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流行歌曲发展回顾
2011-08-15衣晓莺于小杉
□衣晓莺 于小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流行歌曲发展回顾
□衣晓莺 于小杉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是历史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是大众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在商业化的社会里,真正创造歌曲“流行”的是社会本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大众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歌曲在这十年间开创出新的格局,迎来了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高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众文化;流行歌曲
如果说,青春是一种太快逝去的东西,那么流行歌曲就是一代人青春中永不磨灭的瞬间记忆,它注定会随飞逝的青春而逝去,但同样也注定会和被我们永远铭记的青春一样,在我们心底深处咀嚼一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革问题的肃清、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使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也是整个中国流行歌曲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新机制建立、新格局的开创、新歌手的出现,多元发展、兼容并蓄之势已经成为新时期流行歌曲的发展趋势。
一、首开局面的“新星音乐会”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改革的效果进一步在流行歌曲里面显现出来。当外面的诱惑扑面而来,人们精神世界的放松就成为了必然。但中国社会毕竟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在其他文化领域,哲学、文学、美学、美术、诗歌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音乐领域虽然一向受到意识形态力量的重视却有着诸多使命要去承担,流行歌曲又曾遭过全面围剿而有着巨大的断层,但社会改革、海外影响和自身的逻辑发展,都促使流行歌曲获得了向更高状态发展的有利条件。
1980年9月23日,首都体育馆演出的“新星音乐会”开创了中国大型流行歌曲现场演出之先河,一大批当时颇受欢迎的歌手同台献艺:有李谷一、朱蓬勃、郑绪岚、王洁实、谢莉斯、朱明瑛、苏小明等人。音乐会还推出了朱明瑛,她演唱了邓丽君的《回娘家》和拉美歌曲《依呀呀奥雷奥》,以载歌载舞的民谣风格而深受观众欢迎。和《乡恋》一样,“新星音乐会”并没有宣告中国流行歌曲发展春天的到来,紧随其后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众多拥有话语权的人物在媒体上发表数量众多的言论,对流行歌曲提出了严厉批评。随着中国由“臣民社会”向“市民社会”艰难却不可遏制的转型,流行歌曲作为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更强的发展势头。
音像业的产生完成了通俗音乐的完整传播网络,这就是以新音像公司为中心组织创作出版发行,并通过市场调节进行生产,同时,音像公司还经常通过主办大型演唱会的形式影响着歌唱表演领域,这样,音像界便与电视传媒构成了覆盖全国的大众传播网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时期,一批青年词曲作家开始崛起,形成了南有毕晓世、解承强、何建东、李海鹰、陈小奇等,北有李黎夫、徐沛东、温中甲、史有志、郭峰、苏越、陈哲等青年创作群体。他们创作了一批以爱情题材为主旋律、多切分音型的通俗歌曲,而崔健、王迪、孙国庆等人则开始热衷于摇滚音乐,从而形成了通俗歌曲发展中的一个小高潮。
1985年,在由国家文化部、广电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青年喜爱的歌曲评选活动”中,共有包括《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乡恋》、《牡丹之歌》、《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爱你塞北的雪》、《十五的月亮》、《长江之歌》等在内的二十五首歌曲榜上有名。这次评选活动充分肯定了音乐工作者们对新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对新时期中广泛流行的经典歌曲进行了总结,激励着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流行歌曲的创作领域中。
二、“百名歌星演唱会”迎来发展高潮
1986年,全国各地召开了几十个关于流行歌曲的研讨会,其目的几乎一致:回顾过去十年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研究总结歌曲创作及演唱理论,讨论通俗歌曲的地位与意义,提出当时中国大陆流行歌曲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双重缺陷,展望中国流行歌曲未来的走向。198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了首届“孔雀杯”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通过电视转播和巡回演出的方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年,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开始设立“通俗唱法”组,成方圆、刘欣如、毛阿敏、许丽莉、苏红、韦唯、王虹等一批歌手脱颖而出。那时的电视节目还极度匮乏,歌唱比赛期间万人空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通俗歌曲”、“通俗唱法”作为流行歌曲、流行唱法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替代称谓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传播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电视业在中国已成为覆盖面很广的强大传播媒介。全国各地的音像公司也陆续成立,音像市场初步建成,这些都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流行歌曲创作与演唱的发展。
1986年是联合国“国际和平年”,当年5月9日,由郭峰发起,在东方歌舞团、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首届百名歌星“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在首都体育馆拉开帷幕。“让世界充满爱”汇集了百余名歌手,阵容强大。在这里,流行歌曲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进入了主流社会。
