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路径思考

2011-08-15湖南商学院湖湘文化课题组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湖湘长沙文化产业

★湖南商学院湖湘文化课题组

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路径思考

★湖南商学院湖湘文化课题组

作为湖湘文化集聚和传承的主要地域,长沙具备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条件与实力。长沙应立足于自身城市文化发展现状,积极整合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克服困难、规避威胁,切实从激活文化体制、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构建文化产业链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等各个有效路径来实现,促推星城蜕变,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

长沙;湖湘文化之都;路径

近年来,城市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转向包括城市文化在内的复合竞争,人们更多地开始从精神、景观、生态等角度去认知城市。城市文化作为城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对树立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影响力,最终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城市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1]。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性城市,近年来对于城市的定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挖掘利用,娱乐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蓬勃繁荣地快速发展。可以说,长沙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互融合,充满活力与动感的现代文化城市。将湖湘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沙打造成具有现代湖湘精神、独具特色的新型文化名城——现代湖湘文化之都,对确立长沙自身发展定位、提高长沙城市文化品位以及对长沙、湖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对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具有重要价值。由此,我们提出了将湖湘文化的代表性城市——长沙打造成为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战略设想。

一、战略选择

(一)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的长沙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核心承载地。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长沙具备如下内部优势:

城市形象鲜明。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充分体现。长沙自古以来即为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影视湘军、文化湘军和出版湘军的异军突起,长沙作为中部文化产业中心的地位初现端倪,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山水洲城”的天然优势也日渐突显,加上连续几年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和近年来政府对“宜居之都”的建设构想,这些都为长沙城市形象定位的探索和突破性进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特色文化资源丰富。长沙有岳麓书院、天心阁、白沙古井等文化遗迹;中山亭、新民学会等革命旧址;端午竞舟、三月三等风俗民情;毛泽东、曾国藩等湖湘名人以及打上了湖湘特色烙印的文学、科技、宗教等灿烂文化……这些共同构成了星城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资源,也将是长沙市打造湖湘文化之都的基础。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如前所述,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十七大后,湖南省提出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并着重发展媒体传播、文化旅游、文博会展、娱乐休闲等七大文化产业。现今,湖南文化产业打出了“湘军”的称号,长沙文化产业更是走在了前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也连续三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速度,对全市GDP拉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从总体上看,长沙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水平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长沙娱乐休闲场所发展规范,形成了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符合各个年龄段的休闲场所;体育设施分布有序,形成了全民性的大众体育文化;图书馆、文化宫等场所规模渐大、利用率渐高。这些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健全,为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2.不足(Weaknesses):

文化发展缺乏战略性的整合。目前,政府对于城市文化的系统发展尚存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主要表现在:本土文化的发展目标不甚明确,在新一轮的文化浪潮中,湖湘文化的新时期定位以及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较模糊,徒有“弘扬湖湘文化”的口号,缺乏明确的规划和蓝图;文化发展机制不健全,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却没有形成完整的发展系统,使得各领域的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文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在近年的财政预算中,对文化发展的投入偏少,文化支出的比例赶不上总体财政支出的比例。2007年全省财政支出较2006年增长26%,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较2007年增长27.5%,而文化投入的同时期增长值为23.7%和22.8%,可见财政总体支出呈上升趋势,而对文化的投入降低了。面对巨大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高素质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文化的经营、管理是一个横跨经济、文化、管理、技术的综合性学科,需要的是既有人文视野、又懂文化运作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现在的人才资源状况还不能满足文化长足发展的需要。一是因为健全的人才培养、流动和激励制度的缺失;二是由于长沙作为一个中部内陆城市,经济环境不能与沿海地区相抗衡,本土的高素质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走出去”多,“引进来”却不容易,所以出现了我市文化人才总体数量不大、素质偏低、领军人物不强等结构性人才矛盾。

3.机遇(Opportunities):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机遇。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文化发展观以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发展战略思想的内容。十七大还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要求。这无疑是长沙成功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不可或缺的机遇。

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带来的机遇。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各国、各省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十七大之后,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将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历史高度。近年来,我省的文化氛围正日益浓厚,文化发展硕果累累,机遇空前巨大。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建设对保护长沙的文化生态而言是一个重大契机,有利于整合三地的文化资源。而星城的文化生态保护是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必由之路,从而有利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4.挑战(Threats):

文化产业竞争激烈。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上庞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凭借雄厚的资本与实力、先进的市场运作模式等,快速进入中国乃至湖南的文化市场,给发展中的本土文化企业带来强劲冲击;另一方面,国内文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沿海省市的文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西部各省市也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扶持下奋起直追,中部省市则力求文化产业的崛起。这些无疑会增大实施长沙文化强市战略的难度。

文化周期的影响。实际上,文化发展也经历着一个如同“企业生命周期”一样的循环。湖湘文化滥觞于先秦、成型于宋朝、兴盛于近代,但现代湖湘文化的呼声却越来越小,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必然要面对文化周期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SWOT矩阵模型分析

