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理念辨析

2011-08-15迟日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馆员人性化图书馆

迟日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当代院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重要集散地,其地位与作用已在现代社会特质的孕育下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新技术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汹涌浪潮中,院校图书馆已打破传统的校际地域限制,由单一的纸介质传媒为主体,转变为计算机互联的馆藏文献资源分布网络。这一转变使人们的思想空间与视野得到最广泛的拓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图书馆的功能逐步延展成为网络文献数据中心,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自身人文环境的塑造。为了防止和纠正这种偏颇,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树立正确的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在管理流程、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人性化管理的职能,从而全面构建和谐效能、健康文明的阅读环境。

一、澄清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三个认识误区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不是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障碍,而是推动图书馆现代化、人性化建设的动力

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少图书检索浏览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完成,这种学习阅读方式的社会化演变,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受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一部分具备条件的读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进行阅读学习,在阅读时间、学习效率和学习收益三者关系的综合比较中,寻求确立新的平衡,而传统的平衡则被逐渐更替或淘汰。这一变化一方面,使一部分限于借阅等传统模式的图书馆出现被动,以至于到图书馆进行传统阅读的人数逐渐减少,业务量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增加了网络媒体内容的院校图书馆,由于不少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使得管理者、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大多数沟通都由电脑程序完成,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设备和程序替代人工似乎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这些影响使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因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认识也产生较大差异。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读者在网络中对文献的检索和原文的获取已易如反掌,读者还需要图书馆的服务吗?图书馆消亡的日子好像不远了[1]。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担心,网络化后文献资源共享会使自己的工作岗位被极少数的网络信息导航员所取代[2]。

应当看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条件下,现代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和人性化服务不但不会弱化,恰恰相反,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得到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其业务内涵和工作领域,丰富了人们获取知识、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形式,这就迫使图书馆寻求基本职能的优化更新、工作方式的全面改善、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备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现代阅读学习环境中,如果没有学习主体与学习客体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就势必从根本上损耗学习的质量和动力。可见,那种以为加速图书馆的人文回归,就必须在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之间加以取舍的认识显然有失偏颇。信息技术是图书馆丰富自身内涵、实现传统功能升华现代化的手段,而图书馆是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应用平台,在这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重要转变中,由于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人的探索实践和交流沟通,因而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培育和人性化管理的加强,在高科技应用的任何阶段和任何条件下都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重要。

(二)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不应沿袭传统行政化的主体理念,而应确立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服务至上为宗旨,以开放式学习为基本职能的激励型、学习型管理机制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中,图书馆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日常管理行为常常停留在单向指令或被动执行的境界与水平上。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在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较多地采用了行政运行的方式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图书馆的学习性、服务性和自主激励性。这是当前院校图书馆管理运行实践中较为突出的认识误区和工作症结。现代院校图书馆管理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实现由传统封闭向开放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完成激励型、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转型升级。“人本”理念是一个基础理念,是创造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正如一些研究结论指出,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机构,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应该以人为中心作为特殊的服务机构,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础,客观上要求现代图书馆实行全面而有效的激励管理[3]。一些研究成果进一步尝试借鉴企业管理中的“能本管理”理念,将院校图书馆“人本”内涵的体现进一步具体化,这对于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4]。现代图书馆功能整合完善的内核就是管理过程的人性化。要充分尊重馆员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在基本工作制度框架内营造学习型工作环境,激励馆员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工作,使馆员在工作理念与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人性化管理的工作内涵,进而以馆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起点,全面提升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水平。

(三)现代院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不应是触发式的被动回应关系,馆员与读者应确立以人文启迪为基础,以双方素质提高为前提的疏导式、沟通式交流互动关系

