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髓论试析——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08-15周邦炳吴长庚
周邦炳,吴长庚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安徽 淮南 232001)
精髓论试析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周邦炳,吴长庚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安徽 淮南 232001)
通过阐述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历史意义,邓小平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历史意义,从而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毛泽东;邓小平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全党特别是党的高层领导就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群众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创新和不懈的理论探索。其中,有巨大的成功也有严重的挫折,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正反面经验反复告诫人们:一方面,要开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必须进行艰苦而光荣的实践和探索;另一方面,进行这种实践和探索绝非易事,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就不可能走出一条胜利之路,就干不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新事业。因此,邓小平深刻地总结出导致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精髓论。早在1977年9月19日,他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指出,实事求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92年初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进而把这一条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我们只有历史地深刻理解这个精髓,才能现实地自觉运用这个战无不胜的法宝。
一、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历史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灾难深重的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崭新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她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从诞生起,她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将成为未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
充满失败痛苦和胜利喜悦的现代中国革命史表明,共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领导人民进行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有马列主义作思想指导,但没有固定的经验和理论可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依靠自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便是关系到革命胜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十多年间,由于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严重束缚以及中共党内“左”倾错误领导的无情打击,严重地阻滞了中共的成熟与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步履维艰,并导致两次革命胜利之后的两次惨重的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是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左”倾领导者不顾中国革命实际和特点,对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奉若神明,拨本塞源,机械搬用,犯了教条主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几乎断送了革命事业。在如此严峻局势下,敢不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左”倾教条主义作斗争,能不能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成为当时能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关键。打而不倒、批而不退的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勇气,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坚决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严厉批判当时在党内居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思想深刻,是我们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针对教条主义者“唯上”、“唯书”、“不唯实”的特点,尖锐地批评了他们轻视中国革命实践,轻视群众斗争经验,开口闭口“拿本本来”,动辄照抄照搬国际经验的严重错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51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48的著名论断,从而得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54的重要结论。这样,毛泽东不但在中国共产党内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而且为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指明了方向。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了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清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的主观主义,特别是囿于马克思主义本本和共产国际决议的教条主义,认真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加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1937年7月和8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下了两篇名著《实践论》和《矛盾论》,并在抗日军政大学先后作了著名的讲演。这两本重要著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使之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两论”既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哲学论证,也从哲学上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完全自觉的高度。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已处于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地位的毛泽东不失时机地郑重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科学命题,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658-659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闸门彻底打开,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组织保证。此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教条主义全面崩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广泛深入党心,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党的诞生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乃至夺取全国政权,28年间,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难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由此指引中国革命逐步取得胜利,其历史功绩巨大。
其一,经过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问题。1937年的《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经验,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程度。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时,他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解读,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特别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阐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做到理论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不研究现实问题,不解决现实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长期反对教条主义的艰难斗争,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广泛的普及和确立。
其二,以实事求是为主题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树立了科学、民主的旗帜,特别是使人类最进步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转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二次、是中共党史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从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盲目迷信中解放出来。它不仅重新教育和训练了党内经过长期斗争保留下来的老干部,而且教育训练了抗战初期入党的大批新党员。这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整风运动的结果,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从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由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由于毛泽东晚年骄傲情绪滋长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在宏大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轻率而快速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在1966年错误地估计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家政治状况,错误地发动了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这也从根本上背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损失巨大,教训深刻。
二、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拨乱反正开创新时期的伟大斗争中,开篇大手笔就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77年4月10日,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他提出准确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78年5月12日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同年12月13日,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2]143。当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富有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上:
其一,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内在地统一起来。他在1978年12月15日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2]1431991年初他在上海视察时说:“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些。”[3]3671992年初,88岁的他在武昌、深圳等地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3]372为什么邓小平一贯重视解放思想,原因就在于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但是,解放思想不是乱思乱想,更不是胆大妄为,它是以实践为基础并接受实践标准检验的。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这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要求,这是验证真解放思想还是主观妄想的基本尺度。他还在1992年春视察南方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过去打仗靠实事求是,现在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也靠实事求是。在实践基础上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内在地统一起来,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其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内在地统一起来,反“左”防右,引导全党成功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时代主题,引导全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原则与具体的现存体制、机制加以适当区别和妥善对待。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专门论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1986年冬到1987年夏,面对当时发生的政治风波,他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对权力过分集中,业已阻障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则主张必须解放思想,破除障碍,坚决改革。他以宏大的理论胸襟和伟大的政治勇气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的活跃起来;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7月4日,他在《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一文中指明:“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依存的。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左’的干扰更多来自习惯势力。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3]370-3711992年南巡,他又再次指出:“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3]370他特别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今天,当我们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和倒退性的历史剧变,联想到今天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和广大群众正在分享发展、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时,千万不要忘记当年一位超级政治智慧的老人在大风大浪中,是怎样带领我们卓有成效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33年前,神州大地开始了邓小平领导的新时期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文革结束后的头两年,“左”倾僵化思想的统治使中国徘徊不前。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挺身而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是突破思想牢笼,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为:第一,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第二,纠正长期实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果断地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三,打破了保守和封闭,开辟了改革开放之路,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第四,由解放思想奠定了精神基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因为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历史起点和宏伟的舞台。
新时期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内不仅出现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而且产生了改革要不要追问“姓资姓社”的尖锐争论。在此历史的十字关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拨云见日,澄清了迷雾,使人们获得了思想上又一次大解放。这次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主要表现在:第一,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困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展开和深化。第二,解决了计划与市场关系这个关键问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第三,确立了“三个有利于”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从而把实践标准具体化中国化。第四,强调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的成功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些都深刻回答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而现实的认识问题,吹响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号角,从而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做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系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成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五大,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完备的邓小平理论;从十五大到现在,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基础上,适时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果。当前,我们要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不断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共产党在领导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从而全心全意、切实有效地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态度、动机、宗旨问题,能不能服务好,则是方法、手段、效果问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把为民服务的动机和效果真正统一起来,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拥护。
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光辉历史和建党的基本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拳拳服膺的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的法宝,是我们攻坚克难、引领航向的胜利旗帜。什么时候坚持她,就会所向披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什么时候违背她,就会走弯路栽大跟头。因此,这精髓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法宝我们必须自觉运用,这旗帜我们必须长期高举。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才能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上,担当起执政兴国、富民强国的重任。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8
A
1009-9530(2011)04-0036-04
2011-04-25
周邦炳(1942-),男,安徽合肥人,中共淮南市委党校副教授。吴长庚(1963-),男,安徽安庆人,中共安徽淮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