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1-08-15汪蕾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元认知中学英语中学生

汪蕾

(赤壁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赤壁 437300)

论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汪蕾

(赤壁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赤壁 437300)

英语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模块的特征,本文拟从多维理论视角探讨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以适应当前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中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Anderson et al.认为阅读是构建书面文本意义的过程,它是一项需要与许多相互关联的信息源相协调的复杂技能。英语阅读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英语阅读教学和英语写作教学的内涵式提升。例如很多英语阅读素材单调乏味,缺乏深刻的文化内涵,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部分中学英语教师的授课也侧重在灌输知识而非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当前中学生普遍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大量进行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难以避免,机械式的阅读理解训练已经使得阅读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基于以上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洞悉和把握英语阅读教学的个性化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切实提高学习主体的阅读能力。

二、中学英语阅读模块的特点

(一)任务性。从中国目前的中学英语考试现状来看,英语阅读模块是考察和测试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模块和测试载体。学生们为了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应付阅读模块。当然,这里旨不在评判英语应试教育的是与非,而是从执行任务的角度去理解英语阅读模块。从认知的层面来看,学生通过英语阅读练习一方面不断将所学知识内化,另外一方面通过任务的完成将内化的知识显现出来,这样通过频繁内化和显现的交替以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对任务的组织、指导、评价和总结,而学生则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从执行任务的整个过程来看,它包括预习、主题讨论、略读、细读和写作等五个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和文章中素材信息的对话会形成新的构念。

(二)交互性。英语阅读理解实质上是学生和英语文章的双向对话。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从文章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反过来又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疑虑、预测或者共鸣等复杂情感因素,这些复杂因素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一些中学英语教师仅仅通过英语阅读材料“填鸭式”地灌输语言知识和所谓的阅读技巧,往往容易忽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最终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英语阅读过程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过程。

(三)情景性。众所周知,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意思并不一样,这就需要通过上下文去揣摩该词汇的真实含义。阅读过程其实是对英语文章的解剖过程,没有对语境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作出对作者真实意图的正确解读。语言情景中的文化背景是影响英语阅读理解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我们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过分地关注和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思维习惯往往束缚和制约了很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们扩充英语词汇量和广泛地阅读,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预期要求,这就需要鼓励学生与英语母语的人进行交流。当然,还可以创设其它的语言环境为学生们争取更多的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

(四)素材性。英语教材是当前学生重要的阅读理解的素材,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来源渠道,例如英语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和录音录像等。中学英语教师在选择具体的素材时要学会有所取舍,必须从素材难度、篇幅长短、可读性和题材全面性等各个方面进行适应性考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精读和泛读等阅读方式培养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还需要深挖阅读素材中经典的句型句式和习惯性表达,以引导学生增强欣赏和品位的能力。

三、多维视角下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模式。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性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网络教学会以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相关的学习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且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这将有利于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通过自助式学习模式可以完全消除传统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符合新时期外语学习的发展趋势(胡天恩,2010)。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使得中学英语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这样反而又促进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关联理论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关联理论是在Grice的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理论基础发展过来的,是由Sperber 和Wilson(1986)中最先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侧重人类交际交流的新理论。这种理论的根本理念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类思维存在着自动的和潜意识的推理过程。语言交际中的信息与具体语境的关联越大,对象理解语言付出的努力越小;相反,语言交际中的信息与具体语境的关联越小,对象理解语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总之,关联性与语言交际的语境密不可分,这种关联性是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推论的基础,是交际的基础,所以寻求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段春艳,2009)。在这种理论基础指导下,中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关联的方法为学生们尽量提供语境信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基于双假设理论的英语阅读分级教学。胡凤娟等(2010)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来探讨英语阅读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里的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人们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的时候才能获悉语言。通常,学生们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或者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时候才会充满信心,没有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收获。阅读是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是不可教的,它本身也不需要第三者的参与。当然,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关键,刘薇(2010)通过阐述阅读材料与阅读兴趣的关系,分析英语报刊作为一种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上的优势,提出了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四)基于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短期内可以突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 理论是由美国评价学家斯克里芬(Scriven)最先提出来的。这种评价过程可以让中学英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适应的阅读方法。西方很多国家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所谓的“教学评价改革运动”,通过“学习档案评价”获得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具体了解,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结果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也有利于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当然,这种方式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为毕竟需要教师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

(五)基于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图式理论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日益受到学界和教师们的重视,它将阅读的整个过程定义为读者在语篇水平各个层次上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刘雪梅,2009)。图式是记忆结构,具体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神经反映模式等。它能够存储信息,也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至少有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发挥作用。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中具体句子和内容的影响,而且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文章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倘若可以掌握内在的结构和逻辑联系,就能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图式理论在英语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加以综合和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应该重视背景因素和心理因素,引导学生建立图式并将其与文字信息串联起来,以达到最优的理解效果。

(六)基于元认知的能力培养策略。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注重加强中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元认知指人们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并注重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这里的“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三者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中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掌握语言知识和锻炼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发展和训练自己的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侧重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元认知关键要多实践,否则无法获得准确的认知体验和认知情感,无疑会阻碍加工和处理有关信息。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监控自己是否在反思自身的阅读方法,同时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还应当充分发挥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增强语篇分析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七)基于功能句子观理论的阅读理解模式。布拉格学派奠基人VilemMathesius提出了功能句子观理论,这是它对英语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功能句子观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话语或语篇,其核心思想是一句话中各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布拉格学派研究句子的信息结构,认为一个句子总是包含出发点和核心成分。该理论揭示了句子中信息存载的方式,在很多情形下,句子的信息结构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同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不同的信息结构有所依赖。初级、中级和高级的阅读理解采用的模式并不相同,即分别对应线性信息结构模式、交叉信息结构模式和网状信息模式。

四、结束语

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对有效进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正确选择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是积极和正面的,本文从多维视角探讨了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途径,例如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性教学和形成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通过关联理论、双假设理论、元认知、图式理论和功能句子观理论等理论基础揭示了正确的英语阅读模式。当然,无论采取何种阅读模式,最终必须要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1]胡天恩.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0(6).

[2]段春艳.用关联理论指导英语阅读理解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3]胡凤娟,程宁宁,王宏宇.从“双假设理论”谈英语阅读分级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0(4).

[4]刘薇.利用英语报刊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兴趣[J].湖南社会科学.2010(3).

[5]刘雪梅.运用图式理论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6]房爽.英语泛读高效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7]李岩方,艳赵敏.英语语篇分析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J].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8]李力.文化背景知识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苏爱琼.功能句子观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4).

[10]杨峰.浅析英语中阅读的真实性[J].教学与管理.2010(6).

[11]朱立明.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On Ways of Training on reading ability of English about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reading module in middle school,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ways of English read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the som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So it can adapt to the current needs in reform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Ways of training

2010-12-05

汪蕾(1970-),湖北赤壁市第一高级中学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中学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元认知中学英语中学生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