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孔子学院的普及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2011-08-15廖群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实力孔子汉语

★廖群峰

从孔子学院的普及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廖群峰

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孔子学院迅速在世界各地普及开来,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汉语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与此同时,西方一些学者和媒体开始了“中国文化威胁论”,亦即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

孔子学院;中国软实力;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取名为“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底,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孔子学院章程》明确规定,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其主要职能是: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1]在“汉语热”持续升温的同时,亦出现了诸如中国“文化威胁论”之类的不和谐声音,加之我国自身文化产品稀缺等问题的存在,“孔子学院”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软实力”概念于198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迫别人而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目的的那种力,具体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外交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和规制力。它和硬实力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自己的魅力同化他国,使他国心甘情愿地做自己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在硬实力方面已经逐渐拉近了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客观的说,在综合实力方面,尤其是在软实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孔子学院”的出现,既是“汉语热”持续升温的结果,也是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孔子学院的普及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学院的普及对中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

(一)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官方文字是汉字,孔子学院在其《章程》中明确指出“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开展汉语教学。一国或一民族的文字是其文化的载体,进而言之,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字,都体现着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信仰。孔子学院在世界推广普及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汉字中所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传播给受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一国语言的国际化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象征,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加快汉语国际化的推广进程,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与认同,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二)优化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在约瑟夫·奈定义的软实力中,国家形象就是一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孔子学院除开展汉语教学外,还搭建了一个外国普通民众了解中国的平台。在长期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大部分西方普通群众对中国的印象都是通过西方媒体了解的,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美国蒙莫斯大学张巨岩在发表于《公共关系评论》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中关于中国的报道,负面新闻远高于正面、中性或者平衡的报道。[2]孔子学院通过和普通民众的直接对话,释放中国的善意,使其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3]

(三)提升了中国的文化竞争力。孔子学院除了开展汉语教学外,中国京剧、中华武术、中华医学、中国艺术、中华烹饪等也是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这些有着浓厚中华文化气息的文化符号极大地引起了外国民众的兴趣和吸引力,从而使中国的文化吸引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当今的世界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正以非常强大的力量和很快的速度向全球辐射,它不仅严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同时也影响了那些拥有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文化的安全同样也在威胁当中。因此,孔子学院的普及,能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由此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铸就强势中华文化。

(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孔子学院的普及促进和拉动了中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汉语国际推广能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一方面,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将从对外汉语教师供给、教材及其辅助教学用品等方面形成对外汉语教育产业。对外汉语教育产业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伴随着汉语的国际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会学习和使用汉语,这将增进世界其它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从而降低误读的发生,增加彼此的互信,从而在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中较低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国带来难以估计的间接效益。[4]此外,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的功能,亦使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从而吸引大批外国民众到中国学习旅游,拉动了中国的旅游产业。

二、孔子学院的普及及其需要关注的潜在问题及对策

(一)警惕“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全球日益升温的“中国热”及孔子学院的进一步普及,代表了中国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但我们必须警惕“软实力威胁”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针对中国软实力的迅速提升,约瑟夫·奈提出:“尽管中国的软实力与美国的相去甚远,但忽视中国正取得的软实力是愚蠢的,对美国来说,现在是需要更加关注亚洲软实力平衡的时刻了。”[5]德国《明镜》周刊艾利希·弗拉特亦刊文提出:“中国的软实力对西方是威胁。中国或许无意使用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但这几乎安慰不了西方。从世贸组织到联合国,北京很乐意使用软实力以获取想要的东西。”[6]美国华盛顿著名的智库人物之一乔舒亚·库尔兰茨克,在美国《新共和》杂志发表的文章《中国在亚洲挑战美国软实力》中更加入骨的提出:“当华盛顿的鹰派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潜在的军事威胁时,另一种威胁已经出现”,“自从苏联垮台以来,这是第一次有一个国家在挑战美国的软实力。”[7]从以上西方学者的文章可以看出,孔子学院的进一步建设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笔者认为,面对外国舆论的猜忌,不必讳言孔子学院是“软实力”,因为否认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反而容易给人造成“欲盖弥彰”的联想,应该通过更深入的沟通来向世界表明孔子学院的价值就是要使中国文明能和世界上其他文明能够互相沟通和理解。此外,孔子学院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完全由政府出资的做法也可能引起世界其它国家的疑虑,怎样调动民间资本有序的参与到孔子学院的建设中是一个十分急迫的问题。

(二)我国文化产品稀缺,不可对孔子学院的发展盲目乐观。目前,孔子学院以近乎平均每四天一所的速度在建设中,但客观的说,中华文化目前还算不上是强势文化,我们没有形成像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漫画、韩国电视剧一样全世界著名的文化符号。经过前一阶段孔子学院量的发展,我们应该开始进入质的发展的阶段。否则,文化繁荣只会成为口头的理想。目前,全世界至少有65%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端来自美国,世界上流通的80%的文字和影像来源于美国。各国进口的电视节目,75%来源于美国;在世界传播的300多套卫星电视中,约有一半也来自美国。[8]孔子学院要肩负起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必须打造出自己强势的文化符号。美国《新闻周刊》曾经评选出世界各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其中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泽东、针灸、中国烹饪”。[9]这些文化符号都是孔子学院需要在今后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深度挖掘的文化符号。

(三)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效果需要科学的、系统的评估体系。孔子学院目前还处在摸索的初期,还没有专门对孔子学院的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的体系。为了更好、更有效率的传播中华文化,我们需要不断对已有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和总结,以便根据不同文化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更有成效的工作。对孔子学院效果的评估可以从汉语传播和文化传播两方面展开。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围绕信息传播链条,分五个层次分析传播效果:第一,区别不同国家和文化形态,比较孔子学院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形态下传播效果的差异及原因。第二,研究孔子学院对不同汉语水平和个人背景的学员的传播效果,寻找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第三,比较不同的办学模式,寻求最佳传播途径。第四,细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容和层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产生良好的效果的。第五,探究孔子学院如何与对象国政府互动,以取得和谐沟通和文化融合的效果。[10]

孔子学院的出现,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愈加一体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孔子学院当前遇到的问题,实际是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面临的问题,是中华文明重新恢复其历史地位的问题。因此,由孔子学院而引发的“文化威胁论”只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变本,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因为外国舆论的压力而停滞不前,而是由孔子学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播给世界,在和世界其它文明的交流融合中,注入一种新的解释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孔子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等理念,将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甚至趋向于认同中国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治观念,从而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http://www.hanban.edu.cn[O].

[2]张巨岩.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2004,380.

[3]孔子学院:给世界一个温暖积极的中国”[N].环球时报,2007-4-10.

[4]朱陆民,刘梓红.从孔子学院的兴建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65.

[5]mxJoseph Nye,“The Rise of Chinaps Soft Power”,in Wall Street Journal,December 29,2005.

[6]德媒:中国软实力威胁到西方国家”[N].环球时报,2010-7-2.

[7]“汉语热为何成中国软实力威胁”[N].环球时报,2006-5-15.

[8]陈正良.中国“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297.

[9]中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M].人民出版社,2008,147.

[10]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9,(7).

10.3969/j.issn.1009-2293.2011.01.011

G125

A

1009-2293(2011)01-0041-03

廖群峰,湘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411105

猜你喜欢

实力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软实力致胜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实力抢镜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