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陷阱

2011-08-15王晓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陷阱家园人类

王晓岚

(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 福建泉州 362021)

语言的陷阱

王晓岚

(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 福建泉州 362021)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类在这个家园里诗意地栖息。”语言和人类的关系无比密切,它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粘合剂,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然而,这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神圣之物,也并非像人们称赞的那样美好,相反,它给人们设置了很多陷阱,其对人类的阻碍和危害并不比它开放的奇葩少。因此,语言是一把双刃剑。

语言陷阱;言不尽意;遮蔽;迷惑;威力

引言

哈维尔在谈语言时说道:“言辞是万物之始。言辞是一个奇迹,因为它我才成为人类。但言辞同时又是陷阱及考验,圈套及测试。”[1]一方面,哈维尔继承了海德格尔家园论的思想,认为语言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居所;另一方面,他又提醒我们,语言也可能成为存在的遮蔽与迷惑。[2]就是说,语言会为人类设置许许多多的陷阱,会让我们误以为掌握了它就看清了世界,它会迷惑和欺骗人类,对人类施暴,酿成悲剧。因此面对语言的陷阱,人类需要谨慎和当心。

一、不可言说

“不可言说”是传统哲学的话题,也是语言学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说不出来”或“说不完全”。我们说,语言一方面是表达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确实存在着与这一属性相矛盾的困境,即不能够把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完全地表达出来,形成“言”、“意”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就开始了对“言”、“意”问题的思考。《易传.系辞》记载,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有达意的功能,而意的内涵又相当丰富,语言不能够将其说得清楚和说得准确。于是,二者的矛盾造成了“不可言说”的窘境,如庄子所言:“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在西方,“言不尽意”也有类似的说法:“silence is gold(沉默是金)”,不管你怎样表达,说出来的意思总会留下一些空白。于是,无言胜有言便成了语言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上述观点都是对语言最深刻的怀疑。[3]

二、语言不能澄清世界的真相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类在这个家园里诗意地栖息。”那么,语言是不是准确回答了“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呢?我们说,相对于“存在”,语言既是家园,又是囚牢。它既可能使“存在”成为存在,又可能威胁它、遮蔽它。因此,人类既栖息在语言构筑的家园中,又深陷语言构筑的囚牢中。

第一,语言不能抵达丰富的世界。人类用语言赋予世界以意义,但是,语言不是万能的,仅仅靠语言,人类无法把这个世界看得明白、讲得清楚。这是因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经过语言解释的现实世界,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尚未经过解释的、原生的客观世界。虽然自然世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但真正意义上,是人类在创造语言的同时才创造了现在的世界。老子曰:“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现实世界源于命名,它早已不同于那个先在的客观真实,而我们正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个语言化的世界中。

第二,语言不能如实反映真实的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语言表达不是全能的,相反,有其限度和缺陷。语言固有的线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再现立体多维的世界,不可能充分表达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蕴。[4]作为符号的语言,“它只能承担一种简化的表达,在一开始就伏下了隐患。”[5]于是,客观世界进入语言世界时,都会被大打折扣。[6]当一种事物或一件事情被语言表达出来时,其疏漏是难以估计的。语言偏离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在语言中被模糊了。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语言具有一种颠覆真理的本性。[7]语言就像一面哈哈镜,不仅偏离现实,而且歪曲现实,命名便是典型的体现。

为了言说感受到的世界,人类需要对事物进行命名,借助“概念”告诉他人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是,这个表达对象的概念并不能代表对象的本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8]一个名字永远只限于强调某一事物的某个特殊方面,进而抽象了丰富的内容。[9]更严重的是,有些时候,命名还会扭曲事物的真实面目,进而误导我们对真相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语言世界中“名不副实”的现象会以表面代替本质,以部分取代整体,其对事物歪曲的反映会将人类带进一个失真的世界。我们知道,有些事物的名称与其实际特征并不相符。如“鲸鱼”、“黄瓜”、“干冰”。实际上,鲸鱼不是鱼,而是一种哺乳动物;黄瓜不是黄色的瓜,而是表皮为绿色的瓜;干冰不是冰,而是二氧化碳析出的结晶。马克思说“物的命名对于物的本性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名不副实”的语言算是一种最不讲理的东西,将错就错,错的仍当对的用,于是,人类注定生活在一个似真非真的世界。

第二,语言会“言过其实”,其丰富的创造性会为人类构建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在另一个方向扭曲着现实。我们知道,有一类空名并没有实际的指称对象,如天使、魔鬼、永恒等等。因此,在神学的层面上,语言是创造万物的“上帝”,[10]它能带给人形而上的观念,创造现实中没有的抽象和无限,充满了“神性”。于是,真实世界里不存在的东西用语言便能轻而易举地达到。此外,语言还会放大事实或者夸夸其谈。

第三,语言对世界的偏离和变形是根深蒂固的,人类注定永远生活在一个变了形的世界中。当婴儿来到世上的时候,他所认识的外部世界,已不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个语言塑造的世界,一种存放在语言框架中的世界和宇宙。[11]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思维发展的影响》一书中指出:“语言从一开始就引导我们进入世界,我们只能像语言为我们描绘的那样去理解周围的以及自己心中的世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三、语言设置迷惑的陷阱

