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2011-08-15林妮妮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课程

林妮妮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揭阳 522000)

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转变

林妮妮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揭阳 522000)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改变,教师这一角色也面临这转变的必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转变为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型教师。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师要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灵魂塑造的引领者;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音乐课程的创新者;音乐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等等。本论文主要是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要作出的改变;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来转变成新型的教师这两个大问题进行论述。

新课程;音乐教师;角色

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改革,教师这一角色也面临着转变的必要。我国当前正在实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力图超越原有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实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种深层意义的变革,它确立了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这一改革给中小学音乐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求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赶快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转变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型音乐教师。

中小学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机遇是:国家提倡素质教育,重视艺术这一课程,音乐教师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提高。挑战是:音乐教师面临着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景,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方式的挑战。

随着课程改革的要求,音乐课堂将发生很大的改变,中小学音乐教师将要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而重新建立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其中,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使教师从单纯地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到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学习愿望,以音乐审美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通过角色转换,教师要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灵魂塑造的引领者;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音乐课程的创新者;音乐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等等。

1.简析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特征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所要作出的改变

1.1 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特征。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是音乐教学的支配者、绝对的权威者;是音乐课堂的指挥者,控制者;是静态知识的占有者。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结果,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的态度与兴趣、以及音乐的审美观、音乐的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这种传统的上课方式缺乏了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会使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以及情感的交流,音乐的课堂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审美能力的学习,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情感感受交流的课堂,这种传统的课程将达不到这种应有的音乐学习的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要在教师的控制监督下学习,缺乏了主动创造的能力,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1.2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作出的转变。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跟以前的学生不同了,现在的学生,思想解放,记忆力好,见识面广泛,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有时所掌握的信息量往往超过成年人。所以,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原来那种居高临下的传统角色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音乐老师,要面临着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情景、知识储备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变角色,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要求。

1.2.1 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这种教学观念比较狭窄,它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音乐情感,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各种功能。[2]

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更新为:音乐教育是一门基本的素质教育学科,音乐教师要通过给学生上这门课,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把音乐跟生活结合在一起,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生活中寻找,享受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2.2 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习惯。音乐教师要从以往以自己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把课堂的主动性转交给学生,尽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要改变以往过于程序化的课堂模式,以往的课堂过于死板,过于单调,过于操作性,在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3 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情景。第一,要适应新的课程结构。要从原来系统的知识性课程转向发展性、创新性课程。音乐课程要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要从单一性课程转向多元性、综合性课程。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也是主要以综合课为主,全方面的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培养。新的课程结构要求教师积极拓展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把课堂变为广阔、开放式的,可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他们了解音乐与艺术的与生活的关系。[3]第二,要适应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环境要求,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要多单方面的发展转向多方面的发展,要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要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的学习,要从被动反应转为主动的学习,要从单一的媒体转向多媒体。

1.2.4 要随时储备知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特别对于音乐,学生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途径可以获取音乐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到了很多老师不知道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新观念、经常温故知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发展。[4]

2.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来转变成新型的教师

2.1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过去只是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转变过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这一角色,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在新课程理念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会被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所代替,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音乐课堂上,当学生在自主观察、自主感受表现音乐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看与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音乐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指导促进学生积极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从而达到学习好音乐的目的。音乐课堂是比较活泼,提倡自主发挥的课堂,但音乐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创新性的、和谐性课堂气氛。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踊跃的参加各项音乐活动,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做到是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者、音乐生活的指导者、音乐学习过程的交流者,音乐活动的组织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就应该作到以下几方面:

2.1.1 要热爱学生,跟学生保持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促进者,指导者,音乐表现的欣赏者。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向着于学生,缩短他们与学生之间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同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热情在教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5]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面对音乐的时候,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过程。在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相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对于个别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偏差太大了或者出现什么理解方向不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尊重学生看法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2.1.2 音乐教师要跟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成为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者、参与者、合作者。当代的教学论认为,交往是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本标志。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谈得上培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交流互动过程。处于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中,学生才会有跟教师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感觉,才会重视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才能及时的调整教学活动的进程,动员学生多方面的参与活动。所以,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合作互动将会产生最佳的教育结果,并促成学生合作、共处意识的培养。交流互动、共同发展也就成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

对于现在化的今天,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的知识,已经是教师所不能掌握的了,所以,在现在的教学中,要倡导师生的共同学习,互教互学,使学生能够获得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观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音乐教育上,教师更应该真正深入地和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完全的感受音乐,大胆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的表达创造音乐,从而获得的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生活。

2.2 从课程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课程的创新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严格按照课程的计划与要求,向学生传授课本基本知识的说课者。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实行民主、开发、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政策,这也意味着原来只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有一部分已经给到学校和教师了,所以现在的课程开发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了,教师也已经成为课程开发者之一了。这样教师不仅是教材的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创新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课程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大胆的进行创新教学,开拓教学的新思路,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而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风格。

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课程的改革,要从教师做起,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成为音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及创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要拓宽课程,把自己见解以及感受融入到新课程的实施中,让音乐课堂成为创新的课堂,音乐教师成为新课程的开拓创新者。

