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词汇语义教学的有效模式初探——以初级汉语综合课的生词教学为例*

2011-08-15冯凌宇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生词词义语义

冯凌宇

一、引言

汉语词汇语义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很多学者提及,“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词汇教学中,词义的教学又占有关键的地位,学生只有在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运用词语”(万艺玲,1997)。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词语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的词汇语义,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词汇,顺畅地用汉语词汇进行交际。目前谈论汉语词汇教学的文章较多,但多从词汇语义教学的单位、原则以及重要性、系统性、网络性等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李彤,2005;李如龙、吴茗,2005;杨惠元,2003;周健、廖暑业,2006;常敬宇,2003)。

目前,很少见谈完整有效的汉语词汇语义教学模式或套路的文章。有对初级汉语综合课词语教学做研究分析的,但主要是强调了语篇在词语教学中的作用(李珠,1998)。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察、实践和调查,就此做了一点初步的探讨。

二、当前词汇语义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教学很重要,但在具体的词汇教学活动中,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汉语词汇语义教学中还存在种种不足:

(一)不分重点核心词汇,笼统教学

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词汇语义教学可能就是将课文生词表带着学生读两遍,然后不分主次轻重,一股脑地逐词讲授。这种教学不但形式单调枯燥,而且教授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

汉语的词汇量很大,仅初级综合课教材《博雅》(起步Ⅱ)为例,25课共计737个生词,每课生词平均有29.48个。如果让学生在短短的几节课中完全掌握每个生词的意义和用法,实在太难,即便学生在短时间里记住了,长时记忆中也不可能全部记住。因此如果教师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将一般生词记住了,反而将重点生词遗忘了,这不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也存在选重点核心生词多凭经验,没有准确科学选词的问题。

(二)脱离语境呈现生词语义

词汇语义的教学一般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各种课型中,也有人根据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的网络性特点,主张采取集中教学的方法。

在具体的课堂生词教学中,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语篇和词汇的关系,可分为“集中识词”和“随文识词”两种。集中识词就是上新课文以前,指导学生集中学习生词表里的新词汇。随文识词,即在新课文中学习生词,一边学习新课文,一边学习新词。后者可以提供语境,让学生在上下文中猜测生词的意思,但这种学习新词语义的方法容易打断学生的语篇语义理解,占用时间较长,因此教师们不太常用。前者可以相对增加学生单位时间内记忆新词的数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脱离语境,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新词语。也许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目前汉语课上对外汉语教师常常普遍采取这种集中处理生词的做法。

(三)缺少学生探究词汇语义和用法的过程

教新词汇时,教师常常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把生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直接告诉学生,尽管有些教师注意给出例句让学生推测词义,但也缺乏足够真实的恰当语境。因此学生在生词学习环节就缺少主动探究的思维过程,其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激发,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四)词汇语义的操练生硬机械

在词汇操练时,不少教师重视形式,而忽视意义的训练,因而导致操练过程机械和生硬,学生的实际话语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如操练止于在固定的句型或格式中替换词语的操练,学生习惯了,不用思考,就能机械地将词语搬到句子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帮助不大。

(五)词汇语义运用的训练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尽管注意学生运用词汇的训练,但训练形式陈旧单一,缺乏创新。最常见的词汇运用训练是教师在讲解生词的词义和用法后,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生词造句。尽管学生造出的句子符合语法规则,但往往句义不明,甚至荒诞可笑。根据笔者的经验,有意义的生词语义用法训练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词汇语义教学的有效模式

针对当前生词语义教学的种种不足,根据实践和调查,本文总结出一种词汇教学模式,即“选择(教师)—呈现(教师)—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操练(学生)—运用(学生)”的模式或套路,括弧里为教学行为的主体。

(一)词语的归类与重点核心词语的筛选

到底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生词呢?我们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首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加工,即分出一篇课文的重点词语或核心词语。选择课文重点词语的标准是:词汇的高频使用性或词义用法的特殊性。经常使用的词语和有特殊语义用法的词语是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的。某个词是否是高频词,可以通过参照最新《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高频词汇表来确定。

(二)词汇语义的多样化呈现

从认知的角度讲,词汇输入的方式对词汇习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如何讲解和传达词义,如何通过有效的呈现手段,让学习者一接触目标词语就建立深刻的感知印象,进而加深记忆,促进词汇的储存和提取,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教师讲解和传达词义的途径有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用具象化的手段传达词义