培根精确地指出过一个事实:“人被词语占有和支配。言辞会影响最聪明人的理智,扰乱他的判断。”[12]所以,当沉浸在语言海洋里的时候,人类要保持理性,因为,神奇的语言具有巨大的迷惑力。

谎言,即歪曲事实或编造信息,迷惑人们上当受骗,这是语言的魔法。于是,虽然这世界上有许多好眼力和理智的人,语言仍会扰乱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如今,大大小小的店铺上高挂“低价”、“促销”、“深情推荐”的招牌,无不是在迷惑顾客。但是,这世界的便宜难道就是如此容易地就会被占有吗?事实上,价格是灵活的,诱导顾客乖乖地掏出钱来才是精明商家的目的。还有一些街头的“乞丐”,极尽悲悯之词去伪装人性的贪婪,想用谎言去换取世界的同情。

日常生活中,语言迷信是一类特殊的谎言,在那里,语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把它当作神物膜拜起来,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生活在自编自导的谎言世界。人们相信吉祥语有逢凶化吉的力量,于是选用吉利的字眼为孩子取名,做店铺的名字,表达一切美好的愿望。然而,并不是所有叫“超群”、“俊杰”的人就真的出类拔萃,“财源滚滚”也只是少数商家的幸运。

语言还有一种更大的迷惑性,那就是荒谬化,尤其表现为狡辩,而且常常与逻辑联系在一起,更加让人难以把握。2003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回答记者针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时说道:“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了什么或者是不知道什么,而且即使我们认为我们知道了什么,也不能肯定我们真的知道了什么,还是仍然不知道什么。”[13]这段回答堪称经典,尽显政客的智商和口才,于是,当年的世界记者俱乐部把世界文理不通奖颁发给了拉姆斯菲尔德。西方哲人说“语言是最深刻的逻辑”,“每个句子的结构,就是一个逻辑的课题。”[14]正因此,荒谬狡辩的陷阱往往同谎言一样可怕,让人陷进逻辑语言的怪圈,自我缠绕,难以自拔。因此,看清语言背后的真相,具有重要的作用。

语言具有巨大的魔力,它会迷惑你,使你上当受骗,同时,又吸引你,让你为之着迷。所以,要提防迷惑的陷阱,人类在语言面前必须保持高度的冷静和警惕。

四、语言爆发巨大的威力

世界上大凡有神奇力量的东西往往同时具有巨大的危险,力量越大,危险越大。[15]语言正是这样一种强而有力的东西,它如陷阱般危险,会带给人痛苦和伤痕。

第一,语言会垄断对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进而改造人的思想,对人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不敢让人说出真心话甚至开口说话。文化大革命时期,语言是一个恐怖的东西,在公共场合,人们不敢开口,害怕因为说话而被扣上“反革命”“走资派”的帽子。因为这些词语都是极具杀伤力的词语,一旦被归入这样的所指,人就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而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类。语言赋予了人们交际的能力,但同时又剥夺了人们说话的权利。

第二,语言的暴力还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巨大的威胁。1945年7月2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盟军方面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投降。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大郎次日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日本内阁对波茨坦公告执行“默杀”(暂不评论,不加评论)政策。这个词在英语中没有对等词,于是盟军新闻社将其意译为“不予理睬”。盟军认为公告没有作用,就于8月26日投掷了原子弹。因此,有人认为要是没有这个误译,日本或许可以不吃原子弹。西方著名的语义学家切斯(Stauaht Chase)在他的《词的暴力》一书中论述了这个实例,并且认为,这个词的力量太大了,等于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人。

五、结语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因语言而存在,又因语言而有了困惑、痛苦甚至伤痕。语言为人类设置了许许多多的陷阱,那些遮蔽、迷惑和威力永远是人类难以克服的挑战。

注释:

[1]陶东风.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迷误[J].福建论坛,2006(10),P66.

[2]陶东风.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迷误[J].福建论坛,2006(10),P66.

[3]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P128.

[4]纪秀生.语言理论的现代阐释[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P144-151.

[5]蓝庆保.具象与语言——由<暗示>引发的对语言安全问题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07(1),P102.

[6]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87.

[7]汪丁丁.语言的悲剧性[M].读书,2002,P112.

[8]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P187.

[9]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P187.

[10]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M].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P128.

[11]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商务印书馆,2005,P271.

[12]谭学纯.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J].辽宁大学学报,2002(5).

[13]王蒙.语言的功能与陷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P127.

[14]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P176.

[15]陶东风.语言的力量和语言的迷误[J].福建论坛,2006(10),P66.

[1]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商务印书馆,2005.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纪秀生.语言理论的现代阐释[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5]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王晓岚(1986-),女,河南开封人,国立华侨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08级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2011-02-16

猜你喜欢

陷阱家园人类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寻找失落的家园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绿家园
陷阱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