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垫式可摘义齿修复

2011-08-15洁,方晓,金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牙合垂直距离基牙

甘 洁,方 晓,金 宪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 330006)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临床常见。多数牙列缺损老年患者还经常伴有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牙齿过敏、食物嵌塞,这类情况如用一般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恢复咀嚼功能效果差,口内的咬合错乱会增加修复的难度,也不能达到治疗和保护颞下颌关节的目的。咬合重建是一种特殊修复,是指用修复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关系,使之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咬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1]。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对53例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患者均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患者53例,男21例,女32例,年龄60~72岁,平均63岁。KennedyⅠ类28例,KennedyⅡ类9例,KennedyⅢ类12例,KennedyⅣ类4例;有颞下颌关节症状者45例,无颞下颌关节症状8例。

1.2 修复方法

修复前准备和牙体预备:摄颌骨全景片检查余留牙牙周、根周及缺牙区牙槽骨吸收、咬合情况。患者取模前先磨除尖锐牙尖及边缘嵴,磨短过度伸长的对牙合牙(对有牙周病的患者先进行牙周治疗)。拔除过度松动的牙、无利用价值的伸长牙及无法通过根管治疗而保存的残根。

确定转移颌位关系:确定增高的垂直距离和正中牙合关系。临床上要综合参考患者的面部比例、垂直距离、牙合间隙、磨耗程度和咬合情况,测量息止颌位时,参照息止颌位时的垂直距离恢复颌间距离。

完成上述治疗后,53例患者均行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其方法是:1)取模型并设计。选择健康余留牙作为基牙,行基牙预备,注意磨除锋利边缘嵴与过高牙尖,调磨倒凹,常规制取印模。印模取出后,将印模上的唾液冲洗干净、吹干,用超硬石膏灌注模型。2)让患者端坐在牙科椅上,首先测出面部自然状态下1/3垂直距离。取蜡堤,蜡堤烫软后放置口腔内咬合,将口内咬合好的蜡堤放在模型上,模型上牙合架,根据患者牙齿的颜色排牙或雕牙,然后将磨耗牙的牙合面制作暂时性修复体,暂时性修复体至少需戴1~3个月。3个月后复诊调磨以检验垂直距离的增加和改变后的颌位是否合适,合适后即完成修复。

1.3 疗效判断标准

满意:患者无不适症状,咀嚼功能好,可吃硬食,息止牙合间隙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关节弹响、疼痛消失,基牙无明显炎症和松动,未见复发;基本满意:患者不适主诉和异常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基牙牙周有炎症或轻微的牙松动,但不影响义齿功能;不满意:患者咀嚼功能较低下,只能吃软食,基牙牙周组织有明显炎症,牙松动,咀嚼硬物时出现疼痛。

2 结果

53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满意45例(84.9%),基本满意6例(11.7%),不满意2例(3.8%)。

3 讨论

牙合重建中颌位的确定。牙合的稳定性是咬合重建的重要方面,而咬合重建的关键是确定重建的颌位。颌位的确定究竟应使垂直距离恢复到什么高度,应考虑到患者个体的适应能力、老年人牙列磨耗演变的经历长短、颞下颌关节及肌肉的适应性等。垂直距离的恢复应小于青壮年,原则上垂直距离升高不超过5mm,并定期随访观察关节的变化情况。若需升高5mm以上应先采用过渡性牙合垫修复,观察3~6个月,关节无不适症状后再行永久性修复[2-4]。另外,在重建咬合时,应逐渐升高咬合后再进行缺失牙的修复,避免升高距离太大,使肌肉关节无法适应[5]。本组53例患者均行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后,满意45例(84.9%),基本满意6例(11.7%),不满意2例(3.8%)。

老年人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在牙合重建治疗时,一般包括治疗适应期、永久修复期2个阶段。治疗适应期一方面可缓解症状,另一方面又可探测最佳的生理性咬合垂直距离高度。另外,全牙列采用可摘式修复体作重建时应根据口内牙列磨耗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伴有缺牙采用1种或多种类型的修复体联合设计,如分段设计时,一般先修复后牙,使颌位获得稳定的支持后再修复前牙。此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牙合重建是在口颌系统失调的病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修复时主要取决于天然牙的健康状况、修复体本身的质量、修复体与组织间的适应性、修复体的咬合接触状态以及口腔环境卫生等,如患者进食后义齿清洁不够、不注意口腔保健而造成基牙牙周组织病变等应嘱患者定期复诊。由于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欠缺,或对磨耗不够重视,通常不能及时主动就诊,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磨耗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牙合垫式可摘义齿在修复缺牙的同时可有效地防止和治疗食物嵌塞,对牙周炎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牙合垫与义齿连成一整体,分散牙合力,也减轻了牙周组织的负荷,具有很好的固定松动牙作用。牙合垫一般放在磨耗重的一侧,还起到了隔绝刺激的作用,因而减轻了牙本质过敏症状。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发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牙列缺损伴牙合面重度磨耗的患者采用咬合升高,进行牙合重建,既要考虑机体的适应性,又要顾及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的协调,使新建立的咬合位适应肌肉的解剖生理,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恢复其正常功能。

[1] 纪妹,黄海.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咬牙合重建的修复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631-1632.

[2] 田力丽,田慧颖.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的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84-86.

[3] 莫三心,罗冬云.重度磨耗牙列牙合重建的初步探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3(4):295-296.

[4] 安虹,张琳,白乐康,等.老年患者牙列重度牙合磨耗的可摘式牙合重建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5):645-647.

[5] 王丽霞,郑永红.老年人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牙合垫式义齿应用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86-87.

猜你喜欢

牙合垂直距离基牙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可摘局部义齿前部基牙邻面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对为自然牙的下颌单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
角度评估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