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传承

2011-08-15荣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歌安徽音乐

荣蓉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与文化传承

荣蓉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乡情成就了安徽民歌特定的风格。从安徽民歌的色彩美、形式美以及时代美三个方面探讨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在安徽民歌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应特别注意。

安徽民歌;特征;传承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擎天一柱的天柱山,其间有长江穿行东去,与淮河并行,安徽人民世代生活劳作在这里,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民歌。

一、安徽民歌的审美特征

民歌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在集体劳动中创作的,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民歌除了具有各地民族所共有的艺术特征以外,还具备色彩美、形式美、时代美三个审美特征。

(一)安徽民歌的色彩美

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1.皖北民歌粗犷朴实、色彩明快。如宿县、阜阳等地由于地处淮北,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具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同时渗透楚、吴文化,民歌语言侉腔侉调,民歌风格粗犷豪迈、节奏平稳、旋律起伏。代表作有《摘石榴》《大鼓镲》《地上黄河几道弯》《十人见了九人夸》《牵牛花开吹喇叭》《思念》等。

2.皖南民歌细腻甜美、纯朴优雅。如宣城、徽州等地,其曲调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江南水乡民歌的独特风格。同时皖南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歌曲《采茶歌》《牧牛花鼓》《一把小伞亮铮铮》等。

3.大别山民歌小调委婉抒情、山歌激昂嘹亮。如六安、安庆等地。大别山区纵横千里,淮河水穿行而过,大别山民歌依山而生,依水而行,传颂着皋陶治法、大禹治水、楚汉之争以及辛亥革命、红军起义等重大事件,还有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风土人情、民俗民谣等大量内容。如歌曲《采茶》《对花迷》《春绣》《眼望情妹靠门庭》《新媳妇上门到婆家》《盼郎归》《郎在高山唱山歌》等。

4.巢湖民歌豪爽抒情。位于皖中地区的巢湖人民爱唱、会编,可以根据劳动场景、生活内容即兴演唱,见什么唱什么,题材齐全,内容丰富。如歌曲《一支秧歌一趟秧》《我家宝宝睡着了》《绿浪滚滚迎面来》《十条手巾》《唱四季》《新打小船亮光光》《一对斑鸠》《燕子飞来学山歌》《姑嫂对花》《四季花》《小小火车八尺长》等。

5.凤阳民歌热情奔放、边歌边舞。如凤阳花鼓、花鼓戏、花鼓灯“三花”等,其中以凤阳花鼓最为出名。这种以表演者单手执鼓、另一只手执鼓条敲击鼓面的形式散发出独特的乡土魅力。歌曲有《王三姐赶集》《凤阳歌》《凤阳花鼓》《小姐爱上了小货郎》《凤阳变成金凤凰》。安徽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总体上是以兼容南北为其主要音乐特征。

(二)安徽民歌的形式美

民歌渗透着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调性、音阶、旋律、音型、声调等各个层次。安徽地方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历史及民俗不尽相同,因此生发于民俗文化的安徽民歌形式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秧歌、舞歌、船歌、渔歌、茶歌、灯歌、门歌、风俗歌曲,繁多的民歌以多样的形式反映了江淮儿女勤劳善良、多才多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按题材的不同又分为劳动歌、多情歌、哭嫁歌、诉苦歌、讽刺歌、山水歌、花鸟歌以及解放以后出现的新民歌等等。其中以号子、山歌、小调居多。号子多在劳动中,如打夯、打桩、车水、打场、挑水时演唱,是劳作过程中即兴歌唱场景中的人和事,内容大多以名谚、名谣为主。结构短小精悍,上下句对仗押韵,有时还使用虚词衬托唱词结构,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山歌多在山岭、田野等劳动场所演唱,曲调高亢,节奏明朗。山歌分为山区山歌和平原山歌。主要流行在皖东、皖西、大别山区、皖南等地,安徽的北方较为少见。其中,最具代表的安徽山歌有流传于六安、金寨一带的平腔山歌《慢赶牛》,以及旋律起伏变化,音调高亢激昂的《挣颈红》。安徽的小调很多,流传广泛的有《王三姐赶集》《凤阳花鼓》《五更调》《对花》《十二条毛巾》《八月桂花遍地开》《摘石榴》等。安徽民歌小调多以叙事为特点,包容性和可塑性较强,曲调平稳流畅、方正结构。同一首小调旋律却能填充不同的歌词,表达喜怒哀乐多种复杂情绪。

广袤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多种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全省各地民歌形式多种多样,就内容而言可分为如下几种。一是描写生产劳动场面的民歌,如山歌、号子、秧歌等。例如和县民歌《认不得稗子要姐教》、六安民歌《车水不唱瞌睡多》。二是描写热爱生活、歌颂大自然的歌曲,如淮北民歌《四季颂》、巢湖民歌《唱四季》等。三是描写人民群众热爱生活、歌颂美好爱情的歌曲。如舒城民歌《棒槌打在石头上》滁洲民歌《山头调》等。这类歌曲数量较多,从多侧面反映普通百姓的婚姻、情爱生活。四是描写人民群众生活习性的歌曲。这些歌曲多数用于人们婚、丧、喜事中渲染气氛,如《哭轿》《敬酒》等。五是描写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与控诉。以歌声为武器,鞭挞万恶的黑暗旧势力,如贵池民歌《唱支歌儿出出气》、淮北民歌《杀赃官》等。六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以歌声表达对党的感激,对新生活的眷恋,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如颖上民歌《多亏共产党好领导》、当涂民歌《芝麻开花节节高》等。正是不同的地域风貌、生活习惯,成就了音乐形式多样性。有些民歌,反映了旧社会的残酷与黑暗,有着强烈的阶级意识,反映出江淮儿女的反封建、反压迫的风骨与节气,有些民歌对新中国的讴歌又表现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它的产生与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呼应。