在传统图书馆的工作业务中,多数馆员与读者的接触都习惯于“有问再答”,不少馆员的思维定势大都“以书为中心”,而将读者置于次要从属地位,馆员不去主动了解读者的想法和需求,读者往往囿于无人问津的无奈境遇而被动地“独来独往”。一项以“你所了解的图书馆工作”为题的专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046名大学生中,高达77.4%的人认为图书馆是藏书阁+阅览室;有82.4%的人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购书——借书——还书——整理之类的琐事,谈不上什么专业性[5]。这些评价形象地表明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困顿状态。实际上,现代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以人文启迪为基础,以双方素质共同提高为前提的疏导式、沟通式交流关系。图书馆员不但应具备图书文献资源收集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成为读者随时可以垂询的知识导航者[6]。高素质的馆员还应具备掌握最新学术动态的信息采集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成为主动服务读者的信息咨询员。在开放的馆藏资源网络化建设中,馆员队伍应成为内外资源共建共享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阅读交流服务的骨干力量,通过馆员队伍与读者新型关系的再造,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人文价值。

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方法论导向

(一)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方法论原则

院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从方法论和价值观层面应系统把握确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为着眼点,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时代潮流,全面借鉴有利于图书馆优化升级的管理模式,努力创造和谐效能、健康文明的阅读环境。第二,坚持“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理顺阅读学习服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全面确立“全方位地服务于学生、有重点地服务于科研,高质量地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方针,实现图书馆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第三,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精神,不断完善图书文献资源利用方式,以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知识经济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

基于以上基本原则,在工作范畴和实施路径上,院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方法要考虑从两个层次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系统:一个是图书馆工作队伍和管理层级的人性化建设;另一个是网络开放环境中图书馆外延体系的人性化管理。首先,就图书馆自身建设而言,要以提升馆员的整体素质为工作重点,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馆员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准,积极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倡导集思广益的弹性创意管理,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行动融入到服务读者的各项工作中。其次,要以读者为中心,搭建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创新服务平台。开辟图书导航服务,开启与读者的思想沟通,进行定向问卷调查,了解读者的求知愿望,为读者提供导向性、建设性的阅读学习建议。由于院校图书馆面向的群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和学科教育管理人员,可汲取国内外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步经验,让更多读者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受益[7]。同时还可根据院校的学科分类吸纳聘请不同专业的图书协管员,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供各种阅读推介指导和学术上的帮助。

(二)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创新思路

改善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明晰管理目标的阶段重点,理清方法体系的创新思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现图书馆管理机制、管理过程与人的需求的全方位融合,通过与读者的开放式互通来体现人性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内涵。这就向我们揭示了构建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式人性化管理方法的重要任务。因此,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与读者交流沟通平台,既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方法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又是完善管理方法创新体系的基础契入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人性化管理内涵的拓展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阅读方式,培育数字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解决了传统图书馆难以达到的广域沟通问题。现代图书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读者克服空间的阻隔,实现开放共享的自由沟通,在广泛的交流碰撞中获得思想水平与知识水平的提升。

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功能:第一,与外部各大网络图书馆相联,同时具备相应的网络空间平台。管理员要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提高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聚集人气,使大家在网络中自由地进行思想沟通。第二,要有新书发布系统,及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新书相关信息,发布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可利用信息。该系统要紧密结合学科设置,成为读者了解学科前沿最便捷的窗口,提高图书馆在知识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第三,网络图书馆要有自己的官方电子资源发布系统。该系统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还要有一定规模的视频讲座与专题报告,为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创造基础条件。第四,在网络图书馆软环境建设上体现具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特点。环境布局要培育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特色,比如,通过装点导引提示、景观、绿植增强和谐性与交融性,控制好图书馆内的温度湿度,设置咨询点等,使读者一进图书馆就能感受到精神家园的独特气质,激发出学习灵感和创造激情,实现自己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目的。

[1]张卫萍.完善服务管理,提升服务理念[J].图书馆论坛,2005,(4).

[2]周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图书馆论坛,2005,(4).

[3]刘瑞华,吕华.论高校图书馆的激励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3,(2).

[4]曾庆霞,颜雪琴.能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

[5]李莉.图书馆员职业化建设新思考:内涵、困境及其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8).

[6]李炳穆.何以成为真正的图书馆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

[7]吴汉华.论图书馆员职业的专业性[J].图书与情报,2008,(5).

猜你喜欢

馆员人性化图书馆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