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2011-08-15陆劲松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学案例教学法

陆劲松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4)

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陆劲松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4)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学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学;案例;创新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或者“苏格拉底助产术”。原初意义的所谓“辩证法”。苏格拉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在教师与学生通过问答进行讨论或者说论辩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导向更高层次的对真理的探索。案例教学法方法的精髓,就在于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自己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870年前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郎得尔教授最早采“法院判例”进行法律教学。案例教学法的采用,为哈佛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学校或者学科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在中国的高等学校,案例教学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在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外,其他院系或者学科,也越来越多地采取案例教学法从事教学活动,《社会学》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在《社会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等院校公共课的《社会学》课程,一般是作为公共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信息化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人生态度、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情况日益复杂,教师尤其要注意如何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逐渐向大学生的内在品质转化,从而形成他们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正确认识。学会正确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历史,妥善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正确对待世俗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在社会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是师生进行互动学习的过程,其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归纳、点评和总结。尤其是教师对班组和全班讨论达成共识的某方案的概括。包括对一些有答案的案例真实情况的处理或结局交代给学生,这不是简单说明,而是在于讲清道理,帮助学生以案论理,才使教学达到预料的效果。教师通过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用等。至此,学生将完成这部分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的学习。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是学生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最后的一个环节。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判断及方案设计成简要的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对部分优秀的书面总结,教师集结成册,或供教师在教学中继续参考,作为案例分析研究范本,或供学生阅读使用。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1]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上应不断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社会学案例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是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学生们可以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不囿于教材内容,进入了网络时代的跨时空学习,走出了依赖教师口授的课堂,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更多更广知识的无限空间。

二、注重教师在社会学案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师素质。为了成功的实现一次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各种渠道中选取合适的案例。同时,案例教学课要求教师对案例的熟悉程度相当高.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这使得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其次,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从而进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解决案例的全部过程展现在教师面前。使得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主要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最后,教师可以在与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获取一些创新的观点和思想,找到了研究的新角度,拓展自己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一些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把学生熟悉的、普遍关心的,具有现实性和典型性事件作为案例,这样在讨论中学生才能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案例的选择和安排也十分重要的,不能简单就把一些资料拿来作为案例来可以使用,要进行挑选和编排。也可以运用给出的讨论题,让学生有根据地从社会学特有的视角开展讨论。讨论开始前,要求学生先对他所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收集整理资料后再发言。学生在争论中彼此启发,共享思考的成果。讨论结束时由教师偶尔也由学生作终结性发言,同时说明相应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及发展趋势。如:在学生讨论我国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预设我国社会医疗保障的未来理想模式。这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把讨论计入平时成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结束后,要分析案例并进行总结。社会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学会学习。所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概括,指出优点和存在的缺点,提出建议,以便学生在下次讨论中加以改进。

三、社会学案例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法不寻求惟一答案,而是重视的运用已有知识来批判性地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创新。案例教学法力求改变以往的社会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弊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构建模拟和真实的社会情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意识、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创业的意识,让大学生真实地感受社会现实,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在《社会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要改革原来“填鸭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实践性教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和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能够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来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能够针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使当代大学生理性对待变革中的世界。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参与、即席发言,锻炼他们随即应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而且由辩论到结论,弄清事件的是非,从而了解案例的结论。在案例选择上,不仅根据教学内容指定,也采用了让学生参与选择。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研究型”的学习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措施。教学实验中,我们选择了2006级英语专业3班为试点,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就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自己进行调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案例的扑捉、收集和分析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案例的研究水平。我们已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汇编整理,便于参考使用。

四、案例选择必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与现实的联系

课时安排计划学时往往只有36学时。在这样一个短的教学时间里,要想把整个社会学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是很困难的。如果一味的讲理论,必然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案例的选择必须精选案例,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是指要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系列与理论讲授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将思辨、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接触到大量与日后的生活工作有关的材料。这对于缺少真实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由于学生可以从案例中了解如何处理现实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便于日后更快、更好地进入新的社会角色。案例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素养,而这种能力和素养只有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联才有意义。[3]由此,社会学案例教学要面向现实生活,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突出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众多社会学案例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和时效性的案例,这样才有助于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现象交织在一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案例教学能够能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启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还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必不可少。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的认识则过于片面和零散,知识的总结与概述使学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课堂教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前提也是最终的归属。

[1]高阳.浅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活力,2010(88).

[2]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3]胡凤玲.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Abstract: A good teaching methods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or students thinking of innovation, skepticism and critical spirit.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using case method teaching activities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is conduciv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play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ls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ards: sociology; case; innovation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陆劲松(1975-),男,布依族,贵州开阳人,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逻辑学。

2011-02-25

猜你喜欢

社会学案例教学法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