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方法与效果提升途径研究*

2011-08-15胡岚蒲洋陈艳平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情感

★ 胡岚 蒲洋 陈艳平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的语言、态势语以及教具等表达方式。思政课教师的语言锤炼艺术、教师态势语的运用、教具的使用等是影响思治课课堂表达效果的三大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方法也因三因素的不同作用而表现为不同的方法:

(一)言语表达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语言表达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高校思政课“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语言上的总体要求是流畅、准确、清晰、生动和亲切,基于授课内容的不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生动表达、情感表达、诙谐表达、激情表达、透辟表达等。

1、生动表达——言之有物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要如潺潺溪流般轻柔舒缓地淌入学生心灵,给学生的心灵以纯净和启迪,就需运用生动式表达,在描述客观事物性状、特征,阐明理论的要义,分析社会问题时入木三分,做到“言之有物”。生动的语言往往依附于形象的修辞,如比喻、夸张、拟人、类比、成语的引用、故事的讲述、名言的援引等。灵活运用生动的语言,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带领学生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美妙。

2、情感表达——动之以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政课的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政课教学中,只有找准学生对家庭、集体、民族、国家等方面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尽心设计,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使思政课成为学生心灵的雨露和阳光。

3、诙谐表达——悦之以趣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思政课教师恰当地运用诙谐有趣、妙语连珠的语言,来阐述事物的性状,揭示事物的实质,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本质,能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演绎,刻板的灌输变成灵活的推理,使沉闷的课堂变成多彩的舞台,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愉悦的课堂中汲取知识,受到启迪。

4、激情表达——说之有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善用激情教学的思政课教师教师,拥有如话剧演员般的表现力与震撼力。教态透着自信,语言铿锵有力,语音抑扬顿挫,情绪激昂饱满,学生较易受到感染,从而成功地把教师的内心独白转化成“观众”精神世界的激荡与共鸣。

5、透辟表达——晓之以理

思政课课堂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重要舞台。透彻和精辟的语言,是围绕问题的层层剖析、是面对现象的因势利导,是引导学生的循循善诱,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自觉。透辟语言的力量在于用词的精练,说理的深刻。如讲述人生目的时引入案例——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寥寥两句,道明了人生目的:人活着不只是生物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

(二)非言语的课堂表达方法

非言语表达,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首语、身姿、表情等。非言语表达如同言语表达一样,也是信息的载体,起着传播知识、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作用。

1、首语。首语,顾名思义,是用头部活动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态势语。首语最常见的是点头和摇头。点头,表示肯定、赞同、嘉奖、满意、理解和顺从;摇头,表示否定、拒绝、不满。思政课教师恰当运用首语,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给学生直观的信息反馈,强化学生的行为。

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折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倾向、思想动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明了眼神在传递信息时的神奇妙用,它是人类深层心理情感的自然表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用眼神驾驭“观众”的注意力与情绪的变化,在眼神的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传递、智慧的熏陶和情感的交流。

3、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思政课教师运用适度、自然、温和的表情,可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亲和力,提高教学效果。

4、手势。培根说:“手势是口语表达的第二语言”。思政课教师的手势语应简约形象、明确精炼、自然和谐、频速适度。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可运用的手势语是丰富多样的。有表达肯定、否定、疑问、感叹、惊喜、痛苦、羞愧等思想感情、意向和态度的情感手势;有模拟事物形状的象形手势;有明确具体对象和事物的指示手势;还有表达抽象概念和特定内涵的象征手势。

5、身姿。身姿包括手臂以外的一切身体动作,主要分为站姿、坐姿和步态。站姿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姿态语。站姿能反衬教师的能力与自信,分为自然式和前进式。“站如松,坐如钟”也适用于思政课的授课教师。教师的站立应挺拔、轻松,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坐姿应端庄、周正;步态宜舒缓,步幅要适中,不宜频繁,才能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

(三)教具展示

思政课课堂上运用的教具主要是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实物的展示、其他简单道具的运用等。多媒体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表格、动画、影音等资料获得了较传统教学的比较优势,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补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达到理解和接受的目的。实物与其他的简单道具,都是易获得或易制作的一切物品。

二、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效果的途径

前文所述,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表达,主要有语言的锤炼、态势语的运用和教具的使用,这些貌似课内的功夫,也受“功夫在课外”的因素影响。

(一)课外的功夫

1、知学生之所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大学生想听、可亲、真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课,必须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回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释然学生的现实困惑,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弥补学生的思想及理论缺失,使理论阐述鲜活生动,使课堂因学生的认同和喜爱而富有生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引航灯,成为纷繁芜杂的现实下慰藉大学生心灵的良方。

2、明教材之所示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少不了灌输,需要教师把知识讲授、社会问题及学理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教材体系转换为自身的教学体系。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地洞明教材的逻辑体系,明确全书的逻辑起点、主题、主线、清晰各章节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章节目在全书的地位等。这样宏观地体系把握,才能使所授知识相互呼应又相互论证,又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习惯,使学生避免知识的零散、片断和孤立,实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3、练卓越之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被大学生所喜闻乐见,除了理论本身的魅力外,还取决于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是否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等非权力性影响力。一般说来,理化课教师个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倘若不足,尚不至于颠覆学生对理化公式、原理和定律的坚信,但思政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薄弱,则不仅使学生不亲近、不尊重、不爱戴思政课教师本人,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授理论产生强烈地质疑,导致学生丧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丧失对党领导的信心、丧失祖国实现伟大复兴、繁荣昌盛的信念。

(二)课内的功夫

1、锤炼语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易被贴上“意识形态性”、“政策性”与“灌输性”的标签,难使学生自觉地亲近。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需要具备极高的语言素养,锤炼高超的语言技艺,方能避免该课程与学生的疏离,使自己教得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教师应做到:分析概念时,清晰准确;论证原理,逻辑严密;交待历史,脉络清晰;歌颂英雄,铿锵有力;描绘战斗,激昂慷慨;正视失败与耻辱,如泣如诉;叙述事实经过,抑扬顿挫,张弛有度。

2、精心设计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将其借鉴到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即是授课三阶段的要求——巧于导课,深于课眼,精于结语。导课即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可以是名言、故事、案例、小品、诗歌、谜语、漫画、音乐导入等。成功的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导课是为引导,是为着课眼内容服务的。课眼即所授内容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重、难点问题的掌握程度直接关联到每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到学生对后续理论及问题的理解和学习,教学过程中,要围绕重点,对内容进行逻辑性的梳理,组织讲授内容;分析难点,研究如何论证。课眼的突出强调,并非“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描述上的绘声绘色,说理上的深刻透彻,应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一堂成功的思政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前奏”和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结语。精炼的结语,能强化重难点,帮助学生咀嚼、回味、反思,消化所学内容,达到“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效果。

3、巧用态势

态势语言是相对于有声语言的特殊语言,它通过首语、眼神、手势、身姿、表情等向外界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教师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眼波流转、神色变化、都反映着其心理活动,传递着丰富的信息。适时地运用态势语言,能在思政课的教学中,突出直观性,表明情感倾向,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钻研教法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灌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不可或缺的,但不能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还需巧妙地运用多元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视频教学等,发挥多元教学方法的整体效应,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法,使学生学有所获。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广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实现“明理、激情、启思、导行”的使命,需要身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课内外下足功夫,不断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表达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情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