就在“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上,一个在大陆以至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崔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年轻人的起立欢呼和热烈掌声中,大陆第一位摇滚歌星正式诞生,日后崔健被誉为“中国摇滚之父”。的确,在港台歌曲称霸数年的大陆歌坛,《一无所有》的出现无疑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作品,它跳出了对港台歌曲的模仿,民族音乐的曲调素材结合了摇滚乐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崭新的形式和风貌。这种摇滚乐与西北地区民间音乐结合的做法影响了许多作曲家,成为了后来许多“西北风”歌曲的主要模式之一,《一无所有》也成为了之后席卷全国“西北风”的开山之作。
1987年,流行歌曲在大型叙事的方向上继续进发,第二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在北京举行,倡导主题为《世界属于你》,另外还有《生命》、《50亿的我们》、《为残疾人10年》等流行歌曲唱主角的大型音乐会的举办。这一年还有因中越关系紧张而出现的战争题材的《血染的风采》。其它有影响的歌曲还有崔健为修复卢沟桥义演推出的《让我睡个好觉》,谷健芬创作的《思念》和《绿叶对根的情意》、《离不开你》、《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等等。
三、轰轰烈烈“西北风”
1988年前后,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元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歌词具有深刻反思、回归情绪及现实批判意味的“西北风”类型的流行歌曲风起云涌。《信天游》、《黄土高坡》、《一无所有》、《我热恋的故乡》、《心愿》、《山沟沟》、《龙种》、《磨刀老头》等在全国流行。电视剧歌曲也为“西北风”推波助澜,《心中的太阳》、《不管你爱不爱我》、《少年壮志不言愁》街知巷闻。电影界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也是“西北风”。《女儿歌》(《黄土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颠轿歌》(《红高粱》)唱遍全国大江南北。这些作品不同程度上运用了陕北民歌为主的北方民间音乐音调,具有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线的特点,并结合了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多用具有西北风味的粗狂、豪放的喊嗓演唱,韵腔上也借鉴了西北民歌、戏曲的风味,因而得“西北风”之名。“西北风”在歌词上充满文化批判意识,音调上主要使用北方慷慨悲凉的音乐素材,编曲和演唱上则借鉴摇滚乐的形态和技法,追求一种大感觉和大力度。某种程度上,“西北风”是当时的音乐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摇滚乐文化的自觉吸收。同时,它也适应了那个时期大众心理上对于改革开放事业所抱有的希冀、期待和渴望。
“西北风”对我国流行歌坛的真正贡献在于,音乐的中国风格和配器的流行歌曲化所形成的完美统一。它奠定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基础,培育了一大批流行歌曲作家,如解承强、崔健、苏越、徐沛东、李黎夫等,唱红了一大批流行歌手,如刘欢、毛阿敏、崔健、韦唯、杭天琪、范琳琳等,甚至带动了中国流行歌曲市场的繁荣。“西北风”对中国流行歌曲无论创作还是演唱,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涵义和深远影响。直到今天,我们还能从成功的流行歌曲和歌手身上,感受到西北风的精髓所在。
然而,“西北风”所承担的文化意识过于凝重,以至于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批判的同时自身陷入了逻辑悖论。在试图批判传统的同时又摆出了传统的权威口吻,而这种态度在音乐上特别是大众音乐上是不可能持久的,特别是它不可能极快地适应急速发展中的社会生活及其导致的大众心态的变化。所以,不到一年,即1988年中期,歌坛就出现了以劳改歌曲、知青歌曲、调侃歌曲为主流的“俚俗风”,同时,齐秦的《狼Ⅰ》和苏芮《跟着感觉走》的正式引进,齐秦的歌立刻获得青少年的狂热认可,苏芮的歌和“俚俗风”一起则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内地流行歌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也就随着《跟着感觉走》的流行骤然而退。而随着港台版的正式引进,中国流行歌曲就进入了港台、内地、东南亚流行歌曲鼎足而立、碰撞交流乃至融合互动的新的发展阶段。
整个八十年代是内地歌坛觉醒的年代,这个年代是流行歌曲超出大众的娱乐层面,面对社会大文化主题的开拓时期;是在深入发掘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同时,又全面向欧美流行音乐特别是向摇滚乐学习的创新时期。可以这样说,这一时期流行歌曲获得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有利的生存空间,政府的认可、舆论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和评论界对流行歌曲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等等,都为它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各种支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流行歌曲创作在经历80年代的繁荣之后,不断继续前行,虽然也有过短期的萎靡和消沉,但总体来看,在发展道路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当我们回首中国流行歌曲走过的历程,80年代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新时期中国流行歌曲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新时期迎来了中国内地流行歌曲新的发展契机,“文化热”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这时期流行歌曲独特的文化内涵,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都预示着80年代的中国流行歌曲已经迎来一个蓬勃新生的春天。
[1]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3]刘以光.中国歌词简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J616
A
1008-8091(2011)03-0110-03
2011-09-20
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山东济南,250014
衣晓莺(1976- ),女,济南人民广播电台三级音乐编辑,主要研究领域:音乐编辑。
杨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