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策略探究

2011-08-15杨风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鉴赏力文化生活艺术

杨风梅

(常州市第五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1)

《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策略探究

杨风梅

(常州市第五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1)

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课堂,无论是从时代发展和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本学科特色的需求出发,都担负着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重任。我们可以探索从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拓宽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文化生活;课堂;艺术素养

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没有艺术鉴赏力的人才是不完美的人才。惟其有美,人的个性和潜能才能充分发挥,人才能不断走向完美。无论是从时代发展的需求,高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彰显课程特色的需要,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课堂都担负着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重任。

一、《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程度。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文化形态纷繁复杂,不同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总体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与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的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文化生活》课堂促进青少年了解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倡导与建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彰显课程特色的需要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内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是该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生活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与特点,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提高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3.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飞速变化的时代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科技革命的涌天大潮,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各种文化现象五彩缤纷,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对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高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高中生可塑性强,但情绪仍然不稳定,有多变性,容易冲动或偏激,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意识,加强方法论的指导,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文化本身的功能决定了它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加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生活》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使他们能够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辨析当前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和鉴别能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策略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文化生活》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引导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文化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正是激活学生文化鉴赏潜能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进行得顺畅,文化的美尤其是中华文化的美方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绽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通过课堂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理念

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大的特点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师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师生的教学活动应试的痕迹非常明显。为了与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教师往往片面地只关注知识目标,能力与情感目标被忽视。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如果只追求知识目标,一来教学内容会显得单调乏味,学生甚至会感觉许多知识点或重复,或没意思,二来不能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等观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就知识讲知识,教师应树立坚定的通过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理念。

《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应从选取内容到呈现形式,都积极落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指导思想,努力贴近学生。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社会情境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真切、可信,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初步学会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维,较为深入地分析文化现象,能够理解文化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通过课堂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讨论、申明自己立场和主张的机会较少,为了应对高考,大多数教师只能采取“三点一示”(画重点、讲难点、突出考点和典型示范)方式。在《文化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来讲解新课,常常会出现要么同一个教学案例重复使用,学生缺乏兴趣;要么教学案例过多过杂,蜻蜓点水,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以。

因此,《文化生活》的课堂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去寻找案例来感悟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让课堂“活”起来,让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动”起来,便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感悟文化,认识文化、理解文化,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深入地在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寓技能、技巧训练于活动化课堂教学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从情趣爱好出发,使学生在创作、表演、绘画、欣赏、交流中得到成功感。

文化生活课堂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小组学习、伙伴学习、集体学习等学习形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和感知艺术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艺术之情,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提高了艺术的鉴赏力。

3.拓宽教学内容,挖掘通过课堂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素材

《文化生活》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文化,更应该是通过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力。《文化生活》是一门新课,对这门课的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由于本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也涵盖了许多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地对课本和教材进入深入研读,把握其精神实质,对课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我们可以对现行教材内容在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尤其注意“相关链接”版块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根据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更合理,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加大艺术欣赏的量,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西洋文化引进课堂,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欣赏面,让学生在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欣赏中拓宽视野,提高艺术感染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主动了解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的讨论,了解最新的学术信息,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自己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要注意借鉴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经验,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力迁移和价值迁移,挖掘通过课堂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素材。

霍斯曼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指出,学生必须在他们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时时刻刻都看到艺术,艺术作为学生表达兴趣、愉快、希望、需要、情感的方式,应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文化生活》作为一门与艺术联系如此紧密的课程,更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去挖掘,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1] 董林辉.高中思想政治课增设文化生活模块的实践性思考[J].科教文汇,2008,2.

[2] 曾淼.如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以《梁祝》欣赏过程为例[J].重庆师专学报,2001,2.

[3] 课程教材研究所.文化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On how to Elevate Students’ Taste for Art in Cultural Life Class

YANG Feng-mei

High school Cultural Life class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levating students’ taste for art,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 and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We can explore how to elevate students’ taste for art from renewing teaching concept,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and broadening teaching content.

cultural life; clas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G623.1

A

1008-7427(2011)10-0149-02

2011-08-05

猜你喜欢

鉴赏力文化生活艺术
纸的艺术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因艺术而生