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多党合作制度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的理论思考

2011-08-15刘蓉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多党合作阶级民主党派

★刘蓉宝

对多党合作制度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的理论思考

★刘蓉宝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协调好各阶级阶层的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多党合作制度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整合功能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

多党合作制度;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并产生着巨大影响力。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一些社会阶级阶层利益关系不和谐现象。协调好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避免个别的局部利益冲突转化为整体的社会冲突,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开放、和谐的现代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方面,多党合作制度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党制度,才能获得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认同和拥护,各政党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各阶级阶层的关系才会和谐。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都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

一、结构特征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设计和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多样性、包容性、稳定性与和谐性。这种制度设计和结构特征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的和谐。

1、鲜明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各阶级阶层和谐相处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主要特征,多党派合作、多党派参政是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交响乐曲中的主旋律。同时,为了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凝聚更多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还需要兼顾少部分人合法、合理的正当利益。在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中,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分别联系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体。作为这些不同阶层和群体代言人的各民主党派,通过直接协商、间接协商等形式参政议政,表达他们的意志,协商各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发出各自不同的声音,是交响乐曲中的和弦。

中国共产党不是哪一个特殊阶级阶层的利益代表,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整合社会各阶级阶层不同利益的作用,拥有协调者的地位,是整个社会利益调节的核心。各民主党派虽然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的利益、主张不尽相同,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指向和共同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在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阶层和群体利益的同时,始终保持同执政党的利益目标一致。多党派合作、多党派参政,多党合作的这种多样性既承认构成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又能通过执政党的利益整合促进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和谐。

2、巨大的包容性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好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党合作制度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八个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成员结构、性质和任务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适应性地进行了调整,不断增强其政治包容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相当强的政治包容力,使执政的共产党能够通过制度化渠道听取各种意见,较好地整合各阶级阶层利益,制定的政策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诚如周恩来所说,各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方面不同,可以听到一些不同意见,参加政务院的会议(有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与党内的会议不同,能够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对思考问题很有启发。多党合作制度内在的包容性,也大大提高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现了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一些新社会阶层。中共十六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将新社会阶层明确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增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在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十六大又对党章中发展党员的条件进行了修改,明确了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符合党章规定条件的也可以入党。2005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做了更完善的表述。同时,首次明确界定了无党派人士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为“无党派人士”内涵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并明确了无党派人士在多党合作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这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变革、发展,使多党合作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变化更加适应,增强了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力,为社会各阶级阶层包括不断产生的新社会阶层提供了体制内、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按照多党合作的制度渠道,通过直接、间接不同形式的充分的政治协商进行调节、整合,最后形成的方针政策能够兼顾各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有利于实现、维护、发展好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

3、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各阶级阶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江泽民说:“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这个格局。”多党合作制度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各政党之间不存在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关系,具有结构上、制度上的稳定性。多党合作制度中各政党的目标一致,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最大限度地凝聚各阶层团体的力量。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旗帜是统一思想、保持稳定的前提和保证。多党合作制度通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寻求比较一致的意见和最佳方案,既维护了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同时也较好地协调了各个社会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从而达到社会政治稳定。历史证明,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保证中国政局稳定的格局,而这种稳定的政局有利于凝聚人心,协调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4、和谐性有利于团结吸纳各阶级阶层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多党合作制度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党际关系和运行机制的和谐。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合作的挚友关系,各民主党派之间形成了协商、合作、互助、友好的和谐关系。多党合作制度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也都体现出特有的和谐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范围十分广泛,有具体的制度措施作为保障。建国以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多党合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新形势下得到不断充实、完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多党合作制度的这种和谐性,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负有更多的反映和代表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通过多党合作的和谐的党际关系和运行机制等和谐性,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民主协商,达到多角度、多层面地表达民意,集思广益,保证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和参与国家各项事务。执政党广泛吸收社会各方意见,完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参政党通过在政治体制框架内广泛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有效地把各方面力量引导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

总之,多党合作的这种结构特征,既承认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又能将这些矛盾、冲突保持在制度体系之内,还能够吸收、消解、融合不同利益要求,达到利益的整合,促进关系的和谐。

二、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1、协调协商机制确保各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

在一定时期,社会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阶级阶层,对资源的占有量是互为消长的。这样,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必然存在矛盾、冲突。要想社会和谐,必须处理好、协调好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既让每个人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又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要求对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冲突进行协调,通过彼此的协商、妥协,才能达到尽可能共赢的平衡。而大量的协商、妥协需要一种制度安排,多党合作制度就具备这种协调的机制,最能发挥协商的优势。

多党合作主要包括六种基本形式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多渠道、多形式地对中共和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治协商”,是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各级地方党委主要领导人通过召开协商会、座谈会等形式,直接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代表人士进行党派间的政治协商,即直接协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主要采取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同民主党派协商的重要问题等。“发挥民主党派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是一种间接协商,主要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会议、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召开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等形式,协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这些具体规定将政治协商的具体形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保证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协商贯穿整个决策的全过程。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利益的各参政党、无党派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对中共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等的协商,也就是各阶级阶层之间利益的协商。协商按照既能够使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个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又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既要保证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阶层的利益,又要保证其他各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承认差别,允许差别,又要将差别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多党合作的这种协商使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保证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是在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尊重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又能照顾少数人的合理的要求,是尊重多数人的利益与照顾少数利益的统一。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各阶级阶层而不是偏惠某一个或某几个阶级阶层。确保每一个阶级阶层占有的资源和享有的利益既能得到本阶级阶层的认同,又能得到其他阶级阶层的认可或基本认可,体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2、民主监督机制有利于遏制腐败,促进国家政治运筹得当,减少腐败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廉政和反腐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开展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一项基本职能”。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拓展监督视野,保障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发挥和完善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强化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的制度性、法律性约束;各民主党派充分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有利于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参政党建设,促进国家政治运筹得当,减少腐败引起的阶级阶层矛盾。

三、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

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的整合。通过意识形态来吸引和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共识和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这就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对于把社会各阶级阶层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上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政治资源整合。我国多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政治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阶级阶层的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必然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中共十六大新修改的党章把吸收新的社会阶层入党作为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重要举措,对团结、吸纳社会新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各民主党派社会基础也具有广泛性。通过实行多党合作制度,最大限度地融合了社会种种政治力量,并使之在合作协商的框架内和谐相处。三是利益关系整合。利益既是社会不同分层的原因,也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多党合作制度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中一与多相统一的结构与我国多元一体的利益结构相适应,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充分表达各自所联系的阶层群体的具体利益,使各种利益要求经常地、畅通地反映出来,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使各阶级阶层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可见,多党合作制度是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而阶级阶层关系和谐反过来有助于多党合作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邓小平.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C].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186.

[2]邓小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C].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204.

[3]甄小英.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实现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4).

[4]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R].江泽民1989年12月29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建理论研究班上的讲话。

[5]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8-28.

[6]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26.

10.3969/j.issn.1009-2293.2011.01.004

D613

A

1009-2293(2011)01-0016-04

刘蓉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化交流部主任,副教授。邮编:410001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转型期我国阶级阶层关系研究”子课题《多党合作制度促进阶级阶层关系和谐的作用》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MZ48。

猜你喜欢

多党合作阶级民主党派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