我们认为,在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策略组合中,既要有宏观的政策层面的考量,也应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深思。由此我们得到以下五条SWOT策略:

SWOT1:激活文化体制,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

SWOT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SWOT3:深入挖掘长沙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

SWOT4: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SWOT5: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三)进一步思考

综上所述,长沙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所面临的优势及机遇较多,劣势和威胁相对较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应通过激活文化体制,加大政策支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深入挖掘长沙特色文化资源,加快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保护长沙文化生态;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突破资金瓶颈等措施来整合优势资源、抓住外部机遇,从而克服困难、规避威胁。虽然目前长沙市具备丰厚的条件和基础,但是要将其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就必须要从以上各个方面和环节实现突破性进展,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劣势、充分发挥优势来构建具有湖湘文化代表的现代文化之都。

二、路径取向

(一)激活文化体制,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

现行文化体制依然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不良影响,这极大地影响了文化发展的行政效率、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及人才资源。要实现长沙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激活现有文化体制,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明确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与定位;2.转换运行机制,健全文化市场主体;3.建立科学的投融资体系;4.改革用人机制,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树立特色文化品牌

众所周知,长沙文化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只有在不断完善现有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注重开发那些尚未被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才能实现长沙城市文化形象的新突破[3]。

1.制作湘绣名人风物集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风格独特,所绣之物质朴优美、形象生动,是收藏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若能将长沙众多的文化名人、著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与湘绣这一绝佳的文化传播载体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意。既可宣传长沙的名人、风物和湘绣特色,还可塑造出一个文化产业中的新兴强势品牌。

2.名街区的整合与CCD的打造

民意调查显示,大众心目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长沙名街主要集中在以天心区为代表的特色小街。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自然无法忽视对这些名街的规划与管理。可通过打造以太平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街区;以解放西路酒吧文化街、白沙路茶文化街等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品牌街区;以黄兴南路步行街为代表的旅游、商业购物品牌街区;以火宫殿、好食上等为代表的民俗餐饮品牌街区。通过对长沙这些特色名街的整合与建设,进而为打造长沙CCD(中央文化景观区)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推动长沙名街文化的规范发展。

3.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

长沙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理想的爱国主义宣传与教育基地[4],但目前仍却存在着景区分散、规模偏小,景点路线整理不够清晰等问题,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路线。对此,可借助媒体对红色旅游的宣传,规划出一条以“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杨开慧故居——雷锋纪念馆——烈士公园”为代表的红色精品旅游路线,让红色旅游成为宣扬湖湘精神、爱国主义的方式之一,进而成为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的助推器。

(三)构建文化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在大力倡导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两型长沙的现实选择下,应特别注重在新型文化产业中融工业化与信息化于一体,注重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快构建文化产业链的步伐,进而发挥产业链的辐射作用,有序推进相关文化产业的配套建设与协调发展。

1.通过动漫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长沙著名的卡通品牌,如蓝猫、虹猫和山猫以及金鹰卡通中的动画形象等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借助动漫品牌带动相关消费品如书包、文具、玩具、童鞋、图书、音像制品、儿童服饰、钟表等的生产与销售,打造相关主题公园,建造相关主题餐厅等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不仅能完善动漫产业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也可为我市动漫品牌带来更高的知名度。

2.通过广电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长沙的广播电视是星城一张亮眼的名片,湖南卫视的收视率是全国地方卫视中的佼佼者,近些年来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等节目更是创造了收视新高。此外,湖南的主持群体在全国也有较大影响。此间的名人效应和湖南广电节目本身的吸引力对相关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等都有较好的影响。深入挖掘这一优势资源,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会有较大帮助。

3.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长沙有着众多精品旅游资源,如马王堆汉墓、市博物馆、烈士公园等,这为长沙文博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物收藏爱好者大量涌现,文物交流、收藏、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长沙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有效促进其与文博业的相互渗透,同时还可直接带动购物、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对于民众与文化的亲密接触显得尤为重要。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理应从现阶段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湖湘精神中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作风为指引,以实现和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此必须做到:

1.通过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积极为湖湘文化构建传播介质,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

2.通过促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同时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3.积极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和实现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五)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目前,长沙群众文化发展势态良好,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沿江风光带、橘子洲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的建成以及以“两馆一厅”为主体的滨江文化园业的兴建,对提高市民文化水平、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打造现代湖湘文化之都,更应认识到群众文化的价值,切实采取系列措施促进其繁荣发展。

[1]单霁翔.城市文化理想升华和文化城市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2007(3).

[4]湖北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湖北文化优势与文化强省战略[J].江汉论坛.2007(3).

[3]刘文俭.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对策研究[J].城市,2009(1).

[4]郑宪春.湖南文化与湖南旅游[M].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湖南文艺,2001.

10.3969/j.issn.1009-2193.2011.01.008

G124

A

1009-2293(2011)01-0030-04

猜你喜欢

湖湘长沙文化产业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长沙之旅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我眼中的长沙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湖湘论坛2016年全年目录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