。

4.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

物质文化是文化校园的外在标志,通常表现为一所高校所拥有的教学科研物资装备、高校标志、校园区域划分、道路环境和建筑物的命名以及校园绿化等,属于显性文化。发挥物质文化的熏陶感染力,首先要根据高校办学传统和培养目标,作好物质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反过来反映高校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等等。黑格尔说:“建筑自身和理念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和造型的处理,表现出某种象征的含义……使人认识到其中的伦理内容。”[9]

温州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确立校标、校旗等系列文化标识;二是建成了八组以瓯越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景观雕塑,对校园主要道路、楼群进行了命名;三是推进了图书馆、校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发绣艺术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建设。校史博物馆记载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展示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激励后学奋进,是所有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5.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

行为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融入高校整体文化建设中,引导个体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主流同质文化,通过对校园行为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高校精神的自我认识和感悟,产生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个体目标同化。

G641

A

1001-7836(2011)05-0039-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5.015

2010-11-02

郑航芝 (1985-),女,浙江金华人,科员,硕士,从事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

温州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不断推动文化校园建设向高水平发展。一是打造了“罗山讲堂”、“学子论坛”、“百年语文”等校园学术文化品牌,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学风。二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对社团的心理氛围、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群体文化加以正确引导。三是以校园文化节、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学科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四是加强学校管理者的形象建设,通过举行校长接待日、校长在线、校领导信箱等方式畅通沟通交流机制,听民声、想民意、为师生群众办实事。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还是文化,只有大学精神卓越,大学理念先进,大学文化厚重,才有可能建设一流大学[10]。文化校园既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实践推进的过程,它不是具体的,而是系统的,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变革。当有一天我们走进学校,走进那些院落和大楼,从外在感受到大学学府散发的历史气息,感受到知识殿堂的庄严、肃穆和纯净,从内在感受到无形的浓郁深厚的大学精神与特色文化对自身产生的心理效应,我们就已经身处在文化校园里。

[1]眭依凡.大学与大学文化[J].求是,2004,(8).

[2]王为正.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与大学文化本质的回归[EB/OL].中央电大时讯网,2009-12-21.

[3]衣俊卿.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2.

[4]吴继锋.以文化校园理念为先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92-95.

[5]孙庆斌.构建回归文化本质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校园之实践路向[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23-24.

[6]徐建平.文化校园:校园文化的必然归宿[N].衢州日报,2009-09.

[7]刘六生,王飞.文化引领:大学职能的回归与进路 [J].中国高等教育,2010,(5):28-30.

[8]王宏宇.文化校园:一种新的校园文化观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5-6.

[9]黑格尔.美学 [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9.

[10]王永友.关于文化型校园建设的初步思考[DB/OL].ht2 tp://hrbe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174291,200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办学校园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