具象化手段包括用肢体动作及情态、多媒体动画、实物和图片等显示词义。在教动作动词时,如讲“扔、摔、推、挂”以及“塞、放、摆”的意思时,可以在课堂上借助肢体动作来演示,这样很容易就能将这些动词的意义传达和区分开来。再如讲表情词语“哭、笑、生气”的意思,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而一些表示动物、蔬菜、水果、食品、颜色等的词汇就完全可以用实物图片来传达其所指。涉及复杂过程、文化习性等方面的词语则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来传达,如“打电话、打的、打架、打蚊子”等可以用动画来显示,还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和“京剧、脸谱”等文化词语则可以用短片来解释。

2.用语言解释词义

用语言解释词义的方法,从用语上看可分为两种:一是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言解释汉语词义,一是用汉语解释词义。一些简单的仅含理性意义的词,教师可以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来对译。教学中我们更主张用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汉语来解释。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种方式来解释:

(1)形象说明式。如解释“加油”,我们可以通过给汽车加油说明这个词语的比喻意义。(2)类比式。即用意义相近或相似的可理解词语来解释,如“精彩——好看”、“美味——好吃”、“悦耳——好听”等。(3)反义或对义式。即用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可理解词语来帮助解释。如“坏——不好”、“慢——不快”等。(4)据字释词。即根据组成词语的汉字,围绕字义(或语素义)展开词义的信息输入。如解释“冰箱”,虽然对译很简单,但我们可以通过分别解释“冰”和“箱”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汉语里的这个家用电器被称作“冰箱”。

本文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全部20个学生中,有90%的人希望“老师在讲解新单词时能补充与这个词相关的近义同义或反义词”。有60%的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将其与同义词、反义词联系起来记忆,其中80%的人肯定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应用语义关系来增强汉语词汇语义的教学。

3.用语境显示词义

词的意义在一定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环境中才显示出其单一性和明确性,在汉语为母语的儿童词汇习得中,靠的是与生俱来的语感,而把汉语作为目的语来学习的留学生却完全依靠教师的有目的的输入。因此在给学生解释词义时,也要注意输入相应的语境,特别是一词多义的情形。如“好容易”的“很容易”和“不容易”两种意义:

小王高兴地从教室走出来,说:“今天的考试好容易呀!”(意思是“很容易”)

这碗米饭太多了,我好容易才吃完。(意思是“不容易”)

“怪”的“指责”和“抱怨”两种意义:

别怪他,都是我的错。(意思是“指责”)

都怪我太懒,今天的作业又没有做完。(意思是“抱怨”)

“香”的“好闻的气味”和“好吃”两种意义:

你看他吃得真香。(意思是“好吃”)

这个香水真香。(意思是“好闻的气味”)

语境显示词义,还可用于那些不太适合用上述方式解释的词语,可以在教学情景中显示该词语的意思。下面是针对“流利”一词所做的教学设计:

教师:“流利”这个词在课文中第2段第3行,请同学A 来读一读。

学生A:(读)……现在他比我高多了,说得也比我流利。

教师: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他读得很好。

教师:我们可以说他读得很流利。

教师:请同学们看PPT 上的这段话,比较难,谁来读一下?

学生B:(读)我小的时候,全家住在两间平……房里,没有……暖气,也没有……厨房和卫生间。

教师:他很积极,不过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不太好。

教师:这上面有我们没学过的生词,所以他读得不太流利。

教师:(补充)我的英语口语不太好,你们听“I...I...want to find...find a job”老师英语说得怎么样?

学生:不太流利!

