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村田园文化的人文价值

2011-08-15曹贱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华西村石磨华西

★曹贱保

华西村田园文化的人文价值

★曹贱保

田园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庄稼人文化紧密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效应、田园文化的演绎发展、华西村发展的背后三个方面来探讨华西人田园文化的人文价值。

华西村;田园文化;人文价值

田园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庄稼人文化紧密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效应、田园文化的演绎发展、华西村发展的背后三个方面来探讨华西人田园文化的人文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效应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文化的繁荣为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和深刻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根基很深,对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日本的神道文化很大方面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极其贫乏的日本,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经济和社会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日本只用了三四十年时间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研究日本的学者认为,是文化支撑了这个民族的发展与繁荣。

只要到过华西的人,都能感受到华西的一切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华西村不但成为了中国的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葩。50余年来华西人从一盘“石磨”、一张“地图”开始,在风雨坎坷中奋斗,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民风纯朴、村庄和谐的成功之路,创造出了庄稼人举世瞩目的奇迹。华西文化演绎出的现代文明,是传统文化与庄稼人地域文化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田园文化的产物,是庄稼人核心价值的再现。《吴仁宝评传》的作者冯治先生研究得出,是人文文化支撑了华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田园文化的演绎发展

“华西方圆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地,文化源远流长”[1],当时的华西村就座落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的地方。孙中山先生曾指出:“让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而江阴人则说“江阴的文明从华西开始”,华西文明从江阴大地走向全国。[2]现虽无法考证孙中山先生这话的背景,但华西这座丰碑验证了这位伟人的预言。

走进华西,村庄的整体建设布局、建筑的艺术风格,文艺节目、文化公园建设、村歌词曲、村民的家庭设施等,看后都使人流连忘返,感官满足后的参观者们总感觉到华西人独特的精神文化。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几十年前并不出众的江阴小村庄,华西人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写《吴仁宝评传》的冯治先生在书里面有一段文字特别写到了华西村人的文化观。

源远流长,富有创造的吴文化,流动于民间的古典文学、戏曲之类的俗文化,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以及吴仁宝等村民多次出国访问接受的西方文化熔于一炉,滋润冶炼,结构成了华西村人的文化底色、文化结构,使他们能继承传统,走出传统,既不数典忘祖,也不崇洋媚外,既回头看看自己的祖宗,又向洋看看外面的世界,搞清楚了自己是谁,应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创造出体现自己的特色文化。

纵观华西村的一切,充分意识到华西社会和经济发展历史是一部中国田园文化的发展史,闪烁着田园文化的价值观。

三、“石磨”、“地图”背后的人文价值

一次吴仁宝上私塾课,老师讲“八仙过海,各显神能”的故事时,他的思绪随即进入了神仙的境界,吴仁宝正发愣时,老师问他:“仁宝,你在想什么?”“先生,我长大后想做种地的神仙”。弄得私塾里的小同学们都在讥笑他,而老师却在沉思……

吴仁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这么一颗具有远大抱负种子,固有了一种对人生目标追求,这对于他领导的华西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华西成功的今天,也许有人不会相信,华西人是在1.5万元债务的基础上,靠一盘“石磨”和一张“地图”起了这个“家”。

1961年10月,华西村买下了与之毗邻的向阳村的一盘石磨。向阳村有一盘闲置多年的石磨,却被吴仁宝瞧上了,吴仁宝和华西村村委的同志商量后和向阳村提出要买下他们的这盘石磨,向阳村当即答应,只要华西村人能抬走这盘石磨,向阳村就把这盘石磨卖给他行了,看来靠人的力量抬不走的,但当时什么机械设备都没有,可华西人硬是抬走了这盘石磨。华西人靠什么呢?靠拼命的精神,在别人看来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华西人能做到。“石磨”的故事是华西人事业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石磨”也是华西村成功的起点,是华西人走向现代文明的起点。

华西人用这盘“石磨”启动了经济的航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华西村除了拥有这盘“石磨”外,还有一张鲜为人知的“地图”,“华西大队学大寨十五年发展远景规划图”,这张“地图”被吴仁宝当作价值连城的古董怀揣在他的心前,成了华西村发展变化的“密码”。不管吴仁宝走到哪里,这张地图就跟在哪里。几十年来使用着的这张“地图”,成为了华西村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度发达的历史见证者。

值得思索的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村长和一帮农民兄弟,为何能有如此的前瞩性,为何能做到就凭一张这样的“地图”,能建设出这么美丽的华西。

吴仁宝调任江阴县委书记之前,被派到江苏省委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他看到党校里面有好多的杂草,他就利用学习之余,把这些杂草割下来堆在一起,然后找便车拖回华西作肥料。

这就是华西人的人文精神,他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创造出的奇迹。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4]

今天谈华西的文化问题,实际上华西的发展成因很复杂,很多方面有待我们去很好地探索和研究。华西这面旗帜为我国的“三农”问题指明了一个方向,“三农”问题也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而华西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1]冯治.吴仁宝评传[M].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A].人民出版社,2007.

[3]吴树清,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A].团结出版社,1997.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32页.

10.3969/j.issn.1009-2293.2011.01.020

G112

A

1009-2293(2011)01-0066-02

曹贱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副教授。邮编:410001

猜你喜欢

华西村石磨华西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推磨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华西村见闻
浓浓石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