中小学音乐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创新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音乐教师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对于音乐,也是一门创造型的学科,我们要努力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比如,我们在给中小学生上音乐课的时候,可以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理解,让学生主动的表现音乐,因为音乐本来就是一种比较主观的东西,教师不能强求学生对音乐的统一理解,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创新音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记得在我实习的期间,上到一年级的《小雨沙沙》这节课的时候,等小朋友们学会这首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创编成动作,为这首歌伴舞,还有自己选用教室里现有的道具为这首歌伴奏。同学们所编排的动作已及伴奏,各种各样,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所编的动作都很形象的表现了这首歌,同学们自己的创新也使教学达到了目标。还有一次上到《我有一双万能的双手》时,学生也能很主动的为这首歌创编新歌词,大部分同学也都编得很恰当,也为自己所编的歌词配上自编的动作,到讲台上,自编自唱自跳,效果非常好。他们也是对所学的歌曲理解了,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样,不仅学会了书上所要求的,也提高了创新的能力。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让音乐教育成为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而有创造性的学习。

2.3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的终身学习者。对于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为了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步伐,作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现在的社会,科技在发展,知识不断的在更新,由于电视,网络等电讯化多媒体的发展,社会音乐也在迅速的发展,各种体裁的音乐都在广泛的得到传播,特别是流行音乐。所以音乐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程,不断的充实自己,储备好知识与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音乐教师也要关注社会上最新的音乐动态、关注学生的音乐爱好的变化,其实这个关注过程也就是音乐教师的学习过程了。所以说音乐教师是音乐的终身的学习者。

2.4 从身心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与“音乐治疗师”。教师要作学生的心理保健师,除了在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正是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方面,都处在变化期,比较不稳定。中小学时期,特别是初中时期的学生,处于非常叛逆的时期,心理矛盾期,教师要特别的注意,因为这个时期的引导,对他们以后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音乐教师,更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音乐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当人在高兴或者失落的时候,都会寻找音乐,在音乐中得到鼓励,得到安慰。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所以音乐教师应该让音乐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课堂,也要成为学生舒缓平时学习压力的课堂,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下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让平时学习以及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释放。音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平常应该怎么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舒缓压力,陶冶自己的情操,起到一个音乐治疗的作用。音乐治疗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治疗法,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利用音乐来对学生进行开导、帮学生缓解压力,所以说,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

2.5 从情感关系的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作学生的“良师”,还要作学生的“益友”。教师不仅要作学生的良师,也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法,与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到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这样,学生也才会向教师敞开他们的心灵。

音乐教师是学生益友,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喜爱、友好、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在给学生心理上的正确引导与支持,给学生精神上的力量与支持。音乐教师要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感性化一些,所以在做好这一角色的时候应该比其他科目的教师做的更好。但教师在扮演朋友这一角色的时候也要有个“度”,要有自己的原则与想法。比如在学生犯错误中,老师不批评,一再容忍的态度,往往意味着对错误的赞同或者不应有的谅解。所以,音乐教师在作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上,也要强调是作学生的“益”友。

2.6 从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角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是学生灵魂塑造的引导者。对于给教师是学生灵魂塑造的引导者这称号,这是人们给教师的美称,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的期待。这种期待肯定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开发的意义,也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6]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也强调了教师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特别对于中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所以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比如说,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处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师要指导她们学会观察、选择和吸收进步积极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现在科技发达的社会,社会音乐很流行,学生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各方面的途径接触到社会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这其中也有很多消极的、不健康的,不适合中小学生欣赏的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指导,教会学生分辨音乐的能力,指导学生欣赏积极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比如让学生多听一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歌曲以及关于亲情的歌曲、赞美祖国、赞美自然、和人间友爱的歌曲,像《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爱我中华》、《妈妈的吻》、《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等具有教育意义歌曲,让学生在听赏中得到熏陶,起到思想教育的结果,从而来增强学生的爱国心,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懂得孝敬父母,热爱自然和观爱身边的人等各方面的精神。

2.7 从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角度来看,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随着教育改革,国家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现在的中小学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每学期都有举办各种文艺比赛,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特长,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组织与编排这些活动、节目的任务自然就落实到艺术老师的肩上了。

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大部分的中小学都有各种类型的特长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科目学习,作为自己的特长。我在东莞实习的小学,就音乐科目来说,就有四个特长队,有舞蹈队、合唱队、古筝队、管弦乐队。

学校里总共有四个音乐老师,每人根据自己的强项负责一个特长队,每天的最后一节课就是训练课,练基本功,排节目。每学期除了参加地区的比赛之外,学校里也每学期都举办艺术节。每次学校的演出,从组织、创编、到表演,这些任务都落实在音乐教师的身上,所以说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

结论

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要跟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完成好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一工作。教师要努力做到成为学生音乐学习中平等交流与合作的良师益友;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灵魂塑造的引领者;学生的心理保健师和音乐治疗师;音乐课程的创新者;音乐学习的终身学习者与研究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与创编者等等。我们要充分了解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角色。努力做好音乐教师这个工作,做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的、优秀的音乐教师,为我国的音乐教师事业做出贡献。

注释: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P165.

[2]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P168.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P169.

[4]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P171.

[5]傅道春.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P120.

[6]傅道春.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P97.

[1]傅道春.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3]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郭东岐.教师的适应与发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阎光亮,刘莉,刘悦.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8]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10]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change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lso faces the necessity to transform.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requests the teacher to transform from the traditional role into the new role which sui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 Regarding the teachers of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ey must become the teachers and friends, the guides, the collaborator and the attendance of the equal exchange and the cooperation when the students are learning music. They are the guides of molding the sole of students, they are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care teachers and music treatment teachers, they are the innovator of music curriculum, and they are learner of music study for a lifelong time and researcher. They are the organizer of school arts activity, they are performer and editor. This thesis is doing the discussion mainly on two points. The first poin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music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and music teachers should make som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reform of new course;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eachers should also turn to be new-style teachers from every aspect.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the teacher of music; the transform of role

林妮妮(1984-),女,广东揭阳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2011-01-13

猜你喜欢

新课程音乐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音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