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

2011-08-15

关键词:诚信道德成本

阳 存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诚信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

阳 存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形无形就业成本。究其原因,诚信与否是诱发大学生各种就业成本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本文从加强大学生道德诚信认知度层面,探讨控制大学生就业成本必要性及有效途径,以此构建良性而有序的大学生就业诚信市场。

大学生;诚信;就业成本;教育;控制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体行为选择的实现始终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的保障,其中道德诚信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道德诚信作为规范形式要真正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一个普遍影响力而存在的。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人们共同利益要求的行为中加以肯定,把危及或有损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加以否定,从而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一个普遍统一的范式和准则。大学生就业成本可在个体道德诚信的约束下加以控制且具有操作实效性的。[1]

一、就业成本与就业成本教育控制

大学生就业成本是指在校大学生从寻找工作整个特定时间内为实现其就业而花费的经济费用、时间、精力、心理、机会等有形无形成本的总和。有形成本主要表现在:求职简历的制作、相关单位资料印刷、购买协议书、信息搜集、交通、招聘会门票、个人相关及违约赔偿金等一系列费用;而无形成本的花费表现在:时间耗费、精力损耗、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各种求职机会的丧失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塑造时期,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竞争和就业的压力时,他们在思想上、时间上、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使原本薄弱的诚信意识在受到现实猛烈的冲击下,产生了信用危机,从而加大了个人就业成本的支出,也造成了社会利益的分歧。然而利益越是分歧,道德理应引导这些分歧的利益走向统一。

从《辞源》上看,控制是指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自身保持某种特定状态的活动。教育对人具有控制性,一定的社会通过教育的控制作用使个体社会化,或使社会得以在个体身上内化。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文化传授、交流的互动,凭借一定的手段与方式达到一定的方向和目的培养活动。教育的控制性体现在对时间、空间、活动区域、知识质、量的传授上,凸显教育本身独特的控制作用,规范人们先天素质发展的价值。就业成本教育控制是指通过社会化,使社会规范和诚信道德内化为大学生内心情感和责任的一部分,使他们在就业寻找工作中自然地遵守这些规范,降低毕业就业成本,有效节约、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从这个意义上,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教育控制,规范大学生社会就业实践行为。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自学性、非强制性、自约性等。[2]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能有效克服大学生就业行为自主意识主观认识片面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积累越多,受到的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或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对立时,他们往往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时,会把就业选择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以各种非理性行为的想法单方面撕毁合约,造成经济、时间、精力、心理、人际关系不和谐等无法估量的成本丧失。因此从这一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成本教育,敦促他们信守诚诺,严格规约自已的行为,谨言慎行,遵循道德教育规律,节制自身不良萌动与行为等已势在必行。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能有效利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在当今社会秩序下,任何社会利益主体都置身于道德规约之中,诚信设定着利益主体的义务和责任,规约着利益主体的行为模式,道德诚信有效地干预社会生活。大学生未能站在全社会的高度上来分析、了解社会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就业所引起的成本代价置若罔闻。如果说法律的制裁是基于它的权威和恐惧,那么道德诚信的服从则是基于舆论压力的恐惧和良心谴责的不安。充分发挥道德诚信力量“软强制性”作用,彰显大学生对社会有序的价值关怀和消除社会的失序状态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要实现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与大学生个体的道德理性自觉、理性自制紧密相联。

(三)通过教育的手段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成本控制更符合人性化的特点,将有效实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成本的控制

道德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的深信不疑的精神状态,是对现实所作的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持有的态度和应该采取什么行为的准则表现为一种行为的惯性。[3]教育的“软性”作用更容易让人接受,以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就业道德责任感真正内化到人们内心灵魂深处。这将要求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讲道德有诚信真正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正如“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4]在本质上,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是讲究从大学生思想内部控制作用更具有自学性、内在认同感,不管有无外在监督,人们都能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和处理自己就业选择行为。