在这三种词义传达途径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词汇语义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呈现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从本文的调查来看,第一种传达词义的方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也尤为重要。

(三)词语意义用法的引导性探究

对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师还需要给出充足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义和用法。这个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提供比较多的学生大概能猜测理解的例句,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从中发现和总结某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这个步骤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只给一个简单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提供完整的大于句子的语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并帮助学生最后将其探究结果准确地表述出来。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真实的语料库为基础,给学生提供典型易懂的句群,让学生猜测和归纳其用法。这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言驱动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级阶段,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比如系联同形词让学生思考总结其不同的意义和读音,帮助他们记忆。比如学了“因为”,也学了“为了”,结果笔者所在的班有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了其中“为”读音和意义的区别。还有“着”的两个读音以及“年纪”与“年级”读音和意义上的差别,也是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的。

根据调查,更多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参与到生词的学习中来。本文以初级综合课中的生词教学为例,对生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学习效果做了初步的测试。根据本文的调查,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相对于直接给出词义的方式,70%以上的学生更喜欢这种“思考猜测词义”的过程和方式,觉得这样有意思,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词义。

(四)联系实际的词语操练

实践证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操练,其过程往往不再显得枯燥乏味。在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既让学生操练了词语的用法,又训练了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加”、“等于”等生词时,可以让学生顺序做数字的相加游戏,让其手、口、脑并用,一边说汉语,一边计算。这个过程既能练习学生新学的生词,又让学生复习了汉语数字的读法,过程自然有趣,效果非常好。笔者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喜欢“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词语语义教学”,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增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和中国朋友聊天”。所以,针对课本上众多的词汇,可以选择那些高频常用词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一些重点操练。

(五)重视语篇的词语运用

在词语的创新运用方面,要让学生自由思维,用所学新词自由表达。为了防止学生生造句,应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式或交代背景的方式使用所学词语,可以是口语表达,最好也能写出来。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通过交代时间、地点、原因等背景恰当地用上所学的句子。比如“原谅”一词,学习稍差的学生说:“我的好朋友昨天生日,我忘了,我请我的朋友原谅我。”学习稍好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练习所学词语,如同样练习“原谅”,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就说出自己和妈妈的一件事:“我小时候经常让妈妈生气,一次,我把弟弟弄哭了,妈妈很生气,然后我就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也不吃饭,后来妈妈哭了,我对妈妈说:‘对不起,请原谅。’”

四、需注意的问题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同样,没有一种词汇教学模式是完美的,因此教师要尽量补其不足,注意一些问题。

(一)避免具体环节的程式化

生词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环节可以灵活变动和安排,比如“词语意义用法的引导性探究”的方式可以用于上课前的生词热身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中的重点讲授环节,也可用于一篇课文学完后的总结复习环节。不要一成不变,否则课堂活动也会显得过于单调,当然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

必须将词汇语义教学与语法教学、阅读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这套词汇教学模式应该延伸到课外的“写作”上。因为二语习得的实验研究表明,写作是学生输入词汇的有效途径。而且根据本文的调查,86%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记忆词汇的最好方法是“写汉字,说汉语”。

(三)适时地预习、复习和测试

预习和复习生词非常重要。限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筛选出重点词汇后,其他一般词汇学生就可以通过预习来学习。

认知心理学的测试结果表明,一个新词必须在复现6—8次之后,学生才能做到有效识记。我们调查,90%的学生“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复习已经学过的生词”,其中60%的学生“希望打乱课文顺序按词语之间的联系进行复习”,40%的学生“希望按课文顺序复习”。可见,在复习词汇语义时,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系统复现学过的词汇语义。汉语的词汇和词义是有系统性和网络性的,其系统性体现在词义内部的同义近义反义和上下义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同一个语义场里不同词语之间形成的语义关联上。要有效教学就应该注意根据词汇语义的系统性,准确生动地进行课堂教学。还要及时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易学易用词语,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固的心理词汇结点,加深对新词汇语义的记忆。

除了适时地复习,对学生学习成果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良性循环的作用。在词汇语义的教学中,需要适量加入专门的针对词汇语义的测试,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现在的测试,一般是综合性的试卷,既有语法的项目,也有词汇的项目,限于卷面和时间,往往只能考察极小的一部分词汇语义项目(特别是初级综合课的测试)。因而,在平时的课堂小测验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词汇教学的专项测试。

总之,对外汉语的生词教学应该采取“选择(教师)—呈现(教师)—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操练(学生)—运用(学生)”的模式或套路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这些环节之外,我们还需要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测试。

万艺玲(1997)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李 彤(2005)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中的三大流派,《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李如龙、吴茗(2005)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杨惠元(2003)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周健、廖暑业(2006)汉语词义系统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常敬宇(2003)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3期。

李 珠(1998)关于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词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猜你喜欢

生词词义语义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语言与语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