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1-08-15经怀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教材化学教材

经怀德

(六安市第一中学,安徽 六安 237000)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经怀德

(六安市第一中学,安徽 六安 23700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化实验探究性,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提高新课改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加强课后反思。

新课改;化学教学;反思;学习方式;探究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课改中,“如何适应当今社会要求”、“如何利用已有的化学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标有几点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化学新教材为转变学习方式精心地进行了栏目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与“做科学”的理念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新教材设置了丰富多样、极具探究性的栏目,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等社会实践相融合,提出了大量期待学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参与讨论。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合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议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训练某项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探究实验分为不同的开放性层次,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突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时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

4、强化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酸雨及其防治”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本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拓展。如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如何写,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学习化学键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2、习题和教辅与教材不配套

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碳、氮、氧、硫、溴、镁等元素单质化合物知识应控制在什么样的程度不易控制,如硫化氢的还原性是否应该讲,讲到什么程度,都无法把握。教辅资料与教材也不完全一致,有的照搬过去的习题,有的难度过大。特别是考试题的难易深度不定,使我们在教学中无法把握,有时为了解这类问题,只好多教多学,反而增加了学业负担,不知是否恰当。

3、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顺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编排上往往是先学习典型的元素(包括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这一族元素的性质。而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的编排上体现了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的特点,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分为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元素等。但是对于磷、硅、硒、碲、碘等元素性质的认识上存在太多模糊的知识,对于元素周期律概念的形成一定困难。教材的高起点、多角度、大视野是对的,但实际操作有困难的。

三、如何提高新课改教学中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做到达到新课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要求。在过往的化学教学中,不少老师们觉得,有很多的教学内容,尽管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反复进行讲授,重难点逐一突破,还配合各种大量习题巩固加强,部分学生最后还是难以掌握,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学的有效性不高。而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往往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l、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惯于采用纯粹的讲授式,或者是表现形式、手段单一,或者是缺乏情感上的体验。

2、课堂教学设计不尽合理。教学设计呆板、缺乏逻辑性、启发性低、内容贫乏。

3、教学中缺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例如课堂提问少,问题的思考空间不大,对知识只重传授,不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拓展,思维方法训练不当等,学生在思维上越来越依赖老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意愿低下,也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教学中没有把握好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在开展教学前如果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层次、思维水平和目前掌握知识的程度,没有分析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低,还造成课程进度慢,教与学和谐性失调。长期以往,学生甚至会对化学科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越来越难以开展。

5、教学社会生活脱节。化学来自生活,用之于生活,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者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或者是由于准备相关的材料的工作量大,不少老师对联系实际这一块内容一笔带过,但这样做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进行情感教育的机会。

6、不重视化学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的设计。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展示实验现象,反映物质性质,揭示客观规律,更可以教会学生研究一般化学问题的方法。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只是将实验简单的演示一遍,或者只是让学生在哄哄闹闹中做完,没有做实验设计、深入分析和拓展实验,教学效果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化学实验就遗忘了实验内容,更别说是理解做这个化学实验的意义所在,实验等同白做,更说不上有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结合化学科自身的特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认真准备教学设计。首先,备教材。教师课前要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甚至要能做到超越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组织好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过程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备教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平时学习中遇到头疼的问题、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明朗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如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除了要强化记忆,还要多采用表格式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其中一些规律帮助记忆,如讲到过氧化钠、氧化钠分别和水、盐酸溶液、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可以通过列表一一对比,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过氧化钠和这三者的反应产物比氧化钠和这三者的反应产物多了一种氧气。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谐音、口诀、数字化概括等办法,帮助学生接受原本比较繁杂的知识内容。如讲常见的盐溶解度时,内容众多,但如果帮助同学总结出“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去钡铅钙,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这样的口诀,学生就很容易记忆。又比如,在讲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要尽可能图文结合,由抽象到个体的转变实现知识点由难到易。要重视知识规律的推导,如“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教学,除了注重其含义、应用、条件等,还应该从决定的三个因素进行适当的推理来得出这个结论,否则学生学得不明不白。

认真根据学生情况准备。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基础分层情况,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等,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做设定。

认真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问和进行有效地讨论,有效地“提高”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的,一方面是促进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例如,讲到《氯水的成分》探究实验时,在设置思考问题上,可以从一般气体溶于水后水溶液的成分人手,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再从氯气能和水反应这特点上做深入探讨,当学生基本能分析出氯水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分子离子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检验出其中几种分子或离子,经过这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思考、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对氯气的水溶性和水反应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还把电离,离子检验等知识给联系了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要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多开展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也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推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多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例题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上必须选择典型例题和训练题组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既不能太难又要有代表性,对同一类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做类比,帮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题目在精不在多,做题要起到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

(3)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搞清楚实验目的、实验真理、实验步骤(甚至是每个步骤的目的、作用),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安全等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出现只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现象。

四、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误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思考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1]朱募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秀伟.新课改我们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

[3]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G632

A

1009-9530(2011)04-0119-03

2011-03-27

经怀德(1973-),男,安徽六安人,六安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新教材化学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