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思想探析※
2011-08-15李良明
李良明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党建研究·
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思想探析※
李良明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陈云同志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前后地位的变化、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出,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要维护党的法规,坚决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腐败。他的这些思想,对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尤其是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长远指导作用。
陈云;执政党党风;思想研究
陈云同志在1980年11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开宗明义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1](P245)20年过去了,今天重温陈云同志的讲话精神,更感到他的这一思想高远深邃,对执政党党风建设,尤其是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长远指导意义。
一
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不是偶然的。其时我国改革开放还处在初始阶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的同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等),开始腐蚀少数意志不坚定的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陈云同志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向全党发出警示,强调了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实际上是明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将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长期进行下去。
之所以“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陈云同志看来:
第一,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地位是不同的。党在全国执政以前是在敌人统治下的地下党,“那时作一个党员就有杀头的危险,根本谈不上什么物质享受;在苏区的党和解放区的党,大家忙于打仗和支持战争,另外,也没有什么物质可以享受”[1](P294)。但是,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1](P295),从而背离民心,失去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作风是水火不相容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突出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原因。而现在有些人,包括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在内,忘记了党的先进性性质,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为了私利,‘一切向钱看’,不顾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甚至违法乱纪”。如“投机诈骗,贪污受贿,非法致富,以及在同外国人交往中,不顾国格人格的现象等等”[1](P306),陈云同志严肃地指出,对于这些危害社会主义建设,败坏党风、社会风气的歪风邪气,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否则,“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1](P310),这就势必消磨党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而丧失党的先进性,使党难以承担起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样,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因此,“整顿党风这件事,不可掉以轻心”[1](P305)。
第三,中国共产党处于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毋庸讳言,自20世纪末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走向低潮。前苏联改革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盘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果使改革变成了改向。
作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在前苏联解体前,就密切关注着苏联的改革,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一再强调要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尤其指出“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1](P302)。陈云同志还回顾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党风的巨大变化,深刻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最近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恢复了党的优良传统,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看来我们党大有希望。我们放开眼界看看全世界,各种观点的共产党都在我们面前。为什么说我们党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是九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党是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处于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流砥柱。只要我们党起到了这样的作用,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就有了保证。所以,我认为,我们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负有很大责任。”[1](P219)正因如此,“抓党风的好转,仍是全党的一件大事。”[1](P305)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全世界承担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党的历史使命,不辜负世界革命人民的殷切希望。
由上可见,加强党风建设,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二
那么,党风问题怎样“抓紧搞,永远搞”呢?陈云同志也有深刻的论述。
1.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第一,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陈云同志指出:“现在有些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忘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同我们“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应引以教训”。他强调说,应当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这种宣传教育不能有丝毫削弱,还要大大加强”[1](P306)。他说,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才使党始终有战斗力,使革命取得了胜利,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在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1](P307)。如果各级党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所以陈云同志说,“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在社会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总之,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他进而指出,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等等,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对于这些人,我们要进行批评教育”[1](P295)。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1](P309)。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第二,提倡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认真学习革命理论。陈云同志回忆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倡学习马列著作,特别是学哲学,对于全党的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指出:“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他还特别强调:“要选一些马恩列斯的著作。也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1](P257)
2.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要维护党的法规,坚决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腐败
陈云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1](P219)。围绕这个中心思想,他着重论述了如下思想:
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章规定的党的组织原则。陈云同志指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原来是吃过苦的,搞一言堂。我过去说过,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讲错话不要紧,要是开起会来,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有同志提不同意见,党组织应该允许,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好现象”[1](P247)。他又说:“民主集中制是既要民主,又要集中。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我看这不是坏事。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允许不同意见的辩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一边倒,我认为不好。这是讲民主方面。但是,又必须有集中,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一事无成。没有民主不好,没有集中也办不了事。”[1](P242)因此,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的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陈云同志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做起来很不容易”。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缺乏民主的传统,又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专断作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对民主集中制缺乏深入研究,对什么是民主、什么是集中、如何处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等理论问题还不十分清楚。正因如此,陈云同志特别要求新进各级领导班子中的青年干部,“要注意学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1](P307)。