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客的影响及其管理体制的构建*

2011-08-15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刘默然朱雯偲植慧娟

河南科技 2011年22期
关键词:草根言论监管

广东金融学院 法律系 刘默然 朱雯偲 植慧娟 李 支

微博客的影响及其管理体制的构建*

广东金融学院 法律系 刘默然 朱雯偲 植慧娟 李 支

2010年可以说是“微博年”,这一年,网民们通过记者邓飞的微博直接了解到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在微博上目睹了上海静安大火的直播;看到金庸先生在微博上的“被去世”。可以说,2010年微博已经真正走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让大家体验了一种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同时,微博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一、微博事件回顾

2010年7月1日20时20分,曾创办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号称“学术打假斗士”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上发出21条记录,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11月15日14时左右,上海市静安区一栋28层教师公寓发生火灾。火灾中,不断有人通过微博进行现场直播。微博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不仅促成了事后有20万上海市民参加的哀悼活动,而且对事故最后的彻查和问责同样功不可没。

二、微博的舆论影响力特点

微博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由此形成的传播优势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对微博及其传播优势进行分析。

1. 草根性和互动性强。微博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操作程序十分简单。微博上的140个字符可以让用户短小精悍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点使得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微博还开放了API,微博用户可以利用API接口把信息链接或引用到其他网站上去。微博就像一个开放的聊天空间,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说上一两句,主体的多元性还决定了其内容也具有多样性。微博“@我们爱讲冷笑话” 的真实身份是豆瓣小组的组长,这一草根微博拥有77万以上的粉丝。大家在把自己原创或者听到的冷笑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的同时,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快乐,可以说微博的出现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 即时性和现场感强。微博与手机客户端的连接,使随时随地发布文字、图片等最新信息成为可能,这也使微博具有了很强的即时性和现场感。据一些国外媒体报道,早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驻阿富汗美军就已经开始用Twitter发布信息,以便让跟随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阿富汗的军事动态。这样的例子在国内也不胜枚举。例如,上海静安大火事件中,在火灾现场就有人通过微博不断地上传图片,跟进火灾的进程。

3. 人际关系网络丰富。微博不仅借鉴和传承了SNS网站的特点——通过寻找朋友,网络使你认识的同学、同事、朋友成为你的微博友,更为先进的是通过微博你可以关注你想要了解的人和感兴趣的事,借此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微博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人际网络平台,使用户在SNS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人际关系网络。被粉丝们称为“不乖小王子”的台湾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的微博拥有300万以上的粉丝,其中“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短信”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让人们更加了解蔡康永这位娱乐圈里的“文人”。

三、微博带来的问题

微博大大地丰富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但是它在张扬自我和个性、加强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

1. 内容真假难辨。2010年12月6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布了“金庸死亡”的消息,后被证明是一场闹剧。《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因此宣布辞职。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稳定畅通信息渠道的专业新闻人都会发生此类“乌龙”事件,更何况广大草根们。

2. 信息混乱、良莠不齐。微博上不仅有蔡康永、比尔·盖茨、郑渊洁等形象和作用都十分正面的知名人士,同时也不缺乏凤姐、染香等哗众取宠的所谓“网络红人”。凤姐诸如“帅哥长得再好也没用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史蒂芬·霍金结婚”此类的话层出不穷,把广大人民“雷得外焦里嫩”、哭笑不得。

3. 用户法制观念淡薄,隐私权难以保护。微博上的信息不用经过审核就可以直接发出。在北京画家“捉奸门”事件中,女画家回家后将丈夫和“小三”捉奸在床,一气之下竟然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开直播此事。随后双方当事人针锋相对,互揭对方隐私,将捉奸、家暴、经济纠纷等直接曝光在广大网友的眼皮子底下,外扬家丑。事件过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捉“小三”,曝光隐私。尽管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力,但是在微博这样一个公共网络空间上曝光他人的隐私,显然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四、微博管理体制的构建

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微博也是其发表言论的重要阵地。众所周知,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而应以遵守法律法规和不侵犯他人权利为前提,因此对微博进行有效监管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监管必须建立在给予广大博友充分的言论自由等基本人身权利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实现公民权利,让大家更好地交流和表达意见,而不是禁止发言。微博的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法律法规。首先,在我国,目前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非常有限,对于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媒介的立法几乎是空白,并且现有法律对其管理大都是原则性规定,不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建议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原则下,对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梳理,出台比较详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进一步明确网民、网站、网管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追究其民事、行政或者刑事责任,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微博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如制订网络传播管理条例、微博管理办法等。其次,实行微博注册实名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社会地位,尤其是道德、责任等失去约束力。固然,虚拟身份有利于言论的自由发表,然而具有较大随意性和非理性的言论同样会给他人、公众以及社会利益造成损害,网络实名制的推行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此负面效应,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感。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文化部于2010年6月出台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特别规定了网络游戏用户进行实名注册,这一规章实施后反映良好。微博具有极强的及时性,事前的各种手段很难做到全面监管,一定会有“漏网之鱼”,所以建立事后追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实行微博实名制是事后追责的重要保障。

2. 培养塑造意见领袖。要解决微博网站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问题,对讨论话题进行有效引导就显得很有必要,比如在微博上培养塑造意见领袖。塑造意见领袖的途径有三个:一是知名人士在微博上对某些事件积极发表言论和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微博舆论;二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主动开设自己的微博,主动与用户进行交流,引导话题方向;三是实行普通人身份认证,提高某些草根的公信力,打造草根明星。新浪微博已开通了名人和媒体加“V”的身份认证推广服务,以此增加信息源的权威性和真实性,避免虚假信息的泛滥。让有一定公信力的草根博友加“V”认证,最终效果会同上面提到的名人微博殊途同归。不仅如此,草根在微博领域的成功还会加深广大用户的参与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强化微博网站的监管职责。政府无法具体实际地对微博信息进行监管,强化网站的监管职责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网站监管不能完全杜绝微博上不良舆论的出现和爆发,但网站经营者监管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几乎每个网站都制订有规章制度,应将有关规章制度发放在网页的醒目位置,以便网民阅读和遵守。微博用户发布不文明言论,一经发现,管理者应及时删除,对于经常出现不良言论经劝诫后仍无改正迹象的用户,则可以采取删其ID、封其IP等彻底剥夺其发言权的严厉措施。

4. 技术层面。控制网络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对网络舆论进行分级和过滤。分级制度即是将内容分为不同的级别,浏览器会按照分类系统所设定的类目进行限制。设置过滤词就是事先建立数据库,将那些经常出现的敏感词语收纳在其中,一旦用户发布了这样的词语,就会被转变成“*”号,以此阻挡相关内容的进入。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用户应对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所以技术手段的研发创新同样刻不容缓。

五、结论

总的来说,微博作为新兴的事物,具有旧的传播交流方式所不具备的传播迅速、简单精练等特点,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微博同样存在信息混杂、真假难辨等弊端。对于这些弊端,笔者认为不仅不能忽略,还应当正视并加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就微博这一言论传播新途径的监管而言,就像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任何监管的前提都是尊重公民的权利,目的是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现代法制社会舆论管理的应有之义。

广东金融学院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实践资助项目(CX2010005)。

猜你喜欢

草根言论监管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他们的言论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草根
草根论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