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自助学分制”路径研究
2011-08-15许晓菁
许晓菁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关于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自助学分制”路径研究
许晓菁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急需探索新的路径,采取“自助学分制”的教育模式,是适应高校不同层次知识群体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途径,可充分发挥党校在向学员传授党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党性修养和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高校党校;自助学分制;路径研究
胡锦涛同志在与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是党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党校既有着各级党校的共性,即都是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有着高校党校自身的特点,即他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有着较高知识素养的特殊群体。因而高校党校教育既应适应党建工作的规范性要求,又应适应高校党校教育特殊的教学和管理要求。采取灵活自主的学分制;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实行分层次教育培训模式等,均为优化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党校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目前高校党校培训现状
目前高校党校90%以上组织机构都是与党委组织部合署,模式上采取校院(系)二级培训,形式上主要以电化或网络教学为主,内容上主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理论教育。但是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党校的建设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距离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党校教育理念及模式呈现出单一性倾向。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剧增,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这既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高校党校在分级办学理念上,仅局限于高校办学体制、规模的变化,缺乏创新理念引导以及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其次,在管理模式上,缺乏整体规划,统筹安排,限制了分级办学的教育效果。其三,在教育对象上,缺乏多样性,趋于单一性,即仅局限于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培训,且对象主要是学生,这种培训指向的单一性,显然无法满足多类型教育对象的需求,势必成为党校创新改革的瓶颈。
第二,高校各级党校教育培训存在分级不分层的问题。高校党校两级办学必然有着不同级别的差异性、特殊性,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层次性。校院(系)两级党校,无论是教育培训模式还是管理方式、培训内容大多是相同的。如形式上多采取课堂讲授,就理论而理论,且仅局限于对理论的介绍,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考核标准,重点根据教师理论讲授、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使得各级党校的教学内容趋于雷同,教学方法近乎一致。有些学员参加过院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后再参加校级党校党员培训班培训,却发现授课内容、形式极为相似,因而不能收到再提高的效果。另外由于党校学员的类别、经历、年级、专业的差异性,他们的理论基础、思想修养、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层面学员的不同需求。
第三,高校党校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导致党校延续性断阶和管理上的脱节。目前各级高校党校几乎都未建立灵活有效的评估考核体系及系统完备的管理协调机制。如校级党校只负责党员培训;院(系)级党校只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使得两级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乃至党校教育培训模式一旦进行改革,发生变化,整个管理工作就无法全面覆盖和到位。
二、提升高校党校培训效果的具体路径
(一)采取灵活自主的“自助学分制”的学习模式
根据高校党校分级培训的实际情况,党校教育培训可采用“自主学习式”这一相对宽松、灵活的研修方式,将培训科目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每一类科目分别设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实行弹性的选课制以及分层教育培训的模式。
自助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员自主选课为基本特征,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员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1]181“自助学分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培训“大而全”的思路,参照高校学分制,针对学员的年龄、知识、岗位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党校培训的需要和学员个人爱好,采取“菜单式”教学。培训科目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可设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组织者从课程安排上入手,合理安排,精心组织,采取互动教学形式,对学员要求必须完成规定的必修课。在必修课的设置上,应精选党的基本知识作为必修课程的共性部分,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予以授课,同时可充分利用网络或电子教学,并规定应完成的学分要求。
选课制则是自主学习和研修的基础与核心,它给学员提供了极大的自主性。学员在完成一定学时的必修课(如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后,必须完成一定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包括选修课的门数及学分)。对其选修课的内容可不作限制性规定,即可自主选修相关课程,如教师学员可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选修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的课程进行研修;研究生可以自主选择指导教师以及选修课程和上课时间(如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或听学术报告);本科生则允许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和个人兴趣选修课程。但选修课必须要有学分要求,也就是说必须修完一定的学分,方可结业。选课制给学员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层次。
对学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可按学分进行考核,完成全部学习培训任务计100学分,校内集中培训占70学分,其中考勤占40%,考试占60%。校外延伸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等占30学分。在结业考核时,将每一名学员在党校期间获得的学分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依托高校“思想库”优势的研修学习方式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常云集一批教授专家学者,而高校党校作为高校“校中校”[2]46的教育单位,则可依托高校这一人才优势,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的“思想库”优势,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这种机制不但改善了党校学员的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面,而且能有效地促进校院(系)党校间、各学院分党校间的相互渗透、相互沟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各级党校允许跨专业、跨院校聘用师资,学员可以跨学科、跨年级、跨院系进行课程选修,院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
高校党校可依托这一优势,建立师资资源库、导师师资库。在建立这“两库”时,一要注重学科分类。这种学科分类应既有基础理论学科的划分,又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既要突出政治理论,也有现实问题研究。选择一些教师为党校学员,特别是教工学员及研究生学员提供选修课的指导,使他们在选修的基础上,对一些理论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是党校选修课的考核结果,又是自己的科研成果。二是在师资构成上要注重校内外相结合。广泛吸纳包括高校教师、省地市级党校教师、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等适合党校教学的人员。利用这一人才资源还可定期组织高质量的专题报告,为广大学员开拓视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专题报告会也可纳入学分体系。
(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
根据党校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干部教育的规律,党校教育必须把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严要求,建立规范系统的监督考核、激励制约机制,形成公平竞争、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制度环境。
实行按课程管理的考勤制度。党校教育“实行学分制,是选课自由,而非出勤自由。考勤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督促学员努力学习的有效措施。为了确保培养质量,仍然需要按照统一要求,把学年制实行的按班级考勤变为按课程签名考勤,特别是必修课缺勤超过总课时1/3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1]182选修课没达到学分要求的不予结业。以此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对每位学员实行以“一人一档、一期一卡、一年一评、四年一证”的制度。为每位学员建立一套培训档案,收存个人的党校学员考察表、学习情况登记卡、考试卷及理论成果、社会实践、获奖等情况的资料。学员考察表收存每一位学员学习期间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登记卡则详细记载学员的考勤和学习、考试所得学分情况。结业时对每位学员进行一次综合评定,根据学员校内集中培训与校外延伸综合表现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的学分情况,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给完成培训任务,符合结业标准的学员颁发统一印制的《党校学员培训结业证》,人手一册。作为个人培训成果记载和组织发展、评奖评优等考核依据。
总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新时期高校党校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党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机制,提高办学质量,使高校党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1]陈宇.优化管理机制——提高党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J].学理论,2010,(17).
[2]伍涛.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校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9,(4).
Route Study on"Self-help Credit System"in College Party Schoo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Xu Xiaojing
(School of Art,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New paths to college Party schoo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re badly needed.Adopting"self-help credit system"is to adapt to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knowledge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can bring the Party's role in teaching basic Party knowledge and enhancing its students’Party spiri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to full play.
college Party school;self-help credit system;route study
D264.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2-447X(2011)06-0077-03
2011-09-19
许晓菁(1953-),安徽合肥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