(三)安徽民歌的时代美

近年来,安徽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重视和开发各地民歌,给原始的民歌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许多音乐家投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使悠久的安徽民歌焕发了新的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安徽的民间曲调在近现代专业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充分运用,许多安徽民歌的音乐元素,受到音乐作家的喜爱,作为音乐素材得以运用与发展。其中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钢琴曲《花鼓》是作曲家瞿维根据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素材创作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中国钢琴作品之一,它以鲜明的安徽民歌音乐曲调以及安徽民间锣鼓节奏,创作出极具个性化与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赢得中外音乐家以及群众的喜爱。而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以《花鼓》这一乐种元素创作了小提琴曲《中国花鼓》。英籍亚裔青年小提琴女演奏家陈美,也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演奏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可见安徽民歌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珍品,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艺术财富。安徽师范大学庆萍合唱团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赛上,以一首由安徽作曲家王斌根据凤阳民歌改编的合唱曲《王三姐赶集》获得合唱组优秀奖,再一次将安徽民歌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安徽民歌的文化传承

随着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如何保护与传承安徽民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有些地方民歌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对民歌高度重视,对已留存的民歌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有些地区进行了整理并编辑录制成音像歌集,地方政府在对其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在传承的方式上结合经济发展,对民歌保留曲目重新填词,举办主题歌会。这些措施无疑对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民歌走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安徽民歌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音乐教学参与安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懂得音乐文化的价值。首先让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体会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从中感受安徽民歌的艺术魅力。当前,安徽民歌已经进入了课堂,但是为了安徽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仅仅是让安徽民歌走进课堂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将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因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活动,只有在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大纲,拟定课程标准,选择相应的教材等一系列环节来规范民歌教学,才能使安徽民歌教学常态化、普及化。

(二)民歌在社区文化中的传承

学校的音乐教学是安徽民歌传承的重要手段,但是安徽民歌根植于江淮沃土,只强调书本教学,就会使安徽民歌失去活力,要在社区文化中融入安徽民歌的元素,实现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民间音乐传承,使学校艺术教育传承与民间社区文化传承相互渗透,有效充实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弥补民歌传承口传身授的缺陷。将安徽民歌融入社区文化是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以演唱与表演形式为主的安徽民歌适合社区举办的各类演唱比赛,这种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激发大众学习民歌的积极性,有益于推动安徽民歌的普及与传承。例如载歌载舞的安徽花鼓灯就特别适合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展开。这种周总理称其为东方芭蕾的民间表演形式,既强身健体又大大丰富了社区的业余文化建设。可聘请花鼓灯表演老师以星星之火的个别培训形式开始,慢慢燎原开来,逐渐发展为公众参与的广场文化。让普通百姓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受益者与传播者!

(三)民歌借非遗保护实现传承

当前各地政府都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的申报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该项目拟在保护具有突出贡献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选送一次,要求申请项目从历史、艺术、社会学、人种学、人类学以及语言或文学的角度具有重大的价值,因此,将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安徽民歌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安徽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到目前我省已有多项民歌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如大别山民歌、巢湖民歌、凤阳花鼓、当涂民歌、五河民歌、凤阳歌等。这在全国所有省份民歌申遗成功的比例中相对是很高的。同时,我省还有一批民歌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石台唱曲、贵池民歌、东至花灯、凉亭锣鼓、灵璧菠林喇叭、云梯畲族民歌、大小锣鼓等。

(四)民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传承

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是抓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契机,把安徽民歌的保护与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让安徽民歌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融入市场经济元素,不要单纯依靠民间的传承途径,在开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安徽民歌。例如安徽的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协调各地文艺团体组成安徽风情表演团,以各地旅游景点为平台,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方特欢乐世界、天堂寨等地以歌舞的形式展示安徽民歌,借助船、农具、生活用品等道具进行表演唱、对唱、歌舞、情景表演等原生态的表演,甚至可以以教唱或对唱的形式让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会安徽民歌的独特魅力,以起到介绍、推广、传播安徽民歌的作用。

(五)民歌在借助现代科技中传承

安徽民歌的传承要有效地借助现代科技,如建立安徽民族文化遗产数据库等。虽然有些地区进行了整理编辑,录制了音像歌集,但仍不完整、不全面。安徽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十分繁杂,建议安徽文化管理部门牵头,全省各地的高等艺术院校负责具体实施,将散落在全省各地的安徽民歌进行全方位的录音、录像,收集乐谱,归类整理,尤其要关注老少边穷地区濒临失传的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安徽民歌的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安徽文化音乐界的工作者们,应积极呼吁,参与到安徽民歌的抢救工作中,深入乡村,走访群众,更好地挖掘、收集、整理安徽民歌遗产,结合新时代特征,运用新的创作手法、新的传播媒介,改编、发展、创作出新题材新民歌,让安徽民歌在传播中传承,在传承中传播。

民歌在本质上是民族、民俗意识的表达,安徽民歌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江淮儿女勤劳善良、不屈不挠的优良品格和对真善美的向往,因此,保护和传承安徽民歌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J05

A

1009-9530(2011)05-0064-03

2011-06-01

荣蓉(1963-),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歌安徽音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