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黑暗的心》中的象征手法

2011-08-15孙瑛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马洛康拉德库尔

孙瑛瑛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信阳 464000)

析《黑暗的心》中的象征手法

孙瑛瑛

(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信阳 464000)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约瑟夫·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这部篇作品中,以其对象征手法独具匠心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意蕴。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黑色、白色以及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作者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及其表现的思想内涵。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象征主义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的一篇谴责殖民主义罪恶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类文明以及人性这一主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康拉德曾说:“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含有象征意义的,唯其如此,它们才取得了复杂性、感染力和美感。”这部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暴行,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非洲人们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所谓的西方文明的质疑。小说更主要的价值在于它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灵魂的探索以及对人类道德的呼唤。而文中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者对作品深层意义的渲染,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留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和解读空间。正如评论家瓦特所说:“自《黑暗的心》问世以来文字记载的每一瞬间,每一个单词,都不可逆转地成为象征。”

所谓象征就是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暗示和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绪。传统的象征手法表现的对象总是清晰明确的意识和情感,因此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的关系总是一种明确、单一、稳定的关系,而且只是在局部、个别的地方出现,其目的只是为了给作品增加一抹亮色。而在康拉德的小说中,象征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学观念,一种把握世界的方法。他的象征对象是隐秘的内心世界和深藏在表象世界之后的“纯粹本质”。由于象征对象的复杂、多变以及内涵的不确定性,就使得他的象征语言在意义上具有模糊、暗示、多重复合和再造的特征。象征主义手法贯穿全文,成为作品的有机构成和血脉精髓,通过它来表现作者的观念和情感。

一、黑色的象征意义

作为小说的题目,“黑暗的心”是该小说的主要意象。康拉德赋予它丰富的意蕴,定下统领全书的悲剧性的氛围,同时又具有直观的画面感,可做多方位、多层次的解读。“黑暗”一词作为标题中的关键词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小说在“黑暗”(昏暗的场景)中开始:一群海员在泰晤士河的船上听马洛讲故事,此时天色“一片灰暗……一团愁云死死地笼罩着人世间”,最后又在“黑暗”中结束,“远处的海面上横亘着一块乌云,这条通向世界尽头的大河,在黑远笼罩的天穹下,阴沉沉地流淌着,仿佛要流入那无限黑暗的心脏深处”。文中反复出现的黑暗一词代表了多重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未开化”,象征着非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野蛮。欧洲人眼中的非洲是一个充斥着贫穷、落后、愚昧和疾病的地方,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因此欧洲殖民者将自己美化为开拓非洲、传播光明的使者,库尔兹在贸易站里慷慨陈词“每个贸易站……应该是一个博爱进步和教化的中心”;第二个含义是“邪恶、残忍”,象征着以库尔兹为代表的欧洲殖民主义者的邪恶和残忍以及他们对无辜的非洲人民的野蛮掠夺、残酷统治所犯下的无耻罪行。被捕获的黑人用铁链锁在一起做苦工,一旦病倒失去了工作能力,就被丢在一旁等死。他们等死的树林里是一片悲惨可怕的景象,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奄奄一息的人乱七八糟地躺在绿树的阴影里,“有着各种各样不成形状的瘫痪姿势,恰像一张描绘大屠杀或是大瘟疫的图片上所画的那样”;第三个含义是“腐化、堕落”,在叙述库尔兹的死亡过程中,马洛反复用到了“黑暗”这个词,它也暗示了库尔兹邪恶的心灵和堕落的人性,亦象征着欧洲文明的堕落和道德危机。在权利与财富的引诱下,库尔兹身上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被消磨掉了,他屈从了自己的贪欲,在精神上堕落了,成为殖民者中最有成就的一个人,因为他一个人所拥有的象牙和其他所有人加起来的一样多。第四个含义是“阴森、恐怖”,象征着整个非洲之旅中的艰难与危险,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基调。非洲大陆上原始的丛莽是黑色的,居住的野蛮人是黑色人种,库尔兹的最后死亡发生在令人发指的黑色夜幕之中,甚至他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几乎都是在黑暗中。库尔兹身上残存的一点人道主义思想与内心良知是他在临终前最终醒悟,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堕落,死前高呼“可怕!可怕!”作者重笔涂抹黑色,不是为了单纯地描写人性的罪恶,而是要通过看似简单地再现客观世界,引起读者思考隐藏在黑色后面的人性本质,尤其是为文明所扭曲的人性。

