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带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本校学报创刊头十年之回顾
2011-08-15葛楚英
葛楚英
本校学报创办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的历程,可以说有艰辛,有探索,有领悟,有成果,路是越走越明,越走越宽的。
我于1981年接受学报主编的任务,至1991年止,整整十年。十年中,我所完成的任务,仅仅是搭起了一个学报的架子。不过,回顾起来,这个架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搭起来的。
现在还清楚记得,任杰院长交给我任务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是有人在报纸、刊物上引用了我们学报文章的几句话,就是你的成功。”乍一听,觉得很轻松,不就是有几句话被人引用么?但仔细一想,要担起这个担子并不容易。没有质量较高的文章吸引读者,谁无缘无故来引用学报中的几句话呢?质量较高的文章又从何而来?
学报初办,毫无名气,外稿不会来,只有自力更生,组织以教师为主的校内人员写稿,但校内教师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文稿的质量就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作为一个高等学校的学报,水平不能过低,总得有几篇能够引人注目的文章。但那时,我们学校是文革后刚刚兴办不久的师专,教师基本上是从下面的高中或中师调上来的,一般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学,偶有一点独到的见解,随堂一发挥,也就过去了,很少有人想到要写成文章送到报刊上去发表,而且,那个时候发表一篇文章,也不那么容易。这一点,我个人是深有体会的。话说回来,学报非办不可,好文章非有不可,怎么办呢?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开展科研的问题。我当时在中文系主持工作,便与有关同志商讨这个问题。多数人表示理解和同意,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我们这类学校没有条件搞科研。
因为提出异议的人不多,办学报又势在必行,没有展开大讨论,就来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办学报。现实是回避不了的,作为高等学校,其教学内容必须含有科研成分,而高等学校的学报,其文章也必须含有科研成分。教学,科研,这两者如何结合,如何互动,这对于新办高等学校,对于新办高等学校的学报,又是必须明确的。在冥思苦索之际,突然一条思路浮现在眼前,在我们这类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该是:
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所谓“以教学带科研”,就是教学不照本宣科,应该是既有本本,又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加以阐述,写成文章,投给学报(没有硬性规定,只是欢迎)。这样,教学就带动了科研。于是,科研的某些结果又加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拓宽了教学对象的视野,激励了他们的求知欲,就收到了以科研促教学的效果。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二者构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坚持下去,不仅教学质量会有提高,科研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程度也会加深,写出来的文章多了,或投学报,或投外刊,就可以看需要而定。
以上的有关认识,只是我个人面对当时实际情况的一种应对思考,现在归纳得比较完整一点,但基本精神是没有改变的。认识确定之后,在中文系作了一些宣传和组织工作,也向外系的某些人士作了非正式的表达。这样一来,效果就显现出来了:第一期学报共收到了约30多篇稿件。
学报终于创刊了,质量呢?
第一期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有3篇,以后连续若干期都有上的。
外校学报开始转载我们学报的文章。例如河南郑州大学学报就转载了一篇,这篇文章传到香港,香港的《新民晚报》还作了简单的报道。
有些文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学报连年得到上级的奖励。这点成绩在现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不过,在那百废待举的年代,却也留下了艰辛的脚印。不特此也,学报办起来之后,科研真的带动了教学,教学研究加强了,讲座多起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教学科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择其要者而言之:
学校成立了古籍整理小组,编写了《李白安陆十年研究》一书,书中的多篇考证、分析论文,引起了社会同行的密切关注,在四川江油召开的一次研究李白的学术大会上,十本赠书,一抢而光,索书者络绎不绝。
中文系主编了全省师专中国古典文学教材,云南曲靖师专也采用了这本教材。
中文系还编写了中学课本中古代作品分析。当时的许多中学就购买了这本书,其中湖北某名校购买了几百本。因为购数不少,为学校增添了一点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向学报投稿的人多了。以前提出异议的老师投稿了,学生中也有人投稿了,外稿也越来越多了。至此,稿源问题得以解决,从全面看,质量也有所提高。
十年历程,转瞬即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办好学报,个人有一点切身的体会,体会不一定展示规律,说句套话:仅供参考。什么体会呢?要办好学报,就必须敢于发表有独特见解的文章。所谓有独特见解的文章,表现在:对某一个社会问题或学术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文却能力排众议,独树一帜,以深层的理论和精确的证据摆出自己的见解来。例如当前国家提倡反对“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赞成者一般流于泛泛之谈,反对者则或明或暗,捧媚俗之明星,推反对之实质。此时正需要不断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为国家摇旗呐喊,为建设文明社会出力。又如:一个孔子,研究了两千多年,但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到底是好是坏,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也需要不断有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为传统文化涤垢去污,还其本来面目,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当然,有独特见解的文章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因而学报也不容易收到这类稿件。但不容易不等于没有,我相信三十年来,我们的学报一定发表了不少这样的文章,特别是近十年,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更大的开放与自由。当我们回想起三十年来我们学报有多少文章发生过积极的社会影响时,那一定会增强我们的信心,使这类文章多一点,再多一点,使学报能起着对内促进教学,对外改良社会的作用,也许这就是我们办学报的主要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第一要有谦逊心,却不能有自卑心。在科研领域,任何狂妄自大,都会导致失败;但如果自己把自己定为弱势群体,认为发表独特见解是权威的事,是名牌的事,是大牌的事,那思维就要受到不应有的约束,本有的也被拦着出不来了。众所周知,现实绝非如此,规律也绝非如此。第二要有法律意识,却不能有恐惧心态。发表独特见解的文章,其中有的可能要批驳某些观点和行为,采取谨慎的态度是必要的,就是要做到四个字:有理合法。所谓有理就是,所发表的文章是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的文章;所谓合法就是,所发表的文章是不以造谣、漫骂、污蔑等手段伤害他人的文章。在这个基础之上,该发表的就要发表。如果怀着恐惧心理,一想到触犯某某,可能惹祸,该发表的也不敢发表。那就有点不符合办学报的目的了。
案头摆着学校的近几期学报,常常翻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情趣。那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见地,精湛的表达,使我不由得不产生今非昔比之感。在此谨以至诚之心,祝我校学报与时俱进,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