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会类专业适应“双证制”教育的教材建设

2011-08-15郭少英陈艳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财会

郭少英 陈艳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高职财会类专业适应“双证制”教育的教材建设

郭少英 陈艳峰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 056005)

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针对高职财会类专业适应“双证制”教育的教材建设问题,对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制”效能及研发与之相适应教材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论证,探讨了高职财会类专业适应“双证制”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双证教材研发思路与方法。双证教材的开发是对传统的教材建设的挑战,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双证教材建设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教材建设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发挥着“通行证”的作用。实行“双证书”制度,使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并重,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快适应“双证制”教育的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效能分析

1.职业资格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独立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鉴定评价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按照现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分类,共分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五级。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力度

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了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使职业流动成为可能。完善的考试机构,严格的考试制度,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社会享有了良好的信誉。高等职业院校在统一行业技能标准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制订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考核方法,在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技能要求,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能力。

3.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种具有权威性的社会证明,成为劳动者求职和单位用人的依据。对于学生个人,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自身技术水平和从业能力的有效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手段。对于用人单位,职业资格证书是降低用人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无疑可以缩短毕业后的岗位适应期,从而很快进入角色,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显然,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适应”双证制”的教材研发必要性

1.教材是实现“双证制”教育的媒介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而且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对高职教材的内容体系做进一步研究,解决高职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考核融为一体的问题,是推进“双证书制”在高职教育中扎实进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保障。

“双证制”下高职教材必须关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作“岗位”或“研究项目”,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实现教材知识传授,另一方面体现职业属性。因此,“双证制”下的高职教材,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具有实用性特点,即面向行业,贴近地方经济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职业性特点,即针对具体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特性进行教材编写;具有综合性特点,即打破学科界限,关注相关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发展,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从而使得教材成为实现“双证制”教育的媒介。

2.“双证制”实施有赖高职教材建设的超前性

“双证制”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这些教材一般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相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偏多,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缺乏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因此,理解掌握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点并转化为课程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才有可能推出通、融结合,适应“双证制”实施的教材。

三、适应“双证制”教材研发思路与方法

1.设置“双证制”课程,构建适应“双证制”的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适应“双证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通过设置“双证制”课程来实现。“双证制”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可能是一门或一组课程。设置“双证制”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内涵),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考核点相结合,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又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涵盖职业资格要求与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综合各种学科知识,突出对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

2.双证融通,规划教材体系结构

适应“双证制”课程的教材开发,可能是针对一门具体课程的开发,也可能涉及整个课程体系的系列教材开发。要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程序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教材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教材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教材开发应该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程度,进行两者内涵的对比分析,从而设计规划教材的内容体系。

职业资格标准是从劳动者而不是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它不包含对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的评价,不能直接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使用。因此,在研发“双证制”教材的时候,必须考虑国家学制系统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标准,并延伸至职业资格标准,综合分析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岗位技能要求,由此确定课程目标并设计规划教材内容体系,达到既能够提供培养学生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素质,又能满足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职业规范和标准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

3.必须够用为度,模块化组织编撰教材

教材内容包括课程对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两部分,一般来说,专业知识部分国家学历证书要求的标准一般会高于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并具有系统性特征。而专业技能部分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通常针对性较强、实务操作要求比较系统化。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必须够用为度,充分满足国家学历证书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技能考核的要求,以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发教材。在分析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学历教育前提下形成教材功能目标,围绕职业资格能力标准要求下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相关实践知识(技术知识)、理论知识、知识拓展及训练与练习内容体系,采用模块化方式组织教材内容。也就是说,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标准化单元,当新技术及新的职业能力标准出现后,及时并适当增加、删减或更换其中某个模块,以构成满足不同专业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四、高职财会类专业“双证制”教材研发分析

1.高职财会类专业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普遍设有财会类专业,并且在校学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针对高职财会类专业的双证书教育十分重要,研发满足与之相适应的双证教材也十分必要。按照国家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高职财会类专业设置目前有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9个专业,培养目标总体来说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技能财会专门人才。面向就业岗位,涉及到的从业资格证书一般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对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准入资格。

未来职业生涯涉及到的职业资格考试一般是初级会计师和会计师职称考试、经济师职称考试。此外,为了适应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要求,学生还可以考取UFIDA用友软件应用证书等财务软件应用证书。

2.高职财会类专业双证课程的设置

高职财会类专业基于“双证制“教育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与之对接的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通过整合课程体系设置双证课程来实现。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第一学年应注意从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奠定学生的素质基础、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一般会安排会计从业资格、统计从业资格等证书考核相关课程,如设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统计学基础课程;第二学年重点实施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着重专业知识学习及专业技能训练,一般会设置专业针对性较强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的专业课程,如针对初级会计师和会计师考试要求设置中级会计实务(内容包括出纳岗位实务、财产物资核算实务、债权债务核算实务、资本与基金核算实务、财务成果核算实务、总账与报表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等课程,针对财务软件操作技能考核要求设置数据库、财务软件等课程;第三学年,立足就业岗位,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专业知识技能前提下,一般会设置顶岗实习及综合毕业设计项目等课程。这些双证课程是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承担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双重任务。此外,为了提升能力培养及训练力度,通常还会同步设置实训课程教学模块,完成会计岗位实训、各类会计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这种通过设置“双证”课程建构的课程体系能够进一步突出高职财会类专业岗位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使“双证制”教育得以实现。

3.高职财会类专业双证教材开发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确定了双证课程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要从系统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规划各门双证课程对应的教材的内容体系,使之能够满足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双重要求。首先,需要解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等考纲内容,与财会类专业课程建立模块化的对应关系。然后,从学历教育、资格证书考试双重角度分析,设计规划各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内涵要求,达到财会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这两步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着手教材的编撰工作了。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材内容要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在实现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与会计职业考试大纲对接的前提下,达到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目标,教材内容编撰落实到具体的财会类工作岗位上,使职业岗位要求清晰地体现在教材中。此外,为了切实提升教材的内涵质量,教材的编撰应当是高职院校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任课教师与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企业总会计师等共同完成,这样才能准确解读财会类工作岗位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从而设计出相应工作岗位的知识点与操作规范并编入教材中,达到教材开发的目标。

总之,为了实现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基于“双证制”教育的教学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双证教材是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并积极投入到教材建设工作中。

[1]许远.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2]壮国桢.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优势、难点与突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3]窦现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对职教发展的影响[J].职教论坛,2002,(5):9

[4]毛波军,杨相栋,李晨涛.高职会计专业“双证书”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解决方案的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6):55

F234.4-43

A

1009-5462(2011)04-0074-03

2011-11-18

郭少英,女,河北邯郸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校:张勇]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财会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再取消3项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