二、黑暗的对比色——白色的象征意义

康拉德始终把黑与白这两种对比色贯穿于作品之中,小说中与黑暗形成强烈对比的无疑是白色。白色的本质是纯洁无瑕。然而康拉德有意用“象征性的组合方式把语义还原为语符,把意义还原给形象”,创造了一种与常理有悖的联想效果。小说中“白色坟墓”般的城市指布鲁塞尔、会计主任那“洁白的袖口”、“雪一样白的长裤”、“大而白的手掌”以及象牙、白骨、白雾等等都被赋予了超越白色本身的意义。康拉德似乎在向人们揭示,标志着进步与文明的欧洲白人本身就是虚伪的。马洛在贸易站遇到的第一个白人是公司的会计主任。他高雅洁白的穿着打扮让马洛感到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并值得尊敬的人物。他工作在道德败坏的环境中,却仍能保持干净的外表及行为的准则,真是一个“奇迹”。可是读者很快便会发现,会计主任去非洲的真实动机只是为了寻找象牙、掠夺财富。所有被派到刚果来从事所谓人道事业的都是“只有躯壳没有内脏”的经理一类的人物,全是一群“肆无忌惮可并不豪放,贪得无厌又想遮遮掩掩,残酷无情又无勇气的”渺小之辈。主任的眼中只有账本,对他而言,身旁一个即将咽气的病人的呻吟只会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不能全心全意地防止账目出现错误。对一个如此冷漠的人,康拉德始终不忘突出他周身放射出的洁白光芒,会计主任道貌岸然的外表后面是贪婪的冷漠,是更加黑暗的现实。正如公司总部被康拉德形容成白色坟墓一样,在那华丽的外表下,尽是那些“颈上锁着铁枷,用铁链锁起来的”从事非人苦役的黑人;尽是那些“横七竖八,倒在阴森惨绿的阴影中的一群病殍饿尸的憧憧身影”;是那一股股工业制品,废棉布,玻璃柱子和铜钱,像洪水涌入这黑暗中心,再从里面汲出象牙的涓涓细流的强盗贸易。在康拉德的笔下,人们正是靠欧洲白人的文明来掩盖其黑暗的一面,殖民主义无情吞噬了人道主义,殖民主义者所谓的人到理想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幻影。康拉德在小说中以无处不在的白色浓雾伴随马洛的行程,躲藏在浓雾背后的便是黑暗的中心。“浓雾给人的感觉也像是一堆棉絮呛人、暖和、令人窒息”同时它又“比黑夜更让你茫然”。人类恶的本性因为有了白色作掩盖显得虚伪,正像这层白色的浓雾使得人们认识自我显得尤为艰难。但是一旦白色被揭开,黑色给人的感觉便愈发地刺目、愈发地真实。白与黑将泰晤士河与刚果河、开化的欧洲与荒蛮的非洲、白色坟墓般的布鲁塞尔街道与黑暗丛林中心的泥泞小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这种对比与结合,使人感到作者对殖民主义罪恶感到痛恨的同时更是对人道主义消亡的悲哀。

三、“心”的象征意义

“心”是小说标题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它象征形似心脏的非洲大陆,特别是它的心脏地区刚果河上游;也象征着以库尔兹为代表的欧洲殖民主义者在失去道德的约束后那颗邪恶、残忍、贪婪和残酷的心灵;亦象征着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欧洲自认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欧洲殖民主义者正是以这种至高无上的观念作为他的信仰和支撑,以传播文明、帮助落后民族的名义来实行他们对非洲人民的残酷统治。在非洲丛林中,文明的胜利是表面的,原始的胜利和人性阴暗面的展示才是本质的。马洛自称刚果之行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去刚果之前,他一直坚信殖民者像传递火炬一般,将文明带到了非洲,所以马洛一开始认为这次旅程是一次传播文明的旅程,并对这次旅程的到来满怀期待。而刚果之行,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在经历非洲之旅的整个过程中他逐渐地认识到殖民主义制度的本质并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此过程中,马洛最终完成了他的道德拯救。因而,黑暗的心象征着未开化的非洲腹地,象征着堕落和迷惘的心灵,也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堕落,还象征着唤起了马洛的良知和内省的心。

总之,《黑暗的心》中的象征手法为小说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与内在生命力,作者通过黑与白的对比,借助马洛具有透视性能的双目,洞察并揭示了人作为一个整体所共有的缺点,即人性中固有的、普遍存在的顽疾——恶,也就是小说题目中所喻指的黑暗。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该作品的永恒价值之所在。时至今日,这部小说仍能让生活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的人们掩卷沉思。

[1]黄雨石.黑暗的心(第一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黄晋凯,张秉真等.象征主义·意象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吴亮,章平,宗仁发.象征主义小说[M].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

[5]曾庆元.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述评[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孙瑛瑛(1982-),女,河南邓州人,讲师,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系2009级硕士,主研方向:英美文学。

2010-11-21

猜你喜欢

马洛康拉德库尔
康拉德小说中的真实焦虑
名人名言
北国好风光·库尔滨雾凇
我爱你北方的雪
失落中的真实:康拉德小说《阴影线》中的有机共同体思考
马洛替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马洛的青春
马洛智难刺客
小语丝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