陈云同志的上述思想说明,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实行有效的监督,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有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此,党的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再证明,凡是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就向前发展,反之就受到挫折。早在1962年,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陈云同志就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说:“我们常讲实事求是。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1](P197-180)为了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还提出了全面、比较、反复的六字方针。所谓全面,就是看问题要注意防止片面性,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观察。所谓比较,就是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这样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所谓反复,就是作了比较以后,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这就是说,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下反复考虑的时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极力推行极“左”路线,背离实事求是,严重败坏了党的风气。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由于“左”的错误积重难返,仍一度继续束缚了一些党员和干部的头脑,使他们不能从“左”的迷雾中迅速解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陈云同志1978年12月10日在《关于当前经济问题的五点意见》中大声疾呼:“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1942年我养病的时候,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弄清‘实事’并不容易。”[1](P271)这是因为,要弄清事实,就必须下大气力进行调查研究,而且还要有敢于坚持真理,具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陈云同志的一生,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一生,堪为全党的楷模。
第三,坚决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腐败。坚决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陈云同志就指出,“充分利用外国有用的东西加快国内建设,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要充分注意对外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东西……现在看来,防止消极后果的工作还做得不够”[1](P294)。他指出,大吃大喝,送很贵重的礼品,以及其他种种为谋取小公和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不正当手段,这些就是消极现象。“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不进行必要的管理教育,这些现象就有可能泛滥成灾,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1](P299)。他还强调指出,虽然我们绝大多数的党员是不谋私利的,但因谋私利而犯法、犯错误的党员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数量。“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1](P295)。所以,对严重的犯罪分子,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1](P245-246)。他又坚定地说,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抵制和清除腐败丑恶现象,“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不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对于危害社会主义建设,败坏党风、社会风气的歪风邪气,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除了追究那些为非作歹的个人外,还要追究那个单位、那个地区党委的责任,包括纪委的责任”[1](P310)。
为了预防腐败,促进党风进一步抓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陈云同志特别指出,一定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两个文明一起抓。“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1](P301)。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所以,“任何单位,任何领导干部,如果忘记或放松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严重的,甚至会脱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是很危险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有好的党风。“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总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要同一切违反共产主义理想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1](P302)。
与此同时,陈云同志又提出了大量提拔培养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党中央当务之急的主张,“以便把班交给确实可靠的人”[1](P282)。并勉励革命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应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1](P288)。“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切不要在家乡人面前有什么架子或者有越轨违法行为,这是决不允许的。你们必须记得共产党人在国家法律面前是与老百姓平等的,而且是守法的模范。革命党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决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想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党员的资格”[1](P347)。
三
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当前,全党都在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我认为:
1.学习贯彻《决定》和《准则》的精神,要像陈云同志那样,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陈云同志认为“执政党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生死存亡的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已经60多年了,并且还将继续长期执政。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其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的结果。然而,正如《决定》所说:“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加强党风建设,就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果若如此,党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可能性。
2.学习贯彻《决定》和《准则》的精神,要像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关于共产党员不要忘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丢掉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关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的思想,关于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等,都在《决定》和《准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决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经验,针对目前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从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准则》更是开门见山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由此可见,《决定》和《准则》,既是对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思想的继承,同时又是超越,其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3.学习贯彻《决定》和《准则》的精神,要像陈云同志那样忧党忧国,对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常抓不懈。
陈云同志忧党忧国,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抓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强调“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真是高瞻远瞩。他还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预防腐败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和机制。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管用的。
中共中央吸收了包括陈云同志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宝贵思想,在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决定》重申了这个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准则》共三章十八条,其中第一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共涉及八条52款,明确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八大类52种禁止行为[2]。这就明确规范了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重要制度保证。这些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对党永葆革命青春,长期执政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综上所述,陈云同志关于执政党党风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它都将永放光芒,永不磨灭。
[1]陈云文选:1956-1985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9-09-19.
[3]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如干准则[N].光明日报,2010-02-24.
(责任编缉 汪志强)
D 26
A
1671-7155(2011)01-0070-04
李良明(1947-),男,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研究。
2010-07-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建党九十年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研究”(10JDJNJD121)。
10.3969/j.issn.1671-7155.201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