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以湖南警察学院“忠、真、智、勇”校训为例
2011-08-15刘佑生
蔡 君, 刘佑生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
——以湖南警察学院“忠、真、智、勇”校训为例
蔡 君, 刘佑生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等,其对警察文化、警察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忠”要求人民警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爱岗敬业;“真”是指导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智”提高人民警察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勇”要求人民警察见义勇为,具备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
传统文化;价值取向;警察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其价值取向主要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勇”等。警察作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强力工具,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总是按照他们的利益需要建立警察队伍,其建警思想、治警文化都脱离不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警察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指导作用。警院校训是警察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以湖南警察学院“忠、真、智、勇”的校训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警察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忠”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强调“忠”。“忠”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过17次,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忠”这个道德规范。《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忠”作为道德规范,不仅包含着个人对国家、民族的忠,还包含着个人对职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规范。今天,我们的社会很需要这个“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本职工作,对人忠厚老实等等。
传统文化中的“忠”对于警察文化的建设,有其极其重要的价值作用。我国的《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人民警察的职责是维护好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必须始终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传统文化中的“忠”主张的是为国家、为社会的“公忠为国”精神,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强调以国家、社会利益作为行为的价值标准。“去私为公,舍家为国”(贾谊《治安策》),“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等都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这一精神与人民警察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一致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人民警察的本质要求,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忠”与培育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中的“忠”还十分强调职业活动中的敬业精神。孔子曾多次谈到的“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君子敬而无失”(《论语.颜渊》),都是指对待工作要严肃恭谨,尽职尽责,而不能玩忽职守,懈怠散漫,应在其位,谋其政。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于人民警察来说尤为重要,人民警察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如果不能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重担,甚至会放纵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认真研究和吸取传统文化中忠于职守、“敬事而信”、“行之以忠”的积极因素,对培养人民警察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真”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
对真善美的探索和沉思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永恒主题,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达到真善美统一的“自由人联合体”。什么是真?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真”的心路历程。
做学问,孔子讲究求真务实,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不了解的事情不装懂。子路问鬼神之事,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连人间的事都没弄清楚,怎能谈鬼域之事?”子路又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有关生命的奥秘都不知道,怎能知道死后的情景呢?子贡问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孔子幽默地说:“你想知道死人有没有知觉,等你死了以后就知道了。”樊迟请学种庄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论语·子路》)樊迟又请学种菜,孔子说:“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可见,孔子不对未知世界下结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强调实践的作用。老子也追求“真”,他追求的“真”即“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那么,作为天、地、人根据的本来如此的“道”是什么呢?整篇《道德经》中,老子从未给“道”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道经》)因此,“道”无规定性,但它作为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是超越性的最高准则,人们对“道”的掌握即是对真理的掌握,就是“求真”。老子的“美”和“善”一样,都是由“真”派生的,是“道”的特征的表现,可见,老子也注重求“真”。
传统文化中这种求真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指导我们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真与实,是万事万物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一要求,有真,才谈得上善与美;有实,才有诚信与秩序。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力度的加大,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影响稳定和社会安定的“群体访”、“严重刑事犯罪”、“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及“交通消防繁重”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突出,人民警察的职责任务是繁重而复杂的,要做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就必须要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大力倡导说真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三、中国传统文化“智”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尚智,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尚智思想中加以分析。孔子的“知(智)仁”统一思想中体现了尚智精神。“知”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仁”中有“知”。据载,令尹子文,陈文子是两个不错的官吏,一个尽职尽责,一个清正廉洁,因此,有人问孔子,这两个人达到了仁的水平没有,孔子以未达到智的水平加以否定。有时,又“知”中有“仁”,《论语里仁》里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都说明孔子的“仁”与“智”是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孔子竭力提倡推崇他的核心思想“仁”,实际上也就是竭力推崇“智”,这种尚智就是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孔子的“重教重学”思想中也包含了尚智的精神。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提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获取科学知识,达到聪智的程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又说:“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论语·阳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是强调学习知识在实现“仁”、“智”过程中的重要性。孔子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是与他推崇聪智,轻视不学无术的愚昧分不开的,但孔子并不认为聪智的人与愚昧的人本身也是固定不变的,恰恰相反,孔子认为愚昧是可以通过教化和学习得以改变的,这从他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性相近也,习相远矣”(《论语·阳货》)的思想中可以得到说明。孔子不仅尚智,还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在孔子那里,“智”已经是一个明智的道德规范,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智慧的积淀和浓缩离不开探索性、思考性的学习,只有大胆地对“天经地义”的命题发问,人的智慧才能得以开发与拓展。人民警察智慧的培养与人民警察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智慧蕴涵着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特征。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人民警察必须具备“智”的素质,因此,人民警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业务素质,成为智慧型警察。
四、中国传统文化“勇”的价值取向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勇”蕴涵着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是一种敢于担当,无所畏惧、悲天悯人的高贵品德。孔子的“勇”是一种实践精神,孔子认为,“勇”不仅是一种外在行为行动上的勇敢,而且是心灵上的不惧不怯,同时他把“勇”也作为人的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勇者不惧”、“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他认为勇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仁”、“智”相提并论,没有“勇”,“仁”也就彰显得并不完整。在孔子看来,“勇”也有很大的道德缺陷,“勇而无礼则乱”,“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即“勇”是不能单独施行的,加以其他的道德规范和精神限制。在“义”和“勇”的思想基础上,孔子主张见义勇为,主张为义而敢作敢为,见危授命。“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在需要主持正义时,就应该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勇敢地去做,即使有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应该表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孔子的见义勇为思想直接为以后的儒家见义勇为精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其影响下,孟子、荀子都对见义勇为作了比较完整的建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对于培养人民警察树立正确的勇敢观,培养人民警察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人民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具危险性的职业,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既要有“勇”,又要有勇有谋,有勇好学,勇而有义,勇而有礼,把“勇”和“智”、“仁”等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勇敢观,还要把“义”和“勇”结合起来,见义勇为,要有临危不惧、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如果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就不可能完成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因此,培养人民警察的见义勇为精神和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渗透到警察文化建设中还有很多方面,如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重义轻利”的精神、“民本主义”的精神等等,都对警察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影响。“忠真智勇”作为湖南警察学院校训对培养人民警察的素质、警察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探寻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影响,从而加强对警察文化、警察队伍的建设显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Key works: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value-orientation;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ce organ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Police Organ——with the example ofacademic slogan ofHunan Police Academy
CAI Guo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410138)
W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re"Loyalty","Filiality","Love","Duty","Etiquette","Wisdom","Honesty"and"Bravery",which can provide practical guid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ce team and police culture."Loyalty"requires the policemen to be loyal to our country,our people,their career and jobs;"Honesty"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uidance to the police organs;"Wisdom"can help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and working levels;"Bravery"calls for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just and bravery 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dangers.
D631.19
A
2095-1140(2011)06-0129-03
2011-08-25
蔡 君(1968- ),女,湖南株州人,湖南警察学院政教部教授,硕士;刘佑生(1964- ),男,湖南祁阳人,湖南警察学院政治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高校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王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