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工作研究
2011-08-15冯振业
★ 冯振业
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主体的高校政协委员,其政治参与增强了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他们对政治权威的认同。积极探索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队伍的管理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其履行委员职责、参政议政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是统一战线培养、选拔代表人士的源头和重要基地。因此,必须做好推选符合条件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各级政协担任政协委员的工作。
1、推选党外政协委员,有利于坚持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共同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通过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使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纳入到政治体系之内,从而有效地协调和整合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能否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推选这些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政协或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
2、推选党外政协委员,有利于优化各级政协的组织结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政协是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重要场所。推荐优秀党外知识分子担任各级政协委员,既可以提高整个政协委员队伍的素质,也有利于对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监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推选党外政协委员,有利于团结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奋斗。推选优秀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委员,在党外人士与各级政协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发挥党外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的特点,通过他们去团结和影响其各自所联系的那一部分群众,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4、充分发挥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优势,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有序政治参与。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阶段。公民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也在不断增强和扩大。高校政协委员在政治参与中具有视野优势、人才优势、态度优势、群众优势。他们置身广大专家学者之中,能够摆脱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针对各种社会现象坦诚直言。发挥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这些参政议政优势,把握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民主要求,通过各种形式,使社会各群体中个别、分散的意见、要求和见解,有秩序的表达出来,这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队伍的现状
1、综合素质高。高校党外政协委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体现为学历高、知识层次高、职称高,多数为各自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高。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强,思想丰富。
2、视野开阔。高校党外政协委员中,很多人有过出国留学、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或者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专业经验丰富,与学界交往广泛,联系密切,信息灵通,容易接受新观念,特别敏感于他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和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
3、参政议政热情高。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大多生活在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中,民主意识普遍较强,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反腐倡廉活动等要求比较强烈,并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热心高校事业发展,对于依法治校、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较高;同时,积极寻求参与社会事务的舞台,寻求表现自我、发挥作用的机会,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4、社会责任感强。高校政协委员是高校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他们具有广大教师关心社会、忧国忧民的优良品质,经常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对一些社会公共问题及政治事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
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亟待改进的方面。
1、重推荐、轻教育管理。高校作为党外政协委员的推荐单位,已经充分认识到推选党外教师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做好政协委员推荐后的后续工作还需加强与各级政协的联系。
2、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业务发展与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学科、人才竞争的加剧,广大教师都普遍面临比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力。同时,社会方面对高校政协委员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们在参政议政中能够提出高水平的提案。个人自身业务工作与社会参政议政工作在时间上和精力上会有冲突。如何保证高效率、高水平地参政议政是每位政协委员都会面临的问题。
3、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社会接触面还不够广,难以开展深入的调研活动,制约着其更好的发挥作用。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由于本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除业务工作范围之外较少接触到社会实际,其社会活动往往局限于本单位、本行业,与其它单位和行业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信息来源少。个人的本职工作也造成他们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积极的社会接触和科学全面的社会调研。
4、缺乏全力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良好氛围,影响高校党外政协委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由于一些单位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干部对政协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甚至有错误看法,认为政协委员提意见、批评是在找麻烦等,还有一些单位轻视政协委员的作用,对委员正常的履职工作不配合、敷衍了事甚至是人为地设置障碍等等,各种原因使得政协委员的提案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积极性。
5、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理性参与和激情参与并存,影响着其参政议政质量。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在其政治参与过程中既存在理性参与又存在激情参与的现象。知识分子自身思想复杂化、思维跳跃化等一些特点在个别高校党外政协委员身上也有反映。对社会问题的理想化,在政治参与中可能表现出一种激进的特点。而一旦愿望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从而转向对社会对政治的相对冷漠。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
1、高校党委应提高认识,重视党外政协委员队伍的建设。作为党外政协委员的推选单位,高校党委应从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支持政协工作,承担起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重视本单位党外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单位党外政协委员的作用。同时与各级政协通力合作,共同做好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
2、把握入口关,严格政协委员选拔程序。推荐和提名是确定委员人选的基础工作,要严格规范提名过程,严格按照民主、公开、择优的程序,将德才兼备、代表性强、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真知灼见的党外教师推荐到各级政协。在推荐过程中要严格考察备选人是否具有政协委员的必备条件,考察其参政议政的实际能力,了解被推荐者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同时要考察被推选人的群众基础。
3、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党外政协委员后备队伍。各级政协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为保障换届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党委应有计划的逐渐建立一支党外政协委员的后备队伍,有目标和有计划的系统培养,加强后备人员的政治阅历、参政意识、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着重培养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4、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政协委员履行职责。高校要关心党外
*政协委员的业务成长和发展,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支持他们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人生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同时,注意从大局和政协委员队伍自身建设考虑,在关心和支持这部分教师的业务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好各方面的保障;积极宣传优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事例、宣传政协委员履职情况和本职岗位上的先进事迹,使党外政协委员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5、配合各级政协机关,加强对党外政协委员的工作管理,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校政协委员属于新一代党外知识分子,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自身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和老一代党外知识分子相比,其成长环境、经历都有较大不同,更加需要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意义。新一代党外政协委员在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刻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政治责任,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特别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应注重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引导大家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全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理论素质和政治觉悟;学习和理解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理论,使高校政协委员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己任,作社会政治参与的楷模。
6、积极为高校政协委员接触社会创造条件。鼓励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的各种座谈会、专题调研、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直接与各级领导、各部门、基层群众交流沟通。拓宽政协委员主要通过所在单位、群众来信、媒体报道和视察等渠道了解民意的途径,各级政协机关应向社会广泛征集提案线索,拓宽渠道、扩大政协委员的社会接触面,使政协委员的提案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更加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形成各级政协委员与市民、各界人士的互动。再次,鼓励政协委员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博客等新媒介形式与社会大众广泛接触,主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呼声。
7、逐步建立起党外政协委员的履职考核程序。各级政协本身没有对政协委员的行政管辖权,缺少激励或者约束等直接手段。作为政协委员的推选单位,高校可以逐步尝试建立起政协委员的履职考核档案,规范考核程序、时间、内容,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握党外政协委员履职情况,不断增强他们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责任意识,督促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
总之,高校政协委员是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之一。认真做好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有助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参政议政队伍,调动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