(四)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对个人、学校、社会等各方发展起多重效用

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的人才支持系统,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的“生产基地。”[5]教育通过培养人以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按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和社会诚信的辐射源,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以教育本身为中介相互促进的。一所大学学生就业诚信度普遍较高随之而来的是学校也会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开展将能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构建合理社会运行秩序,否则,人的自然冲动无节制释放,私欲膨胀会使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缺乏规范保障,社会将会陷入无序状态。我们知道,秩序的需求是道德效力的价值定位。秩序是社会运行的内在要求,道德效力的价值就在于确认、维系社会秩序。社会道德成为维持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5]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成本教育控制能力的理性思考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正确就业成本教育观

康德曾说过“人为自己立法”,意思就是人们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价值目标,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的社会实践行为。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下,大学生所拥有的诚信社会资源不足,他们个体道德价值普遍遵循一种随机应变的弹性价值原则,往往以自我作为判断的标准,从最大利益角度、潜在利益进行就业选择,形成了一切向钱的功用、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着如此原则这些大学生在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实践中正严峻考验着整个社会道德诚信良知。显然,在现代教育中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降低就业成本教育应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如今社会对大学生从单纯的理性工具维度转向对其道德价值的诉求,人们通过道德教育和自身的道德努力,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道德认识不应停留在浅视的或后视的层面,实现传统与现代道德诚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在思想道德上要真正为自己“立法”。

(二)不断发展创新,改革就业成本教育控制方式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靠教育而成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当前我国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年龄段、时间、空间、知识领域、知识量等诸多局限。就此来看现实教育对学习者缺乏人文关怀。因此为应对学生能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必要时应进行各种形式内容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性。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摇篮,学生的主体性应得到彰显与尊重。

改革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方式和内容,符合时代的要求,改革大学就业的不合理制度,推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教改革。强调学生主体的个性化,注重个性差异,在教育中不应为每个个体设计好发展路径。就业成本教育控制应做到“无为之为”,进行人性关怀,培养受教育者的自决能力、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评判能力。“在一切道德评判中最具重要性的就是以极大的精确性注意到一切准则的主观原则,以便把行动的一切道德性建立在其出于义务和出于对法则的敬重的必然性上,而不是建立在出于对这些行动会产生的东西的喜爱和好感的那种必然性上。”[6]

(三)教育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就业成本教育道德立法工作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就业成本教育控制中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为准绳,要求就业成本教育管理部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管理活动。当前人们对就业成本认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道德规范来约束控制就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软弱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必须特别注意法的东西和道德东西的区别。在道德的东西中,即当我在自身中反思时,也有着两重性,善是我的目的,我应该按照这个理念来规定自己。善在我的决定中达到定在,我使善在我自身中实现。但是这种定在完全是内心的东西,人们对它不能加以任何强制,所以国家的法律不可能想要及到人的心意,因为在道德的领域中,我是对我本身存在的,在这里暴力是没有什么意义的。”[7]相对而言,法律以其特有的权威性、严厉性、普遍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道德层面的缺陷。恩格斯也说:“外部世界对人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这种形态变成‘理想力量’”。[8]

(四)教育以人为本,必须加大对就业成本教育的投入力度

加强就业教育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成为就业成本教育控制的最重要任务。首先,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经费“瓶颈”,要从财政加大对就业成本教育的投入,购买各种必要教育材料设备,进行有效教育、社会就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控制就业成本的有效途径;其次,对高校德育工作者、就业工作管理者接受再教育进行资金扶持,他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再教育,才能在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积极进取、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提升自己就业成本教育控制能力和抗御市场经济风险能力,促使社会进步与经济蓬勃发展。正如我国宋代思想家朱熹主张:“孝、弟、兹”等家庭规范,强调人首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感化或教育家庭成员或他人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再次,加大政策上扶持力度,要改变以往政策上的模糊或隐性化,应在行政决策时对教育制度的制定更加明朗化,以及推出更多优惠、倾斜政策,加强人性伦理关怀,拉动国家教育这根动脉,合理利用社会有限资源振兴社会经济的发展。

[1][4]李建华,钟亚.论道德效力[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1996,(4).

[2]常立农,甄凌.试论技术的社会控制体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3]叶郁.公共行政道德建设浅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5][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6][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1-112.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97-9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先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232.

猜你喜欢

诚信道德成本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